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
某個宮廷下午茶時光
一件綠釉盤盛著御制糕點
釉色如盛夏荷葉般清新透亮
擺盤氛圍感滿滿~
今天一起認識這件綠釉盤——
清雍正款錐拱八寶綠釉盤
夏天流行色「上新」
這一抹綠好靚~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接天蓮葉無窮碧」
古人詩句中的「綠」
別有一番明快、濃烈的美感
綠色,給人生機勃勃之感
一代代手藝人也巧妙地
將自然中的這一抹綠搬到了器物上
🌳🌲🍀🌱
這件綠釉盤便是典型的雍正綠釉器
清新的一抹綠,讓人眼前一亮!
盤為敞口,淺壁
圈足露胎,胎體較厚
器里外均施綠釉
盤裡為素地無紋飾
盤外壁錐拱暗刻纏枝花卉、八寶紋飾
錐拱,又稱錐花,瓷器裝飾技法之一,即用尖細的錐狀工具在瓷坯表面刻畫細線紋飾,再罩釉燒制。
八寶紋,一種典型的含有宗教意義的瓷器裝飾紋樣,以八吉祥圖案為題材。八吉祥圖案即: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是佛家常用的象徵吉祥的八件器物。
盤底為白釉地,中央有青花雙圈
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6字2行款
綠釉是以氧化銅作著色劑
鉛化合物作為助熔劑的低溫釉
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時期
綠釉呈色有深淺之分
相較於康熙時期
雍正時期的綠釉深且濃
施釉勻凈,釉面肥腴
平整光潤,堅緻細密
像是一塊質感極好的綠玻璃

△清·康熙款綠釉菊瓣盒,故宮博物院藏。
「五彩斑斕的綠」
你能分清哪幾種?
早在漢代,就出現了綠釉陶器

△東漢·綠釉鋪首耳陶壺,故宮博物院藏。
自北齊年間
綠釉開始出現在各類瓷器上
並逐漸成為陶瓷製品中的經典釉色
唐三彩、遼三彩以及宋代磁州窯、定窯等
都有綠釉陶瓷製品

△遼·三彩刻龍紋盤,故宮博物院藏。

△唐·三彩枕,故宮博物院藏。

△宋·三彩刻劃人物圖扇形枕,故宮博物院藏。
但從漢到宋元這一歷史階段
綠釉普遍呈深暗青綠色
沒有達到亮翠的程度
少了幾分鮮亮靈動的韻致
直到明清兩朝
綠釉開始大放光彩
釉色從「青銅器畫風」變身「小清新畫風」
湧現出了「五彩斑斕的綠」
明代
青翠的「瓜皮綠」開始流行
瓜皮綠,因色澤如西瓜皮之碧綠色而得名,因其施釉方法是將釉漿澆在素燒過的瓷胎上,故也稱澆綠釉。
明代宣德朝時
景德鎮御器廠開始燒造瓜皮綠釉瓷器
此後一直延續至清代

△中間為明·瓜皮綠釉暗劃雲鳳紋尊,右邊為清·光緒款瓜皮綠釉直頸瓶,均為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康熙年間
創燒了靈動的「郎窯綠」
郎窯瓷,因郎廷極督造而得名,別名「綠哥釉」。用含氧化銅石灰釉,在氧化氣氛中呈現綠色,屬於銅綠釉。
郎窯綠成品數量極少,異常珍貴
色彩呈蘋果青綠色,主要特點之一是
釉色有很強的玻璃質感
帶有細小的碎冰片紋

△中間為清·郎窯綠梅瓶,觀復博物館藏。右邊為清·綠哥釉小橄欖瓶,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還發展出了
蔥綠、松石綠等多個品種

△左為清·雍正款蔥綠釉綬帶耳瓶,故宮博物院藏。右為清·乾隆款松石綠釉凸印夔鳳牡丹紋梅瓶,故宮博物院藏。
薄荷曼波、牛油果綠……
現代穿搭、家居有點「綠」
時至今日
「五彩斑斕的綠」
仍活躍在現代人的穿搭、家居中
「薄荷曼波」鬆弛感拉滿↓
「牛油果綠」顯白,不挑膚色↓
「孔雀綠」濃郁華麗,高級感滿滿↓
夏日晴空下
深綠淺綠總相宜
一抹多變綠色
千年來流行不衰
你最喜歡的是哪種綠?
評論區一起聊聊~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