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到中年第一課:對所有關係絕望

2025年04月06日21:53:12 情感 1558

女到中年第一課:對所有關係絕望 - 天天要聞

聽過一句很清醒的話:你的寄託可以是任何東西或事情,但唯獨不可以是人。

年輕時我們天真純粹,以為真心能換真心,深情會回應深情。

直到受過最親密的人射來的冷箭,看過關係破裂時的翻臉,方知人情薄如宣紙,風一吹就皺,雨一淋就濕。

到了一定年紀,你終會在痛苦中頓悟:真心不一定能換回真心,但價值一定能換來地位。

女到中年的第一課,是對任何人都別指望、別盼望,對任何關係都彆強求、別糾纏。

01

伯希·雪萊和瑪麗·葛德文曾被英國文學界譽為「最有才華的一對夫婦」。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裡,瑪麗甘願做雪萊背後的女人,一心在家操持家務。

她每日翻閱雪萊給自己的情詩,覺得只要有對方在便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發現雪萊新寫的情詩,收件人竟不是她。

她把對方視作自己的生命,寧願束縛自己給對方自由,換來的卻是無情的背叛。

很多女人曾經都是翻版的瑪麗,以為付出就會得到等價的珍惜,即便犧牲自己也甘之如飴。

受傷過、失望後才逐漸看清一個真相: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永遠是把自己的感受置頂。

電影《出走的決心》里,詠梅扮演的李紅,是一個時時刻刻把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的人。

丈夫喜歡釣魚、打球不願意做家務,她就任勞任怨大包大攬。

可丈夫不僅不珍惜她的付出,還總對她大呼大叫、各種挑刺。

女兒生下雙胞胎需要人照看,她就沒日沒夜地幫忙帶孩子,心心念了很久的同學聚會就此泡湯。

當她不斷壓抑自己的需求,犧牲自己去滿足家人,她得到的是更多的索取:女婿升職了更忙了,女兒剛在職場站穩腳跟需要她繼續帶孩子……

至於她年少時的夢想,珍貴的同學情誼,想去旅遊的渴望,家人們視而不見、置之不理。

不斷地失望積累成絕望,她終於在一次大爆發後,頭也不回地背起行囊離開了讓人窒息的家。

她開著車子一路向南,見了許多年沒見過的老同學,去了許多只在地圖上見過的地方。

她將自己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拍成視頻,成為知名博主,從「絕望主婦」逆襲成「爽劇大女主」。

作家安妮·蘭德曾說:你才是你自己生活的唯一主人。

關係的本質,是自我價值的延伸。

把別人放在高位,等著你的就是輕視和壓榨。

一個活出了自我、有更高的價值感的女人,絕不會允許自己在一段關係里委曲求全,更不會消耗自己去餵養別人。

女到中年第一課:對所有關係絕望 - 天天要聞

02

傅首爾曾發過一個微博:

我的好朋友離婚了,只給我發了兩個字「離了。」

我思考了半天回了三個字:「還好吧?」

朋友只回了簡單兩個字:「還好。」

原先看到時只覺得兩人多少顯得有點冷漠,行至中年才悟透其中通透和清醒。

現實往往就是如此薄涼,你眼裡的天大事故,在別人那裡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故事。

作家蘇芩曾說:交往歸交往,無需哄彼此開心。

不要指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情緒價值。

真正成熟的女性,早就在變幻莫測的人世間,活成了自己的擺渡人。

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里,艾米原先是個幸福的女人。

她出身英國世家,丈夫查爾斯是證券交易所經紀人,兩人情深意篤,兒女乖巧懂事,怎麼看都是人生贏家。

可有一天,丈夫查爾斯為了自己畫畫的夢想,突然不辭而別。

原先完美的生活被深愛的人狠狠撕碎,艾米恨過哭過,但她從頭到尾沒對外說丈夫一個「不」字,也從不曾把自己的傷口撕開去博得同情。

家裡沒有經濟來源,她就把房子出租,傢具賣掉,換了一個小房間安頓下來。

沒有賴以謀生的本領,她就去學打字、學速記,為自己招攬生意,獨自拼好了支離破碎的家。

女到中年永遠記住:你的悲喜,與別人無關。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

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

不要四處兜售你的苦難,不要到處尋求安慰。

你唯一需要做的,是當自己的心理醫師,自己為自己療傷。

女到中年第一課:對所有關係絕望 - 天天要聞

03

人們常說,靠人人會跑,靠山山會倒。

中年以後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切的體悟。

那些原以為會拉你一把的親人,在關鍵時刻根本不願意伸手;那些婚前說要養你的男人,婚後指著你的鼻子說「是我養的你。」

曾在知乎上看過一位單親媽媽的自述。

因為丈夫出軌,她獨自打了一場艱難的仗:要看孩子、要搜集證據提交法院,要與對方談判……

在這個過程中,她承受著身心的雙重摺磨。

力不從心之際,她提出讓母親幫忙照看孩子,母親卻以自己身體不適拒絕幫忙。

順利離婚後,她指望丈夫能出於愧疚多給孩子一點生活費,丈夫卻連基本的撫養費都不按時支付。

中年女人,似乎活成了孤單的船,放眼望去,只有大海的蒼茫,沒有停泊的港灣。

弱者站在困境里顧影自憐,強者卻在認清真相後狠狠轉身,自己渡自己到彼岸。

亦舒小說《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嫁人成了全職太太。

丈夫每月給她不菲的生活費,出門有司機接送,每天的生活就是喝下午茶和買買買。

常年被圈養的生活,讓她早已失去獨立的底氣。

所以當丈夫出軌、提出離婚時,她苦苦哀求丈夫留下來,追問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得到的卻是丈夫更多的冷漠與嫌棄。

事已成定局,她只得逼自己強大起來。

她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每天搭船過海去上班。

煩人的辦公室政治,領導高高在上的嘴臉,她咬牙一一應付了下來。

有空閑她找師傅學陶藝,憑藉獨特的藝術天分,她幫師傅拿下一筆筆訂單,幾年過後順利成為合伙人。

原以為丈夫的背叛會抽走她的脊樑,未曾想,失去依仗的她,反而活成了自己的港灣。

女到中年才明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最危險的一件事。

就如宮崎駿所說:

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

在別人的枝頭棲息,隨時可能會墜落、會流離失所。

自己活成一棵大樹,才能自給自足,不懼任何風雨。

余華在《我膽小如鼠》一書中說:

「女性進步最快的時候,不是順風順水的那幾年,是在她無依無靠,失去安全感的時候。她得克服恐懼、怯懦、依賴,一點一點長出自己的鎧甲。」

絕望,是中年女性的成人禮

當你有一天終於明白:任何關係都會毫無徵兆地破裂,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天決絕離開,你才能在心如死灰中重塑自己、周全自己,成就自己。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