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英科醫療是不可否認的超級大牛股,而如今幾乎從哪裡漲起來,跌回哪裡去,A股又一次證明了,股票不是現貨,而是「期貨」。
除權股價
為何說股票是期貨呢?因為人們在乎的根本不是「現在」,而是未來。英科醫療自從疫情開始利潤暴增,從2019年的凈利潤1.78億到2021年74.3億元,增長70多倍,2020年也有70億的優異成績,在股價全力上漲階段,研報一路綠燈叫好。多方預測2021年利潤持續大增,而股價最高點是2021年1月25日,之後一路暴跌,不明所以的投資人看著凈利潤增長股價暴跌陷入了迷茫。陰謀論成為散戶唯一可以找到的理由,認為遊資機構血洗韭菜,但實際上英科醫療的問題不是企業,而是股價。
英科醫療主要生產醫療防護用具,PVC手套是核心產品,藉助疫情成為資金寵兒,是典型的熱點概念股,加上疫情防控對醫用手套大幅需求的真實增長,股價從3塊多一路上漲到164元(復權價格),50倍上漲,一個賣手套的總市值最高時到達千億級別。裡邊有多少泡沫,很多人心裡都非常清楚,大家都在搏其他人會以更高價格買入,最後只能是一地雞毛。所以人都認為疫情手套大賣利潤增加,這美好的「想像空間」隨著50倍上漲也變成了一場屠殺。
利潤上漲70倍股價上漲50倍多嗎?當然多了,因為這種利潤上漲不是穩定的,手套產能容易被替代,不確定性極高。對於企業來說過去兩年是一筆「橫財」。
從2019年控股股東劉方毅持股來看,是不斷套現的一個過程;
2019年,十大股東佔比
2022年,十大股東佔比
看數據只有6%的減持不是特別多,但對於一家2017年上市的公司來說已經不小了,除了對企業的控制權還有大量不能出售的股份在其中。我個人覺得如果能都賣,股份比例會更少。因為企業明白這種利潤是不可持續的,股價同樣不可保持,我們從高管持股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數據來自同花順
高管近期就沒有買入操作,高管心裡非常明白,賣手套想千億市值怎麼可能,雲南白藥最高也就2000多億總市值,手套誰都可以生產,雲南白藥可不是,「橫財不是恆財」,今年隨疫情退潮和產能競爭,企業利潤大減;
2021年3月企業有37.36億利潤,到了2020年3月只有8349萬,同比減少-97.77%。所以研究股票不能等財務報表出了以後去判斷,提前判斷非常重要,這就要預估行業方向和企業本質。而資金面是其次考慮的,因為資金也要藉助於行業本質。
股票是典型的期貨思維,股價可以從幾塊錢上漲到幾百塊錢,只需要一個想像空間,反而期貨上漲一倍價格,就是天大的行情了。在不考慮交易機制的情況下,股票走預期和資金,而期貨走經濟環境和供求關係。
我國證券市場最大特性是,沒有什麼股票能保持穩定的長期上漲,在醫療成為熱點的時候基金經理不需要水平,當退潮以後也會認為企業良好。企業的確良好沒錯,問題是這一次潮起潮落要多久能緩和下來,估值偏高時看好,偏低時看好,貌似都沒錯,可買基金的人咋辦?
所以投資證券,萬不可根據表面來判斷投資,基金為了業績不會談特性的,告訴你未來老年社會醫療好就完了,如果再高點信了,只能祝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