核心結論
縱橫比較:我國印花稅調降空間與時機
A股證券交易印花稅總體偏低,但仍有調降空間。目前,世界上有部分國家和地區仍然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其中英國的稅率最高(0.5%),法國和韓國次之(0.3%),中國香港在2021年將買賣雙方的證券交易印花稅均調升30%至0.13%,合計徵收0.26%。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多國均不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僅對賣方徵收0.1%,稅率雖較低,但仍有調降空間。
我國歷史上印花稅調整情況,包括:8次調降和2次調升。其中,印花稅調降往往發生在資本市場改革或市場表現欠佳,情緒相對低迷等期間。
1、印花稅調降,利好市場短期表現,中長期影響較弱。直接影響一般為周度行情,最多達到月度行情。2、印花稅調降,可推動市場量能趨勢性上升。歷史上印花稅調降,短期內將迅速拉動市場成交量及換手率明顯回升(20%以上),中長期來看量能回升往往能夠保持。3、印花稅調降,券商板塊最為受益。歷次印花稅調降,券商板塊均表現出相對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
印花稅調降利好槓桿資金入市,「盤活」市場流動性
歷史上看,證券交易印花稅立法對A股融資資金有短期提振作用。2008年至今三次涉及證券交易印花稅的重大立法事件發生之後,A股融資餘額均有所攀升,或表明交易成本下降吸引了更多槓桿資金入市。考慮兩融保證金比例亦從100%降至80%,意味著,市場流動性有望「盤活」。
印花稅調降,哪些券商更為受益?
經紀業務收入占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較高的券商,有望充分受益印花稅率下調,因印花稅調降將提高市場成交額,持續推動券商經紀業務佔比回升。據2021-2022年上市券商財報披露,經紀業務占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比例排在前列的依次為中國銀河、華林證券、華西證券等。另外,經紀業務相對佔優、管理費用率較低甚至邊際改善的券商可能更加受益,因其管理費用率控制較佳,盈利增長或更具彈性,推薦:東方財富、中國銀河。
風險提示
國內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宏觀流動性收縮風險、企業財報修復不及預期
前言
本文致力於解決如下三方面問題:
1、 A股證券交易印花稅是否有調降空間?國外證券交易印花稅現狀如何?
2、 歷次印花稅調降後國內市場行情和量能表現如何?
3、 印花稅調降對券商業務的影響以及具有哪些特質的券商可能受益?
正文
一、縱橫比較:我國印花稅調降空間與時機
1.1 A股證券交易印花稅仍有調降空間
在稅收實踐中,證券交易印花稅與證券交易稅並無實質性的差異。從國際實踐來看,證券在發行、交易、轉移等環節存在多種稅收,最常見的當屬證券交易稅和證券所得稅。證券交易稅是對有價證券交易行為所徵收的一種行為稅,以有價證券的成交金額為計稅依據。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實踐中,證券交易稅通常以印花稅的形式進行徵收,證券交易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並無實質性的差異。
A股證券交易印花稅仍有調降空間。目前,世界上有部分國家和地區仍然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其中英國的稅率最高(0.5%),法國和韓國次之(0.3%),中國香港在2021年將買賣雙方的證券交易印花稅均調升30%至0.13%,合計徵收0.26%。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多國均不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僅對賣方徵收0.1%,稅率雖較低,但仍有調降空間。

1.2 我國歷史上印花稅調降時機
在90年代,我國滬市和深市確立了證券交易印花稅。至今大約經歷了1次國家稅務總局和體改委文件確立,以及後續的8次調降和2次調升。近年來則是推進了對印花稅進行立法工作。2021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印花稅法案,2021年6月印花稅法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會院會批准。整體上看,歷史上對印花稅調降往往發生在對資本市場改革期間,或者在市場表現不佳,情緒相對低迷等時期。

