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傳承紅色基因 勇擔時代使命
——江西金融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江西日報記者 劉佳惠子
江西是新中國紅色金融事業發祥地,紅色金融發展歷史悠久、基因厚重。
紅色領航,釋放金融動能。從2012年到2021年,江西主要金融指標增速保持全國前列、總量排名趕超前移,金融供給由相對滯後躍升為適度超前,金融功能由跟隨匹配向引領推動轉變。「江西金融正在從相對落後的1.0版向與經濟發展同向前行的2.0版加速邁進。」9月16日,在「江西這十年」金融服務與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省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韋秀長說。
江西金融實力大跨越——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這十年,我們蹄疾步穩、久久為功,實現了存款總量和貸款總量「雙跨越」。
十年來,全省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雙雙連續跨越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5萬億元四個台階;江西信貸總量先後趕超7個兄弟省市,由全國第22位上升至第15位,今年8月末達5.2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4.7倍;存貸比由65.8%上升至98.8%,高於全國15.6個百分點,金融資金利用率和聚集效應明顯提升。
上市公司數量、質量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江西創新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全省上市公司數量從2012年末的44家,增至2021年末的100家,其中境內69家、境外31家。今年,又新增了8家上市公司,近4年我省新增上市公司超過前20年總和。
江西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及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領域相繼取得重大突破,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基本構建並日益完善。培育了2家市值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4家市值過300億元的上市公司,超三成公司市值過百億元。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由十年前的15.67%增長至目前的21.32%,上市公司日益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增長極。
江西金融創新大突破——
江西加強支付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民生領域移動支付全覆蓋和行政村支付服務全覆蓋。
綠色金融改革亮點紛呈。2017年,贛江新區獲批建設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2021年末,全省共認定綠色項目2082個,總投資超1.2萬億元,全省綠色貸款餘額3893.79億元,累計發行綠色債券超過500億元。江西綠色金融發展綜合指數位居全國第四。
普惠金融改革縱深推進。2020年,贛州市、吉安市獲批建設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江西成為全國第二個、中部地區第一個同時開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試點的省份。2021年末,全省建成普惠金融服務中心28個,累計發放貸款80.65億元;「贛金普惠」平台入駐金融機構279家,上線金融產品659個,註冊用戶212萬戶,累計發放貸款3180億元、貼現305億元。
江西金融生態大優化——
金融安全關乎社會穩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
十年攻堅克難,我省堅持「守土有責」,堅決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有力推進不良資產處置,不良貸款率從2012年末的2.5%下降至1.15%,持續處於全國較低水平。江西成為全國首批率先實現高風險金融機構「清零」省份之一,持續保持全省債券市場「零違約」的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2017年和2019年,我省兩次被評為全國五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誠實守信金融生態環境、維護良好金融秩序、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成效較好的地方」省份之一,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