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住了美元收割,但很多家庭沒頂住

2025年05月09日05:53:05 財經 1951

中國頂住了美元收割,但很多家庭沒頂住 - 天天要聞


在近期的社交圈子裡,一個現象正悄然興起。朋友圈中售賣 「港險」 的人如雨後春筍般驟然增多,「鎖定 6% 複利」「美元賬戶儲蓄」「跨境養老金通道」 等宣傳語不絕於耳。當我們刷短視頻或進入直播間,也常能聽到諸如 「人民幣不行了,資產趕緊換到美元去」 之類的言論。這般說辭,難免會讓不少人心生波動。

然而,大家不妨深思一番:為何此前鮮有人提及這些,如今卻鋪天蓋地?是大眾集體認知突然提升,還是這些信息被刻意 「推送」 至眼前?很多時候,我們不僅要關注看到的內容,更要思考那些未被呈現的部分。在 2025 年 5 月 6 日,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一個正在發生卻常被誤解的現象 —— 美元潮汐下的資產配置

提及 「美元潮汐」,許多人覺得高深莫測,實則原理並不複雜。簡單來說,美聯儲就如同掌控著全球資金流動的 「水龍頭」。當美聯儲放水,大量資金便如洪流般湧入市場,全球經濟瞬間呈現一片繁榮之景,新興市場的房價、股市紛紛上漲,物價也隨之攀升。而當美聯儲收水,市場流動性瞬間如乾涸的河床,那些過度借貸、根基不穩的國家和企業便如同在淺灘中嗆水的魚兒,甚至面臨滅頂之災。過去幾十年間,這樣的 「潮起潮落」 反覆上演。

1980 年,美國為遏制通脹大幅加息,拉美地區隨即爆發債務危機,經濟陷入長達十年的停滯。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熱錢先是如潮水般大量湧入,隨後又迅速抽離,泰國、印尼、韓國等國貨幣大幅貶值,房市慘遭腰斬。2013 年,美聯儲一句 「要縮表」,土耳其阿根廷等新興市場便遭遇匯率暴跌、資本紛紛逃離的困境。在這一次次的美元潮汐背後,美國往往是最大的贏家,而其他國家則可能經歷財富的徹底洗劫。

始於 2022 年的這輪美元潮汐來勢洶洶,美聯儲史無前例地加息,短時間內將利率從 0.25% 提升至 5% 以上。美元愈發 「值錢」,全球資金紛紛流向美國。這一次,美國的收割目標直指中國的房地產和美元債。

第一刀,精準砍向房地產的資金命脈。那些年,內地融資成本高且審批繁瑣,不少中國房企為求發展,選擇在海外大量發行美元債,因其利率低、資金獲取速度快。然而,這些債券多為短期且浮動利率。隨著美國加息,利息成本成倍增長,原本 「借新還舊」 的資金周轉模式徹底崩塌,一大批房企無力償還債務,紛紛爆雷。那段時間,眾多房企集中違約,房地產市場信心受挫,不少人擔憂中國是否會重蹈 1997 年東南亞的覆轍。

第二刀,則是製造人民幣貶值壓力,引發市場恐慌。美元升值,人民幣承壓,市場上充斥著 「資產要儘快轉移出去」 的聲音,使得不少人開始關注港險、美元理財、跨境基金等。

但這一次,中國並未如其他新興市場那般陷入危機。儘管房企經歷出清,但銀行體系穩定,匯率未出現崩盤,社會也未發生系統性動蕩。中國確實付出了代價,房地產深度調整、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壓力增大,但相較於那些 「被美元收割」 的國家,中國守住了底線。

中國之所以能扛住,得益於三道 「防火牆」。其一,資本項目並未完全開放,有效阻擋了熱錢的肆意進出,避免了踩踏式外逃。其二,宏觀政策調控靈活,適時降准穩定流動性,防止市場崩盤。其三,居民儲蓄率較高,家庭部門相對穩健,未爆發信貸危機。

儘管中國扛住了此次美元潮汐,但全球資本依舊大量配置美元資產,美元強勢、美債收益高、美股反彈快,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普通家庭就可貿然參與這場 「美元收割」 遊戲。

美國一年需支付超 1 萬億美元的債務利息,財政赤字創歷史新高;多國央行正大規模減持美債、增持黃金,去美元化趨勢明顯;美國內部,如川寶及共和黨也強烈要求美聯儲降息,可見其自身也承受著巨大壓力。這場較量更像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

在配置美元資產時,家庭需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力、流動性需求以及倉位比例。一些家庭在港險、美債 ETF、海外投連險等產品上,看似選對了方向,結果卻不盡人意。例如,2021 年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重倉中國國債和寬基 ETF,低位入場高位減倉,成功獲利。但很多人只是聽聞 「達利歐看好中國」,便在高點買入港股 QDII 基金、港險投連險,至今仍深陷浮虧。美債同樣如此,雖為全球避險資產,但不少家庭購買的是波動性極強的 ETF,且入場時間選在美聯儲加息期間,最終凈值下跌、匯率虧損,還面臨流動性不佳的困境。方向正確但操作失誤,依然可能讓人在投資中摔得很慘。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或許需要重新審視投資策略。是否過度依賴單一資產?是否需要構建一定的 「安全墊」?是否對未來十年有清晰的規劃?是否合理控制境外資產倉位?