二、歷次印花稅調降影響:呈現周度級別行情及中長期量能趨勢
市場表現方面,印花稅調降,利好市場短期表現,中長期影響較弱。印花稅調降,可推動市場量能趨勢性上升。成交量能方面,歷史上印花稅調降,短期內將迅速拉動市場成交量及換手率明顯回升(20%以上),中長期來看量能回升往往能夠保持。行業層面,印花稅調降,券商板塊最為受益。歷次印花稅調降,券商板塊均表現出相對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


2.1 印花稅調降,利好市場短期表現,中長期影響較弱
歷史上印花稅調降後對市場漲跌影響往往偏短期,以周度級別為主。回顧2000年以來證券交易印花稅調整對股市走勢的影響如下:
2.2.12001年11月6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由4‰調降至2‰,大盤反彈一個月左右
2001年7月後大盤持續回調,最大回撤超30%,2001年11月6日財政部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以提振股市,由對買賣雙方徵收的4‰調降至2‰,此後上證指數連續上漲1個月左右,但隨後延續下跌趨勢。

2.2.2 2005年1月23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由2‰調降至1‰,大盤反彈一個月左右
2004年4月後大盤持續回調,截至2005年1月已下跌超30%,2005年1月23日財政部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2‰調降至1‰,隨後股市開啟為期一個月左右的反彈,但之後繼續下跌。

2.2.3 2007年5月30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由1‰調升至3‰,大盤調整一周左右
2007年上半年大盤持續走牛,自2005年6月的最低點上漲超300%,股市交易過熱,陷入瘋狂階段,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1‰調升至3‰,當天上證指數大跌6.5%,在短短五個交易日內,由4334點狂泄至3404點,多支股票連續遭遇3個跌停板,但隨後大盤在調整後延續上漲態勢,直至2007年10月16日創出歷史最高的6124點。

2.2.4 2008年4月24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由3‰調降至1‰,大盤反彈一周左右
2007年10月16日後大盤持續回調,截至2007年4月22日已下跌超50%,股市交易顯著降溫,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3‰調降至1‰,當天上證指數暴漲9.29%,反彈延續一周左右,隨後大盤在繼續下跌。

2.2.5 2008年9月19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由1‰(對雙方徵收)調至1‰(對賣方徵收),大盤反彈一周左右
2008年大盤全年走熊,從2008年4月24日調降印花稅率後的反彈高點至2008年9月18日,大盤已下跌超50%,股市交易低迷,市場信心嚴重受挫,2008年9月19日財政部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1‰(對雙方徵收)調至1‰(對賣方徵收),當天上證指數暴漲9.45%,全部個股漲停(部分股票停牌),反彈延續一周左右,此後一個月左右大盤見底(2008年10月28日1664點)。

顯然,歷次印花稅調整後上證指數當日普遍有1%-2.5%左右的漲幅,甚至在「2008金融危機」期間的兩次調整後,當日上證指數漲幅亦有9%以上。調降後一周市場基本是維持正收益的達到3%-6%,2008年兩次調降後一周漲幅更是分別達到了12.7%和21%。至於1997年和2007年的兩次印花稅調升,市場也1周內作出較為明顯下跌。這意味著,印花稅調整對於市場表現短期影響較大,但是隨著時間跨度來到3個月、半年,甚至1年以上,印花稅調整對市場漲跌幅的影響就並不明顯了。
2.2 印花稅調降,可推動市場量能趨勢性上升
從成交量和換手率視角來看,歷史上印花稅調降,短期內將迅速拉動市場成交量及換手率明顯回升(20%以上),中長期來看量能回升往往能夠保持。歷史上印花稅調降,短期內將迅速拉動市場成交量及換手率明顯回升(20%以上),中長期來看量能回升往往能夠保持。但1999年以前該規律並不明顯。此外,換手率的特徵不僅表現在換手率超額比上,還表現在換手率歷史分位上。
從成交額視角來看:以政策調整當日至各個時間區間內的成交額相較調整前30日的超額成交額比為評價指標。可見1999年後的5次印花稅調降後在當日和當周成交額明顯放量,2008年4月24日當日超額成交比達到161%,後續一周依舊維持在104%。將區間拉長到半年和一年來看,整體的成交額放量依舊有所持續。
從換手率視角來看:以政策調整當日至各個時間區間內的換手率相較調整前30日的超額換手率作為評價指標。換手率在短期提升的更加明顯,1999年以來的5次調降後當日換手率相較前30日超額換手率比分別達到了74%、78%、89%、145%和37%。同樣隨著時間區間的拓寬,從周度、月度、季度向後延續來看,換手率在長期依舊有著一定水平的提高。1997年和2007年的調升後,整體換手率存在長期持續性下滑的趨勢。此外,從換手率30日移動平均的3年分位來看,歷史上印花稅調降往往時換手率往往處在相對低位,基本都在25%的歷史分位水平以下。在印花稅調降之後,隨後1-3個月內換手率歷史分位數持續快速提高20%-60%。而2007年印花稅調升時換手率處於歷史100%分位,2個月內下調到77%的歷史分位。


