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重點打造的戰略投資平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投公司」)正以其獨特的定位和清晰的戰略給出答案。
這家被業界譽為「港版淡馬錫」的投資機構初始管理規模達620億港元,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中親自規劃,旨在通過直接投資或與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點企業落戶香港,在爭取長期投資回報的同時,推動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生物科技、高端製造業等四大核心領域發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綠色科技這三大投資賽道上,港投公司展現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該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分享了她的洞察:「優秀的科技公司無論在什麼經濟周期中都會嶄露頭角。歷史上許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來,是因為它們選擇了正確的發展路徑,並解決了市場上的核心痛點。」
她認為,從歷史來看,最具創新能力的科技機構,通常都是解決市場上核心痛點的企業,它們能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中脫穎而出。現在正是抓住這一窗口,快速尋找優秀夥伴和公司的好時機。

圖: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陳家齊
在風險中尋找科技投資機遇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港投如何在當前全球市場動蕩中布局?如何在三大重點賽道中平衡風險與機會?
陳家齊:投資本身就伴隨著風險,無論涉及何種資產和領域。作為長期投資者和「耐心資本」,重要的是選擇對的賽道、公司和團隊。現階段我們主要聚焦三大賽道,這些賽道是我們通過與不同市場的溝通與交流後精心挑選出來的,認為它們既能配合香港的發展和經濟轉型,也能響應國家的戰略需求。
只要選對了主題和項目、找到了合適的團隊,回報是可以顯現的。市場的波動反而可能帶來性價比最好投資機會。
我們投資科技賽道,選擇和關注的是團隊以及未來的市場前景,這些都不應受到短期挑戰或不確定性的影響。科技公司的本質是解決生活痛點,正是因為找對了痛點和解決方法,這些公司自然會在成長過程中取得成功。因此,我們無法單純通過經濟周期或市場情緒來判斷某個公司會不會成功。作為長期投資者,我們的核心要素是專註於核心價值,明確我們需要的東西,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果斷地抓住機會並做好準備。
所以,我們並不擔心這些波動。相反,據我們接觸,許多國際投資者在近期對中國香港及內地市場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我們穩定和安全的投資環境,使得更多機構看到了機會,尤其是在科技領域,中國的很多創新已經遠遠超越了他們的預期。因此,許多投資者希望與我們一起合作,投資這些項目。我常說,「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希望他們能親自到場,感受並抓住這些機會。
市場上有一種「東升西落」的說法,認為美股增長乏力,內地和香港股市將引領下一輪機會。港投如何在這一市場勢頭中捕捉機會?
陳家齊:港投作為耐心資本,看到的是一個有趣而吸引的投資機會,尤其是與國家「新質生產力」相關的高科技企業,我們會有效率地重點布局。此外,我們在東亞市場的布局也一直在穩步推進。對企業的發展而言,市場支持、人才支持和資本支持的多元化有助於保持長期增長。例如,我們此前已在香港投資了電動車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公司,並與泰國進行合作;同樣,我們有金融科技公司也已在印尼開展,隨後擴展到泰國。我認為這一切將一步步鋪開,以「點、線、面」的打法,逐步呈現港投公司整體戰略布局。
作為主投科技的公司,恒生科技指數目前市盈率估值仍遠低於納斯達克,這是否說明當前中國的科技公司更有較強的增長潛力?
陳家齊:作為投資者,我關注的是性價比以及未來的機遇。從這些角度來看,我很有信心。不僅是我個人,我看到其他國際投資者,如主權基金、養老基金以及保險公司等,都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趨勢,因此他們也在加速布局。
香港的金融樞紐地位
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未來角色有何展望?
金融本身是一個獨特的領域,它不僅是一個產業,而且與其他產業緊密相連,並且在推動其他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在金融領域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應當繼續發展高效的融通機制,不僅引導資源進入我們的各類項目,還應推動資源的匯聚,形成合力,助力香港的發展。
金融作為香港的傳統優勢,我們必須加以鞏固,並結合新的發展動能,進一步推動香港的長遠發展。科技領域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科技的本質就是解決生活中的痛點,這些問題可能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正因為如此,科技公司具備巨大的潛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像港投公司這樣的耐心資本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原因。我們不僅提供資金,還在公司成長過程中提供支持。許多優秀的科技公司,依賴的是人才和團隊,而我們作為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有效連接資本、人才以及市場機會,提升這些公司成功的幾率。
港投被一些聲音稱為「港版淡馬錫」,你對港投的定位有何看法?
陳家齊:港投的指導原則之一是「雙重使命」,即是投資要帶來財務回報,同時要配合香港實體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雙重使命在實踐中具有相當挑戰性,這也讓港投公司與其他主權基金或機構投資人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機構投資人通常只關注財務回報,評估的標準相對簡單,因為財務回報是一個客觀的衡量指標。對於我們來說,除了財務回報,我們還需要兼顧戰略性考量。這使得我們的任務更加複雜,因為戰略性目標是動態的,但我認為這是正確且最有意義的做法,也是香港有底氣和能力去把握的發展窗口。
在此背景下,許多投資人對我們所選項目和合作夥伴非常感興趣。因為我們在選擇投資項目和合作夥伴時要求極高,所以港投公司每投資一元,就能帶動至少四元的市場投資。。這也促使我們與來自不同地區的主權基金和機構投資人展開合作,進一步強化我們的投資原則和戰略。
雖然我們的任務較為複雜,但其他投資人和機構也會看到我們的專業性和品牌價值。通過這個品牌,我們能夠吸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進一步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這也是我們未來持續努力的方向和策略。
原文來自第一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