我們並非反對海外資產配置,而是倡導更理性、分散且有節奏地參與。在全球化時代,資產配置國際化是趨勢,但盲目跟風極易陷入 「微觀操作錯誤」 的陷阱。比如,面對 「假如美聯儲降息,各類美元資產漲跌如何」 這一問題,美債 ETF、美元存款、美債掛鉤貨幣基金、高收益美元債 QDII 基金、美元結構性存款等看似都是美元資產,但其表現卻可能大相徑庭。投資中,不懂卻盲目跟風,往往是致命的。

風來之時,不一定要盲目起飛,學會站穩同樣重要。一個家庭真正需要的,或許並非年年上漲的產品,而是一個能為未來帶來安全感的資產結構:以本幣計價,規避匯率風險;擁有保底收益,確保回報清晰易懂;具備可規劃的現金流,每年穩定到賬;實現複利滾存,合理利用資金。這些看似平實的選擇,實則是抵禦時代風險最有效的 「定海神針」。

在大國博弈與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的當下,美元潮汐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促使我們審視家庭資產配置的契機。每一次市場波動,都如同一場無聲的提醒,告誡我們不可盲目跟風,要在複雜的金融世界中保持清醒與理性。家庭資產配置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且需要不斷調整的過程。它關乎著每個家庭的未來,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穩定與質量。只有提前規劃、謹慎布局,依據自身實際情況構建合理的資產結構,才能在美元潮汐等各種風險浪潮來襲時,守護好家庭財富的港灣,為家人的未來撐起一片安穩的天空。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謹防上當受騙!國開金融發布嚴正聲明 - 天天要聞

謹防上當受騙!國開金融發布嚴正聲明

日前,國家開發銀行子公司國開金融在其官網和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對不法分子冒用「國開」「國開金融」等名義違法招攬業務或進行非法募資和網路詐騙等情況作出澄清,並提醒社會各界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聲明內容如下:近期,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我司」或「國開金融」)發現有不法分子冒充我司...
關稅陰影下,680億元「鞋業帝國」何以「解壓」 - 天天要聞

關稅陰影下,680億元「鞋業帝國」何以「解壓」

斯凱奇退市「以退為守」!全球鞋業最大一筆收購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對中國消費者和年輕一代來說,來自美國加州、以行走舒適「出圈」的斯凱奇(Skechers)運動鞋並不陌生。但令人預想不到的是,僅僅距離與耐克、阿迪達斯等美國76家鞋類品牌聯名致信美國白宮,請求豁免所謂的「對等關稅」對鞋類產品予以豁免後不到7天,...
最強地級市,為什麼就出不了「百億店王」 - 天天要聞

最強地級市,為什麼就出不了「百億店王」

近期,新商網《2024年全國購物中心銷售單店百強榜》出爐,南京終於在商業方面揚眉吐氣了一把:南京德基廣場以年銷售額245億的戰績拿下「斷層第一」,甩開了第二名上海ifc 27億,力壓上海環球港、北京國貿等眾多知名高端商業綜合體,銷售額兩倍於排在第12名的杭州in77。在江蘇上榜的7家購物中心中,南京更是獨佔5席,商業版...
美股收盤:美英貿易協議提振市場 三大指數集體收漲 納指漲超1% - 天天要聞

美股收盤:美英貿易協議提振市場 三大指數集體收漲 納指漲超1%

財聯社5月9日訊(編輯 夏軍雄)美東時間周四,受美國和英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消息提振,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納指漲1%。(三大指數分鐘線圖,來源:TradingView)截至收盤,道瓊斯指數漲0.62 %,報41,368.45點;標普500指數漲0.58%,報5,663.94點;納斯達克指數漲1.07%,報17,928.14點。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在白宮宣布美國與
中國頂住了美元收割,但很多家庭沒頂住 - 天天要聞

中國頂住了美元收割,但很多家庭沒頂住

在近期的社交圈子裡,一個現象正悄然興起。朋友圈中售賣 「港險」 的人如雨後春筍般驟然增多,「鎖定 6% 複利」「美元賬戶儲蓄」「跨境養老金通道」 等宣傳語不絕於耳。當我們刷短視頻或進入直播間,也常能聽到諸如 「人民幣不行了,資產趕緊換到美元
禁止違規異地執法、增強剛性約束,司法部解讀民營經濟促進法 - 天天要聞

禁止違規異地執法、增強剛性約束,司法部解讀民營經濟促進法

2025年5月8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南方周末記者韓謙/圖)2024年以來,跨省趨利性執法現象引起社會關注,被形象地稱之為「遠洋捕撈」。即將於2025年5月20日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對此作出回應。該法規定: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禁止為經濟利益等目的濫用職權實施異地執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