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那就努力做一隻驚奇的蟲子——生命無限渺小,卻同樣無限恢弘。
《千與千尋》是由宮崎駿執導的動漫電影,於2001年上映,自上映後獲得一陣的好評,曾獲得第七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2019年在大陸再次上映,有人說,能夠看到這部電影,是這個時代的幸運。
沒有人會真正看懂《千與千尋》,在不同的年齡,我們對這部電影都會有不同的解讀。每個人的成熟,就是不斷回頭看曾經那個傻傻的自己。可一部好電影本來就是人生的一件禮物,你每一次觀看都像是打開了一個新的盲盒,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盒子里裝的是什麼。
這部電影故事背景發生在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宮崎駿也是想通過這部電影來警醒當時的人們,不要迷失自己,也不要讓日本在迷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影片開始千尋家的車子駛入分岔路口,意味著日本經濟開始變道而行。千尋父母也是那一時期日本泡沫經濟下成年人的代表,在未被開闢的道路上飛速行駛,一味地探尋,貪婪的開拓,知道自己不該吃的「食物」,被湯婆婆變成了豬。
千尋的經歷代表了這部電影的主旨——從我迷失,自我尋找,自我成長。影片剛開始,千尋是一個膽小,不懂禮貌的小姑娘,不知道對幫助她的鍋爐爺爺說謝謝,不同對湯婆婆講禮儀。但隨著在湯屋的慢慢經歷,讓她學會了堅強禮貌。懂得為朋友踏上不會往返的水上列車,是什麼改變了她?也許是白龍對她不求回報的幫助,也許是鍋爐爺爺的善良,也許是小玲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總的來說,是那個虛幻世界裡的愛。
也許童年的我們需要白龍這樣一個朋友,陪我們瘋,陪我們鬧,在我們面臨危險時挺身而出,站在我們面前保護我們。與其說白龍是那個世界千尋的守護者,不如說千尋的出現,讓白龍找回了自己。他為了學習魔法,被湯婆婆利用壞事做盡。他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失去了自己的記憶。
仔細想想,他又何嘗不是我們迷失時的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習慣這個世界,習慣這個社會,學會了各種套路,做一些我們當時自認為對,但其實錯的離譜的選擇。
在空中那段和千尋的對話,讓他退卻了羽翼,逃離了湯婆婆的禁錮,找回了那個曾經的自己。最後和千尋那句再見,讓我明白了,有的再見,可能是再也不見。
無臉男的出現,讓你看穿他那副面具下的孤獨了嗎?千尋第一次見無臉男是在湯屋的橋上,那時候沒有一個人理他,只有千尋看了他一眼。第二次遇見千尋向他點頭致謝,可能就是這簡單的一個動作,溫暖了無臉男的心。
千尋在給河神洗澡時需要葯浴的牌子,無臉男變出了一堆給她,但被千尋拒絕了,無臉男露出了失望的神情。無臉男看到湯屋的人喜歡金子,於是變出一堆金子給千尋,可又一次被拒絕。
千尋的拒絕加大了無臉男的慾望,於是他不停的吃,不停的吃,吃下去的越多,代表他從前的孤單寂寞越多,同時代表了他內心的慾望就越多。錢想買得來朋友,卻帶不走內心的孤單。
無臉男就像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不受他人關注和理睬,所以內心藏了很多的孤單。只要遇見一個對他好的人,就拚命輸出自己無處釋放的愛,可遭到拒絕後,這種愛就變成了貪婪的慾望。
最後,千尋把河神的藥丸給了無臉男,這個藥丸是千尋用她的善良和童真換來的,是善良的結晶。無臉男吃了藥丸後,把肚子里的食物(慾望)全部吐了出來。換句老土的話說就是:貪婪的慾望在純真的善良面前一文不值。
影片中還有很多充滿教育意義的角色,比如湯婆婆是貪財壓迫勞工的官僚階級,而她的雙胞胎姐姐錢婆婆卻與他截然不同。巨嬰是被父母寵壞了的溫室里的孩子,父母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忘了他們最需要的是自己闖蕩江湖。鍋爐爺爺這次被壓迫的勞動人民,一把年紀還要有著三頭六臂,每天辛苦勞作。小玲則是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年輕人,心系外面的世界,對未知充滿憧憬。
千與千尋:千指的就是已經迷失了的我們。千尋就是千千萬萬次的尋找,只為了找回曾經的自己。
我們又何嘗不是千尋,每個人何嘗沒有過這樣一次旅行。我們在自我迷失的道路上自我找尋,在自我渺小的道路上自我尋找,我們從最初的弱小變得勇敢堅強。一路上,我們收穫親情,收穫友情,收穫愛情。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許會改變別人,甚至幫助他們找回曾經的自己。
人生就像那條不會往返的水上列車,有人會在中途下車,有人會陪你坐到終點。成長總是伴隨著失去,就算留戀也不要回頭看,因為沒有一條路是無風無浪的,會有孤獨,會有悲傷,也會有希望。
願你讀懂了生命的偶然和虛無依舊願意奔赴。
希望你看過各種景色的雙眸依舊清澈明亮。
向前看,一直走,別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