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電影?一萬個人,可能有一萬個答案。
有人說漫威最大的成功是擁有了羅伯特·唐尼,但落雪認為,漫威最大的成功在於凱文·費奇。他是一個傳奇,一個超高維度的大神。當所有電影都還在各自為戰時,他已經開始下了一盤大棋,但顯而易見的是,他的這盤棋只下到了《復聯4》。
從《復聯4》以後,漫威似乎不再是那個有自我主見的漫威,而是被索尼與迪士尼裹挾,朝著萬丈深淵不斷前行。
多元宇宙、平行空間,在我眼中就是偽邏輯、偽科學,因為所有電影都講得稀爛,沒有一部講好的。(喜歡科學的,推薦看一下德劇《暗黑》,真的把穿越和平行空間講明白了的)
而這部《雷神4:愛與雷霆》雖然沒有以多元宇宙來講故事,但是女雷神的呈現方式似乎又和多元宇宙沒什麼區別。最終該片在北美地區拿到了3.43億美元的票房,在沒有我國加持的情況下,全球票房超7.5億美元。
而《雷神4》在口碑上也明顯下滑,IMDB評分為6.7分,豆瓣評分為5.4分。個人評分4.5分。
觀看建議:別!帶!腦!子!看!
1、政治正確
國外的這股政治正確之風,已經颳了好多年了,且愈演愈烈。而《雷神4》就是把這種政治正確處理得讓人極其厭煩的代表者。
電影通篇充斥政治正確,並且開始了疊BUFF,讓你所能想到的幾乎所有的政治正確類型都在電影中進行了呈現,實現了黑人+小孩+男同+女同的超級疊加。而疊加出來的,就是一個令人深感不適的超級縫合怪。
其中,男同+女同只是在字裡行間偶爾點綴,而黑人+小孩的BUF疊加,可以說對人有種致命傷害。
黑人,一直是雷神系列的標配之一,彩虹橋的守護者海姆達爾就是一個黑人。但因其戲份不多,且舉止成熟,所以總體感覺還好。
但是,《雷神4》中黑人小孩的設定就令人極其厭煩,如果再疊加他們誇張、做作,和小朋友六一兒童節彙報表演一樣的拙劣演技的時候,這種不喜會被無限放大。也導致我每次看到黑人小孩的時候都有種抓狂感。
而這種非常刻意、非常令人不喜的政治正確做法,其實也是本片劇本低幼的表現形式而已。劇本才是最大的問題。
2、故事低幼
漫威電影最大的毛病一直都在於只有一個精美的外殼,而沒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所有的電影都只是為了娛樂而娛樂。個人認為漫威最佳的電影其實是《美隊3:內戰》,因為只有這部電影在淺嘗輒止的討論了一下,「權力」監管的問題。
而到了《雷神4》,電影甚至連一個精美的外殼,也就是一個吸引人的爆米花故事都沒有了。本該是一個非常具有思辨意義的主題,卻拍出了一個幼兒園晚會。
故事講的是屠神者格爾一族供奉著神靈,可是天降災難格爾的親人不斷離世、族人也不斷離世,但他們依然堅信神會來救他們,直到格爾的妻子也死了,在不斷的絕望中,格爾的孩子也死了。最終格爾找到了神,神卻對他們這群螻蟻的死活不屑一顧,最終格爾黑化成為屠神者,誓要殺光這些尸位素餐的神,並且要搶奪索爾的戰斧,打開永恆之門復活女兒的故事。
這樣一個非常悲慘的反派,明明可以成為滅霸這種做著壞事,但說出的話卻能讓不少人認同的、有內涵的反派。但是導演不,導演就要把他塑造成一個單純的反派,還是腦子不太好使的那種。
格爾在第一次進攻阿斯加德村時,明明都控制了雷神,劍都放到雷神脖子上了,但他就是不殺雷神,非要等他們把他打敗,然後掠奪孩子離開,等待雷神帶著斧子去救孩子時,再搶奪戰斧。
何必呢?一劍幹掉雷神,自己拿著斧子離開,不好嗎?
