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因為自己的一些自私行為而受到批評,還是因為自私而痛苦,難以融入群體。 人們或多或少都是自私的,不然為什麼當一個自私型人格者侵犯到他們的利益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厭煩和疏遠呢?但是同自私型人格的區別是他們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沒有那麼強烈,也就是說,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要學會分享、幫助和同情,而不是對他人的需求表現出冷漠。
還要提出的一點就是社會的根本就是群體抱團,核心就是融入,我認為人的本質都帶有自私的索取的意識,但既然到融入就要學會放棄,學會忍讓,而這一點後天良好的環境會教會我們,使得我們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能夠從互相的幫助和支持中獲得社會認同感和幸福感。
我覺得改變自私型人格首先要改掉多疑的毛病,這麼多年我或多或少也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自私型人格,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帶有很深的猜忌心理,他們都是在遇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時候,首先他們就會產生一種懷疑心裡,所以他們也用自己的心理去揣測別人,但其實大可不必,大多數人懂得謙讓,懂得公平,試著讓自己更平和。
其次就是要學會分享,可以先從一些小物件或者小零食開始,很多大多自私型人格不願意分享,不是不懂得,他們的理念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在我需要的時候我得想辦法把他變成我的。這個想法在心裡反覆,形成一種聲音,總是提醒他們。這個是很難改掉的,只能是先從小事物開始嘗試。
自私型人格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很少喜歡傾聽更多的是渴望表達,讓對方理解並接受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喜歡聽別人說的,如果對方唱反調他們就會非常生氣甚至是怨恨。所以要嘗試交流,如果因為自己的自私周圍沒什麼朋友的話,就選擇親人吧,多去傾聽,理解他們的想法,慢慢的就會發現自己也逐漸產生了同理心。傾聽的時候精神不要緊張,用一種接受的心態去交流,而不是時刻想著控制。
有自私型人格障礙,相對的也有討好型人格障礙,兩個極端之所以都稱之為障礙,是因為這類人格是使人融入群體的障礙。自私型人格本身就不是一個正常心理,很可能在深深厭惡自己自私的同時,來個度大轉變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不要著急改變,慢慢的提醒自己,慢慢的學會接受並且一點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