2.3 印花稅調降,券商板塊最為受益
行業層面,選取了2005年以後的四段印花稅調整時間區間。在印花稅調降當日,券商板塊有著小幅穩定的超額行情。2008年4月和9月調降後一周,券商板塊相對上證超額收益達到了12.3%和17.4%。

三、 印花稅調降利好槓桿資金入市,「盤活」市場流動性
歷史上看,證券交易印花稅立法對A股融資資金有短期提振作用。由於A股融資融券業務於2010年推出,我們選擇樣本期為2010年至今。2008年9月19日以後,證券交易印花稅未進行調整,但有3項涉及證券交易印花稅的重大立法進程事件:2017年底,財政部會同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成立了立法工作小組,啟動印花稅立法工作;2021年1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草案)》;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上述三次涉及證券交易印花稅的重大立法進程事件發生之後,A股融資餘額均有所攀升,或表明交易成本下降吸引了更多槓桿資金入市。
考慮當前兩融保證金比例亦從100%降至80%,意味著,市場流動性有望「盤活」。

四、 印花稅調降,哪些券商更為受益?
4.1經紀業務收入佔比較高的券商,有望充分受益
經紀業務收入占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較高的券商,有望充分受益印花稅率下調,因印花稅調降將提高市場成交額,持續推動券商經紀業務佔比回升。儘管券商證券經紀業務佔比逐年趨勢下降,但仍為券商第一大業務(據上市券商2022年年報)。券商經紀業務收入主要由傭金率和成交金額決定,券商雖不能決定印花稅率,但調降印花稅率會降低交易成本,更易吸引資金參與交易,從而放大成交額,提高經紀業務收入。從2021-2022年上市券商財報來看,經紀業務占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比例排在前列的券商依次為:中國銀河、華林證券、華西證券、長江證券和招商證券。


4.2 經紀業務相對佔優且管理費用率較低的券商或更加受益
印花稅調整後帶來成交額和換手率的大幅提升,券商經紀業務相對受益。選取7家在當時已上市的券商進行對比。2008年4月和9月在印花稅調降後當日券商股基本全體漲停。2008年4月調降後一周內海通證券、長江證券、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領漲,漲幅分別達到46.5%、43.0%、35.7%和35.3%。2008年9月印花稅調降後一周內太平洋、海通證券、中信證券、長江證券領漲,漲幅分別達到54.70%、53.50%、52.37%和45.61%。從券商的業務佔比來看,經紀業務佔比較高的券商在兩次調降後漲幅表現相對較優。
其次,從2008年和2007年的管理費用率變化來看,中信證券、國金證券、海通證券其管理費用上升相對有限,在業務大幅擴張期間其管理費用的有效控制,使盈利增長更有彈性。
從近年來上市券商財報來看,經紀業務佔比較高、管理費用率較低且邊際改善的券商分別為:東方財富、中國銀河和浙商證券。





風險提示
(1)國內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經濟修復進程偏慢,內需恢復相對較弱;
(2)宏觀流動性收縮風險:海外貨幣政策緊縮超預期;
(3)企業財報修復不及預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