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場特別的生日會在海底撈舉辦。
74歲的老人被年輕的員工們簇擁著,歡快地唱著生日歌。火鍋蒸騰的霧氣中,折射出三十六載光陰。這場被無數網友圍觀的慶生儀式,正是蘇州協和葯業的36歲周年慶,而這位老人,則是創始人鄭正華。
這個老國貨品牌不僅開創了國內護膚品領域轉化醫學的先河,還打造了國民護膚品「協和維E乳」,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
追溯到1989年,一切要從一位物理老師的夢想說起。
從實驗室走向大眾的創新之路
當時的鄭正華懷揣著一個獨特的想法:能否將醫院的外用製劑轉化為大眾都用得起的護膚品?這個想法在當時顯得極具前瞻性。那個年代,國內護膚品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多數企業都在依賴進口技術和設備。
帶著這份執著,鄭正華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在蘇州成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這就是蘇州協和葯業的前身。創業初期,面對設備匱乏、難以跟上生產需求的困境,鄭正華選擇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他的汽車後備箱總是放滿各種零部件和工具箱,隨時準備調試設備,確保生產線的穩定運行。
上世紀90年代初,皮研所的專家們整理了140多種臨床效果顯著的醫院製劑。其中,維生素E外用製劑因為能有效解決乾性皮膚的保濕需求,在多種皮膚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持下,這個醫學製劑被成功轉化為大眾護膚品——協和維E乳。這比後來流行的"葯妝"概念早了近5年。正如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激光科創始人周展超評價:"在當時,能把醫院外用製劑轉化為大眾護膚品,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創新。"
深化醫研共創
堅守與突破的36年
"轉化醫學"是將基礎醫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的創新模式。在護膚品領域,這意味著要從消費者實際的皮膚問題出發,以臨床驗證為依據,開發安全有效的護膚產品。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需要持續的研究和優化。
隨著皮膚科學的發展,協和維E乳產品配方也在不斷優化升級,在保留維生素E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具有新功能的原料。正是這種不斷創新的精神,讓這個經典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著獨特的競爭力。
近年來,蘇州協和葯業進一步深化醫研共創模式,聯合劉瑋、賴維、周展超等多位皮膚科權威專家組建科技專家委員會,深入研究不同膚質人群的護理需求。如今蘇州協和葯業已建立起完整的研發體系,開發了25個功效產品線,包括針對敏感肌的維生素B5舒緩系列,以及專門解決嚴重敏感問題的"西敏修護"系列等。
這些努力在市場上獲得了顯著回報。截至2023年底,協和維E乳的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瓶,在天貓平台多次獲得乳液品類的回購、好評榜首。
2024年12月,在SIA2024科學護膚創新聯盟年度大會上,來自產、學、研、醫等領域的專家們共同探討了"醫研共創"的未來趨勢,蘇州協和葯業新推出的B5精華還入選了SIA100年度科學產品功效護膚品榜單,獲得業內認可,這是對企業多年堅持的最好褒獎。
當鄭正華在火鍋店裡和年輕員工們一起慶祝企業36歲生日時,他依然堅持著最初的信念:"專心把產品做好、做紮實,就是對消費者最好的回答。"這種樸實的堅守,讓一個始於實驗室的護膚品牌,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也詮釋了中國製造在新時代的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