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成為各界的共識,特別是在產業和企業領域。這個共識,如今在東旭集團化解債務危機上再一次得到驗證。
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的東旭集團,於9月29日對外公告了債務重組方案獲債權人通過的消息,這意味著其肇始於2019年流動性危機得到緩解,債務化解取得階段性成果。從外部視角來看,債權方之所以願意投出贊成票,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東旭集團在危機出現後以「二次創業」的幹勁展現出的發展前景。這是所有人的信心所在。
東旭集團這一消息公布後,引起了資本市場、投資界、產業界的諸多討論。在各方看來,債務重組方案的通過無疑是最好的局面。
就資本市場而言,東旭集團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方案的落定,讓資本的預期更為明確,這對維護投資者利益和市場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對於投資界,此次債務重組方案「不打折、不逃債」,體現了法治化和市場化的原則,這無疑有助於增強當下產業資本和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主體的投資信心。
而在顯示產業領域,引起的漣漪則更大。從1997年誕生的東旭集團,以解決「卡脖子」的「缺芯少屏」難題為己任,在2010年,東旭集團就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在國內率先實現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的國產化,為下游企業節約成本超2000億元。
目前,東旭集團是國內唯一同時掌握電子級玻璃溢流法和浮法成型工藝並實現產業化的企業,也是唯一一家具備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工藝及裝備製造能力的企業。由於東旭集團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很難想像,因為債務問題而致東旭集團倒下,那相當於讓中國的光電顯示產業「自斷一臂」。
可以說,東旭集團債務重組方案的通過,不僅對東旭集團自身,也是整個產業上下游的大事和利好。也正是看到了這個層面的意義,在東旭集團債務重組過程中,地方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之際,合肥政府對京東方的扶持,最終企業反哺了地方,京東方帶動120多家顯示領域企業來到合肥,集群產值每年大概有1700億元。這與此次地方政府對東旭集團的支持何其相似。
復盤2019年遇到流動性危機以來東旭集團的自救路徑,發展是核心,簡言之,流動性問題是在發展中遇到的,而解決這個問題也必須依靠發展。也因此,東旭集團從上到下發揚南泥灣精神,開啟了「二次創業」。
如今,東旭集團,已發展成為涵蓋半導體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半導體硅碳材料、新能源發電及組件、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用藥玻包材六大核心業務的綜合性實業集團。這成為贏得債權方信心的基石。
隨著債務重組方案的獲得通過,東旭集團活了。
債務重組方案「通關」,東旭集團「二次創業」迎新生
迎來債權人投票通過的這一刻,以董事長李兆廷為代表的東旭人內心肯定是感慨萬千的。
從東旭集團2019年遇到流動性危機以來,已經快三年了。
商業的邏輯很現實,流動性危機背後是造血能力和業務規划出了問題。面對現實,東旭集團必須要千方百計從各方獲得「輸血」支持的同時,狠抓「造血」——從前期的業務擴張,轉為收縮戰線聚焦主業;加強技術創新,積極開拓市場;聚焦產線管理,穩定供應市場。
東旭集團的管理層很冷靜,「造血」並不意味著急於四處出擊,什麼能回血做什麼,而是盯著產業前沿,依託東旭集團的優勢去做。
所以,在過去的三年里,外界看到,東旭集團緊跟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動向,先後推出可用於高端液晶顯示的LTPS玻璃基板、可用於生產柔性屏的OLED載板,以及可用於高端手機和車載顯示的「王者熊貓」(二代)蓋板玻璃,相關技術已延伸至眼下炙手可熱MiniLED背板。
在上述領域東旭集團打破了國外壟斷,相關新技術成果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當東旭集團帶著這些成績坐在與債權人的談判桌上時,無論機構還是政府,都會大受觸動,面對這樣的企業,是選擇與企業共生還是選擇放棄,顯然是一個很容易做出的抉擇。
當然,成長於改革開放和市場化環境中的東旭集團也明白,債權人不容辜負,只有「不打折、不逃債」才是對自己信用最好的保護,才是對營商環境最大的支持。當大家對民營企業都有信心時,中國的經濟將獲得更為強大的動能。
所以,我們看到,東旭集團重組方案的通過,是一場包含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所有主體一起努力的結果。他們有望打造一個民企債務化解的共贏樣本。
債務重組方案通過後,東旭集團的信用和市場主體將得到恢復,這為其快速增長的業務創造了外部條件。不誇張地說,這是東旭集團「二次創業」後的新生。
輕裝上陣,企業、產業、地方的共贏樣本
債務重組方案通過,這是東旭破局重生的開端,自我「造血」能力和外部「輸血」條件,都將迎重大利好。
從經營角度,東旭不僅可以卸下財務包袱,也為日後可能引入新的合作方、恢復資金流動性和恢復企業運作創造了相對良好的條件。
從資本角度,東旭系企業整體業務向好發展,旗下上市公司業務將有資格獲機構投資者持倉,未來估值有望提升,上市公司可儘快償付債務。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對企業自身恢復元氣,對國家顯示產業安全和地方產業轉型,也有重大意義。
「缺芯少屏」,是我國製造業的老大難問題。
近十年來,受益於京東方、東旭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力創新,我國的顯示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已擁有佔全球60%以上的液晶面板產能。然而在產業鏈上游,我國仍有大量原材料和裝備有賴進口。
東旭經過二十餘年的自主創新,成為打破產業鏈上游「卡脖子」問題的龍頭企業,其液晶玻璃基板、高端蓋板玻璃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位居國內第一、國際前列,相關核心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以及中國專利金獎。
東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對於保衛我國顯示產業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債務重組方案的通過,有債權人的理解包容,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指導幫扶。
這一幕,和14年前顯示產業另一政府幫扶企業事件相類似。2008年,國外液晶巨頭降價打壓,京東方資金壓力巨大,在合肥市政府巨資幫扶下,京東方轉危為安。
合肥的幫扶,引發了蝴蝶效應。京東方多條全球領先產品線在合肥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液晶面板多項產品全部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局面,保衛了國家戰略產業安全。
合肥幫扶京東方14年後,河北省雪中送炭,幫扶京東方的重要供應商東旭化解債務難題,這是一場保衛國家顯示產業鏈安全的接力賽。
國家產業鏈要安全,地方經濟要發展,東旭債務難題化解之後,也可以更好的服務地方產業升級。
河北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做大做強新型顯示產業」。東旭核心產業與其產業戰略部署高度契合,相關基地已成為當地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一環,未來或將助力石家莊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集群。
回過頭看,債務重組方案通過,東旭破局重生,助力地方經濟發展,保衛國家產業安全。未來輕裝上陣的東旭,將迸發出多大的力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