雷神幾人知道打不過屠神者格爾,所以去全知之城向宙斯尋求幫助。但問題是,這段戲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就是為了增加搞笑戲份?就是為了讓錘哥全裸一下嗎?
這麼長一大段戲就為了獲得宙斯的閃電矛?就是為了這個在大戰中可有可無的武器?但是,它對雷神最後的大戰幾乎沒有任何加成,還不如曾經碎掉的鎚子有用。
那麼,請問這段戲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而最後的大戰更是搞笑,格爾的死靈劍幻化出的怪物,居然被二十幾個孩子給消滅了,他們有人還是拿著玩具熊殺怪。漫威的反派手下已經弱智到這種程度了嗎?反派哪兒來的自信能毀滅世界,能消滅所有的神呢?
你看看人家滅霸的手下,那才叫手下!
最後,雷神錘這個被海拉直接捏爆的玩意兒,居然打碎了格爾的死靈劍。這麼說來漫威的最強boss應該是海拉啊,殺格爾,海拉只需要出一根手指就行了。而且,雷神3里不是說鎚子只是一個催化劑嗎?怎麼就有這麼大的能量了啊?還會自主思考了。
而阿斯加德村的孩子在虛空中被囚禁向最終目的地的時候,為什麼在太空中他們可以呼吸,為什麼就沒有極寒呢?《復聯3》中被宇宙虛空凍死的烏木喉是不是要死不瞑目了呢?
哎,電影故事槽點滿滿,每一處劇情都是不合理,每一處劇情都是有問題。
3、表演浮誇
雖然故事稀爛,政治正確溢滿,那電影最主要的成分之一,表演的好嗎?
癲狂!
這部電影的表演不能單純的說好與壞,而是癲狂,是用盡了全身力氣表現出來的做作與幼稚。所有人幾乎沒有任何情緒上細膩的變化,不論是雷神,還是女武神。
而最應該展現演技,擁有最大發揮空間的女雷神簡,既沒有演出戰鬥時的英姿颯爽(如《雷神3中的女武神》),以及見到愛人時的那種掙扎(想和他在一起,但真實的自己又將命不久矣),也沒有演出飽受病痛折磨的凄苦。讓人感受不到她的帥氣,也看不到她的痛苦,就是一個純純的工具人。
而那群努力表現自己很害怕,在害怕的同時又強自要求自己勇敢的小朋友,更是一眼假。
作為電影絕對主演的雷神,則是癲狂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在表演上,他就像工業製成品一樣,沒有靈魂,也像冬天的湖面——毫無波瀾,只有放肆的癲狂。人物性格+表演僵化帶來的問題就是,曾經的雷神是在成熟的間隙有一絲不羈的靈魂,他的搞笑是偶然天成,而《雷神4》中呈現出的雷神就是一個純純的沙雕,毫無人格魅力可言。
全片唯一一個有演技,有在認真演戲的人只有貝爾。
但電影給貝爾展現演技的機會太少了,只有第一段屠神者格爾首次屠神時,我們能夠明顯地看到貝爾的神情從痛苦到欣喜,從卑微到疑惑再到憤怒地轉變。
在這場「蝙蝠俠大戰雷神」的演技大戰中,蝙蝠俠完勝!這部電影配不上貝爾的演技!
從《復聯4》以後,我們發現目前已知的漫威超級英雄們都逐漸「低幼」化,他們要麼腦子不太正常、要麼實力大跌,沒有一個正常的。最直觀地表現就是曾經擁有統治級地位的票房號召力在逐漸下降,目前已經僅剩《黑豹》這一員大將了。
而《雷神4》更是將《雷神3》和《復聯3》中的優秀元素扔得一乾二淨,沒有堅毅、頑強、拼搏、不服輸的精神,只剩一個自以為搞笑、自以為幽默的形象,感動了自己,卻在拙劣地愚弄他人。
只希望未來的漫威系列電影,能夠真正地再次站立起來,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再次將大家帶進那個瑰麗而奇幻的世界。
當然,求同存異,各抒己見!
好了,偶爾更新的落雪電影,今天就聊到這兒,覺得落雪說的還有幾分道理的,就請轉評贊,隨便給一個,要關注的話,那必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