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鬼是《哈利·波特》世界中最令人難忘且古怪的角色之一。
這個在霍格沃茨走廊里製造混亂的惡作劇幽靈、愛開玩笑的搗蛋鬼、秩序的敵人,深受所有曾幻想過校園反叛的讀者喜愛。
儘管人氣極高,皮皮鬼卻從未在電影中登場,而在最後一部小說的事件之後,他也從故事中消失了。
在伏地魔被擊敗、系列故事落幕之後,他究竟可能遭遇了什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理解皮皮鬼的本質。
他並非幽靈——不像血人巴羅或差點沒頭的尼克。皮皮鬼是惡作劇幽靈,一種以惡作劇、混亂和活人的情緒能量為食的存在。
他從未是活人,因此不像幽靈那樣擁有「人生經歷」。他更像是叛逆的化身,一種魔法界的異常存在。
在整部書中,皮皮鬼一直是霍格沃茨管理層的心頭大患。
只有阿不思·鄧布利多能勉強約束他的胡鬧,而血人巴羅則能讓他稍稍收斂。
鄧布利多死後,以及食死徒掌控學校期間,皮皮鬼反而展現了他「最好的一面」:他積極破壞新秩序,扔粉筆、設陷阱,並幫助由納威·隆巴頓領導的抵抗組織。
在伏地魔倒台、對抗結束後,霍格沃茨開始了重建。
教授們回到了學校,進行了大量修繕工作,修復了牆壁、課桌、魔法防護……當然,還有校規。
秩序恢復了。
於是,關鍵問題產生了:在一個幾乎不存在混亂的學校里,皮皮鬼還能存在嗎?
那麼,我們來設想皮皮鬼可能的命運:
留在霍格沃茨
最顯而易見的可能性是,皮皮鬼留在了他一直存在的地方。
儘管學校變了,但完全杜絕學生的惡作劇是不可能的。
只要還有會被幽靈嚇到的一年級新生、帶著「滋滋蜜蜂糖」盒子的高年級學生,以及敢打賭從樓梯上跳下來的格蘭芬多學生,皮皮鬼就有「食物」來源。
他很可能變得不那麼有攻擊性,但會以一種更平和、更嬉鬧的方式繼續他的惡作劇。
也許新的校長們決定不再與他鬥爭,反而利用他來緩解學生群體的緊張氣氛。
力量衰弱並消失
有一種理論認為,隨著秩序的重建和學校里情緒波動的減少,皮皮鬼可能失去了維持其存在的「燃料」。
如果學校里不再有叛逆和破壞行為存在的空間,惡作劇幽靈就無處汲取能量。
那麼他可能逐漸消逝。
不是死亡,因為他從未活過,而是融入霍格沃茨的牆壁,只留下回憶和偶爾的惡作劇回聲。
離開霍格沃茨
還有一種可能是,皮皮鬼「感覺到」霍格沃茨不再需要他,於是前往能發揮他力量的地方。
這可能是另一所魔法學校,比如德姆斯特朗、伊爾弗莫尼,甚至可能是像霍格莫德這樣的大型魔法城鎮,那裡永遠充滿活力。
他可能成為都市傳說,干擾魔法部的官員,或在魔法大學的圖書館裡嚇唬學生。
被驅逐
戰後,魔法部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也許新當局認為霍格沃茨不應該存在不受學校控制的魔法生物。
那麼,藉助像神秘事務司這樣的魔法異常現象專家,皮皮鬼可能被「清除」出學校——被封印、驅逐或者打散。
這聽起來很陰暗,但也可能是打造「理想學府」的一部分。
羅琳怎麼說?
有趣的是,J.K.羅琳自己並沒有在書結局後揭示皮皮鬼的命運。
不過眾所周知,她非常喜愛這個角色——他是混亂的象徵,一種不受任何人(甚至巫師)掌控的力量。
也許正因如此,他才沒有出現在尾聲中。
皮皮鬼無法融入那幅幸福、祥和的圖景:孩子們乘上火車,父母們在身後揮手告別。
他代表的不是故事的終結,而是故事中那股鮮活的、調皮的氣息。
那麼,《哈利·波特》之後,皮皮鬼究竟去了哪裡?
或許他哪兒也沒去,仍在霍格沃茨的黑暗走廊里遊盪,打翻墨水瓶,嚇唬新生,只是如今沒人再書寫他的故事。
又或許他離開了,消散在空氣中,滿足於學校不再需要混亂。
但無論他以何種形式繼續存在,皮皮鬼都將永遠是霍格沃茨的象徵。正如他一直以來那樣:觸手可及、吵吵嚷嚷,而且絕對不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