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譯文
這個音樂啊,都源自於人的內心。人的內心產生感情,通過聲音有序地宣發出來這就成了音樂。
所以說啊,治世時期因為政治和諧,所以音樂安詳歡樂。亂世時期因為政治混亂,所以音樂充滿了怨恨憤怒。亡國時期因為民不聊生,所以音樂充滿了悲哀憂傷。這音樂啊,和國家的興衰是相通的。
這五音就像是社會結構:宮音象徵著國君,商音象徵著臣子,角音象徵著百姓,徵音象徵著政務,羽象徵著其他的萬物。五音混亂也有相應的象徵:國君驕奢,那麼宮音就會顯得慌亂;官員腐敗,商音就會顯得不正;百姓們原因,角音就會顯得憂傷;頻繁地發動戰爭,徵音就會顯得哀傷;物資匱乏,羽音就會顯得危險。如果五音全部都混亂了,那就說明國家要被推翻了。
鄭國衛國的音樂,就是亂世的音樂,就相當於凌亂因。桑間和濮上的音樂就是亡國之音,那裡的政治敗壞,百姓流離失所,官員欺上瞞下以權謀私不能被制止。
02
原文
凡音,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征為事,羽為物。
五音亂則無法,無法之音: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征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代相凌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03
補
沒什麼好補的。
04
感
這一篇再一次詳細介紹了上一篇的概念。
其實,自古以來都有靡靡之音的概念。古時候,娛樂的項目比較匱乏,歌舞的作用也就被提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
建國之初的歌舞和將要亡國時期的歌舞鐵定是不能一樣的。國家在向上的時候,無論音樂還是別的什麼都是欣欣向榮的。國家在滅亡的時候,無論音樂還是別的什麼都是江河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