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可以分為「有效社交」與「無效社交」。
而社交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結」;而聯結的目的,在於為彼此提供價值。
包括:情感聯結,利益聯結,價值交換。
什麼是有效社交?
你正在經營的關係,是雙贏的狀態,能夠從對方身上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什麼是無效社交?
這段關係不僅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利益,反而在一直消耗你。
-01
關於有效社交,你需要知道的事
1、提供情緒價值
「跟他在一起,我很快樂」
「跟他們做朋友,讓我有安全感,能夠放鬆地做自己」
這就是情緒價值,是你跟對方相處時在對方身上獲取到的價值。
情緒價值,也是我們與對方「情感上的聯結」。
都很享受當下的狀態,無關利益,僅僅是跟對方在一起很舒服。
這樣的社交關係,很短暫,但帶給你的快樂與舒適感卻是永恆。
2、提供物質滿足
人在不同的圈子裡,已經被「暗中標註好了價格」。
比如:
相親市場中,按照一個人的學歷,工作,收入,身高長相等劃分等級。
分為極品,上等,中等,下等四類。
在社交中也是如此。
你自身的價值,優勢,你的能力,都是對方考量你的標準。
你想要從別人身上獲得什麼,首先你要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總有人說「人脈」很重要。
實際上,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人脈就是個偽命題。
你什麼都沒有,啥也不是,別人憑什麼要幫你?
3、有效社交,一定是人格平等的社交
你與對方的關係,並不存在「仰視和俯視」而是平視著對方。
從價值交換的角度講:
只有兩個人旗鼓相當,能力相當,價值相差不多,這個時候才能以真正平等的姿態相處。
而從社交心理的角度分析:
只有平等的關係,才能夠穩定地走下去。
比如雙向的付出,恰當的共情能力。
如果這段關係里,依舊只有你在付出,用不了多久你也會「心理不平衡」。
-02
關於無效社交,你要知道的事
1、無效社交是「批量生產」的關係
如同流水線的工作一般,沒有感情,沒有起伏,只是應付式地跟對方維持著表面的關係。
比如:
一個人從事銷售工作,賣房子。
他不去市區尋找精準客戶,反而跑到農村的鄉間小道上尋找客戶,這就是「批量生產」出來的無效客戶,也就是無效社交。
反過來,如果他精準地分析附近哪一個小區的人最有錢,工作分布最密集,收入狀況,本地與外來人口的統計數據。
那麼他再次去尋找目標客戶的成功性也就更高。
這樣的社交,就屬於有效社交。
區別在於:
無效社交是批量生產的,但對你沒有任何幫助的。
有效社交同樣是批量生產,但能在你付出之後很快見到成績。
這些,都屬於「功利社交」。
2、無效社交,帶給你的感受很「糟糕」
有些人,即使你們一句話不說,你也不會感覺到尷尬;也有一些人,雖然跟你相處時間很短暫,但你打心裡討厭他。
無效社交,是跟對方相處時,讓你感覺到深深的壓抑,讓你產生負面情緒或焦慮感。
比如:
杠精:處處看你不順眼,每句話都要跟你抬杠。
嫉妒者:見不得你過得好,明著暗裡都要阻礙你的步伐。
內耗者:跟他們在一起,讓你平淡的心也開始了內耗;而過度的內耗,最終都變成了焦慮。
在無效社交中,你感覺不到快樂,取而代之的是壓抑,不確定性,焦慮感,最終讓你忍不住想要逃離。
實際上,多數人正在經歷著的,就是「無效社交」。
儘管過得不開心,但又沒有勇氣逃離;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勉強自己去迎合。
-03
如何尋找「有效社交」?
1、目標決定你的社交
比如:
你想要轉行,在轉行之前,你就想認識這個行業的一些大佬。
你得往這個圈子湊,足夠了解這個行業,多參加一些行業的聚會,你才有機會遇到。
你想要在今年脫單,那你不能每天宅在家裡,就得經常混一些車友會,相親局,朋友組織的飯局。
這就是以目標決定社交。
有效社交,建立在一個人的提前規劃與目標統籌之中。
2、結果吸引社交
同樣的,你想要轉行,想要認識行業里的大佬。
那麼你可以從結果入手。
先去做,不要管什麼時候能認識那些大佬們。
你只要能在這個行業,這個領域混到頭部,你就是他們眼中「可以結交的人脈」。
這就是以結果去決定社交。
最好的結果,就是你最大的優勢。
3、自我價值,是建立社交的基礎
比如在海洋中,與鯊魚共存共生的「嚮導魚」。
一隻體長不過幾十公分的嚮導魚,是如何跟體型碩大的鯊魚成為「共存關係」的?
嚮導魚跟鯊魚之間的關係,就是「價值互換」。
嚮導魚能夠幫助鯊魚清理口腔中的殘渣或寄生蟲,這大大減輕了鯊魚捕食後痛苦的現象。
而鯊魚又能為嚮導魚提供「安全感」。
什麼是狐假虎威?嚮導魚跟鯊魚的關係,就是狐假虎威。
一個想要安全感,一個想要口腔的清潔工。
這樣的關係,正是社交關係的本質。
你得先有價值,才能吸引到別人。
你的價值,又決定了你在社交中的主動權。
今日話題:
你覺得,有效社交與無效社交的區別在哪裡?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