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很多人開始排斥遠嫁,甚至把遠嫁當作是一場「豪賭」,似乎一切的不幸都是遠嫁惹的禍。
同時,因距離的原因,彼此都增加了很多愁緒與不舍。
也許正因如此,網上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嫁人(離家)不能超過一碗湯的距離」。
那麼,一碗湯的距離是多遠呢?
有人作出回答:就是從嫁家到婆家,這碗湯還是溫熱的,不冷不熱,剛好入口,這就是一碗湯的距離。
也有人說「電動車到不了的地方就是遠嫁」,遠嫁被很多人冠以不同的代名詞。
這也許是另一種覺醒,女兒離家近,最開心的人莫過於父母,雖然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他們還是希望能潑近一點,起碼想見就能見到。
而對女兒來說也同樣,還可以少很多遺憾。
當然,離家後,那些傷感和離愁也會少很多,特別是出嫁這一天,有的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在出嫁。
就如這名新娘一樣,出嫁當天,父親不舍想跟女兒來一個深情擁抱,這應該是一個普通現象,畢竟,女兒出嫁,現場都是難分難捨的。
可他們家卻不一樣,女兒不但沒有一點難過的樣子,還說了一句讓他哭笑不得的話「離家才六公里」。
這句話瞬間爆笑全場,父母那點還沒來得及醞釀的情緒也瞬間沒有了。
本期資料來自一名網友分享,看了令人忍俊不禁。
據知情者透露,女兒出嫁當天,誰都看得出無論是新娘,還是父母,情緒都比較穩定,不但沒有像其他新娘一樣,對父母不舍,更沒有要離家的難過。
彷彿對她來說,這只不過是出門趕個集,沒有什麼好難過的。
確實,如果以兩家的距離來說,隨時都可以回來,一天都可以走好幾個來回,確實和趕集沒什麼兩樣。
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畢竟是出嫁,再回來就是以客人的身份了,哪怕離得再近,終究是別人家的人了。
t正因如此,父親還是有點捨不得女兒,特別是想到以後女兒有自己家,除了需要照顧家庭之外,還有更多的責任,就忍不住想要再抱抱女兒。
可女兒似乎有點不解風情,一句話就打破了父親那點不舍的情緒,大大咧咧地說「離家才六公里」。
六公里,對現在的人來說,只是一腳油門的事。
不過,從女兒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只是不想讓父母難過,才故意逗父母開心,特別是當她看見父親快要紅了眼眶時,才故意大聲說出看似不著調的話。
果然,聽了她這句話後,父母那點不舍的傷感瞬間消失了,還跟著其他人一起哈哈大笑。
新娘成功把父母逗笑後,才放心地坐上婚車,走向新的生活。
而她那一句脫口而出的話,同樣引爆了很多網友的笑點,有網友說:新娘不是不懂事,也不是不懂父母的感覺,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寬慰父母,畢竟,結婚不一定要哭哭啼啼,再說,她說的也是實話。
還有網友有感而發,說:可能嫁過去三四天後,就和老公回娘家住了,或者回門後就直接住下了,我就是這樣,當時爸媽都說嫁了等於沒嫁。
也有網友說:我們婆家和娘家就隔了條馬路,互相可以看到樓層,記得出嫁那天挺傷感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爸爸安慰我說「到吃飯的點你就站窗戶邊,看到我搖旗子就證肯飯好了,你就馬上回來」,我立馬就笑了。
這就是離家近的好處,不但可以和父母互相作伴,關鍵是彼此都不需要牽腸掛肚,遇到事情了或想父母了,隨時隨地都可以說回去就能回去。
而其中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成本低。
想想那些遠嫁的人,哪次回娘家不得花一大筆開支,除了人情往來的一些禮品之外,總要給父母一點零花錢,還有侄兒侄女們的紅包,怎麼說也要5位數起步。
離娘家近就不一樣,畢竟,對他們來說,回娘家和自己家沒什麼兩樣,哪怕同樣有人情往來,那也是厚積薄發,根本看不出成本。
其實,還是離家近好,起碼不會有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