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浪潮,浩浩蕩蕩。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關於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賦能,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全省數字經濟。湖北全力打造的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正快速崛起。
2021年,我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2.1萬億元,同比增長20%,居全國第八,中部第一;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42%,拉動GDP增長7.9個百分點,貢獻率61.25%。
我省數字產業今年繼續量質齊升。以軟體產業為例,截至8月底,全省軟體業務收入1523.74億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11.0%。全省軟體業務收入約佔中部六省之和的52%,穩居中部第一,由全國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
2022年,12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費示範項目,數量連續三年全國第二;13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數量全國第三、中部第一。
積極支持武漢獲批創建兩個「先導區」。近期,工信部正式復函支持武漢市創建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全國僅武漢、蘇州、鄭州、昆明4個城市獲批),支持武漢市創建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此次武漢、南京、長沙獲批)。
各種國家級試點工作如火如荼。今年以來,我省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作為,積極爭取,先後成為全國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試點省份、全國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貫標試點地區、工業互聯網安全分級分類試點省份。東湖高新區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工業互聯網平台賦能數字化轉型提升試點。
重大項目如雨後春筍。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基地及達夢中國資料庫產業基地啟動建設。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完成一期建設及二期擴容,算力提升至200P;武漢超算中心4月開工建設,首期算力規模50P,年內投入運營。全省建成全球燈塔工廠2家。
融合應用不斷深入。今年,我省組織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湖北區域賽,全省839個項目報名參賽,參賽項目數量是去年的4倍。全省在建5G全連接工廠達到108家,工業企業上雲達到4.6萬家,覆蓋率超過45%;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8.1%,高於全國2.4個百分點。
工業互聯網應用深度拓展。全省已建成37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湖北格創東智被評為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零的突破。截至9月底,國家工業互聯網武漢頂級節點標識註冊量達到79.28億個,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20億個,接入二級節點個數達31個,接入企業4000家。
5G萬站工程持續推進。截至8月底,全省建成5G宏基站7.08萬個,居全國第八,累計投資超過200億元。各市州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室外高質量覆蓋、新城區重點區域連續覆蓋、鄉鎮及以上地區全覆蓋。
大數據中心加快布局。全省在用數據中心112個,在建數據中心35個,邊緣數據中心16個,在用機架數11.3萬架,居中部第一。
區塊鏈基礎設施突破發展。繼全國首個「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去年11月在漢上線後,華中地區首個「星火•鏈網」骨幹節點(漢陽)於今年1月上線,十堰市、三峽集團等骨幹節點加快建設。
8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數字經濟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提升突破倍增跨越」八字方略,實施核心產業倍增、融合應用加速、數據價值化、數據治理能力提升、網路強基、數字生態活力構築等六大行動,努力建設數字經濟強省。
完善全省數字經濟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建立軟體產業、5G宏基站月調度機制,按季度編製發布全省數字經濟動態。深入謀劃數字經濟、新基建領域的重大項目。
落實「數字經濟13條」獎補政策,對全省符合5G基站建設、兩化融合貫標、各類試點示範等獎補條件的154家企業給予財政支持8680萬元。今年的獎補資金正在落實之中,預計將超過去年總額。
更多熱點資訊請關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湖北分聯盟(AI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