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南
❶ 寫在前面
❷ 個人簡介
❸ 初試備考
❹ 複試備考
❺ 一點雞湯
寫在前面
又是一年秋天,經過兩次考研,我終於來到了清華園。這裡的秋天很美,也會讓我想到一年前、兩年前的秋天,那些泡在自習室,或是爬山擼鐵緩釋焦慮的日子。
或許考研也像是爬山,「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向上的路總是難走的,眼前的高山需要你低下頭,沉下心,去走那崎嶇的路,來到高處,自有至美風景在等你。
個人簡介
❶普通一本語言專業
❷畢業後就職於某央媒從事國際傳播工作
❸兩次考研均在職,一戰410+,二戰390+
初試備考
考研初試是比較全面綜合的考察,新傳作為「十字路口的學科」,又是跨考熱門,每位考生的基礎和底子千差萬別。個人認為對於本專業考生,有了專業基礎,可以有的放矢,定好目標,有認識的學長學姐也可以多多請教,更有針對性的備考;而對於跨考生而言,在進入針對性練習之前,有必要先廣泛了解信息,對新傳這門學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一戰的小夥伴們可以多看看目標學校的經驗帖,在吸收上岸經驗的同時,制定有針對性、適合自己的規劃,力求事半功倍。
01
參考書單
專業課必看:
❶郭慶光《傳播學教程》《郭慶光傳播學聖才網課後詳解》
❷李良榮《新聞學概論》
❸趙曙光《媒介經濟學》
❹喻國明《傳媒經濟學教程》
❺吉莉安·道爾《理解傳媒經濟學》
❻卜彥芳《傳媒經濟學理論與案例》
❼彭蘭《網路傳播學概論》
❽小王子兩件套《新聞傳播學熱點專題》《媒介熱點透析與前瞻》
❾崔保國主編《傳媒產業藍皮書》
❿陳梁《健康傳播: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
專業課必看:
❶彭蘭《新媒體用戶研究》
❷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❸崔保國、杭敏《傳媒經濟與管理學導論》《媒介融合藍皮書》
❹季波《5G改變世界》
❺吳軍《智能時代:大數據與智能革命》
❻鄒振東《弱傳播》
❼克萊·舍基《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❽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❾拉斯韋爾《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
❿約翰·彼得斯《對空言說》
ps:大聲安利博士師兄師姐整理的《23清華考研書單》!
2位清華博士肝出來的23清華考研書單 | yyds,請低調拿走
專業書目那麼多,看哪本?怎麼看?有師兄師姐分門別類劃重點,新手階段也能快速上路~
重點導師論文:
❶國際傳播:史安斌、范紅、張莉等
❷智能媒介技術相關:陳昌鳳、瀋陽、金兼斌、曾繁旭、戴佳等
❸影視傳播:曹書樂、司若、梁君健等
❹傳媒經濟學與創新創業:崔保國、杭敏、張錚、喻國明等
❺健康傳播:陳梁、匡愷、陳爽等(如果報考健康傳播方向的同學一定要關注陳梁老師,陳老師是新開的健康傳播方向負責人,非常高產,他這兩年新出的《健康傳播: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從歷史概述、媒體中的健康信息、網路風險行為、健康信息設計與健康宣導、大數據與網路健康信息五個方面介紹全球疫情影響下健康傳播領域的發展,對於研究方法的闡釋也非常棒,他還發表了很多英語論文,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多讀讀)
PS:導師這麼多,有沒有眼花繚亂?熟悉導師從熟悉論文開始,點擊就看《21年清華新傳導師論文盤點》和22論文盤點,還附贈21年以及22年上半年各位導師論文包大匯總!
1.熟悉導師研究方向的人,導師搶著要!|21年清華新傳導師論文盤點
2.上半年清華新傳大佬論文大盤點,80%的考點都在這!
公共課書單:
❶政治:肖秀榮系列(精講精練,1000題,肖八,肖四),徐濤黃皮書,腿姐30天衝刺帶背+1000題
❷英語:英語二歷年真題合集
好用app:
❶騰訊文檔:工作原因,我經常要在不同的電腦間換來換去,用它來做筆記和總結,換設備時就不用反覆保存複製啦,網頁直接打開,不用反覆安裝程序,不忙的時候手機電腦隨用隨看,修改更新也很方便;類似的應用還有印象筆記、飛書等等,同學們可以按需選用。
❷墨墨背單詞:因為我本身偏英語做題家類型,也考過專八,所以英語方面沒有投入很多整塊時間,唯一比較堅持的事情就是每天背一定量的單詞(每天100個,它會自動規劃新學單詞和複習單詞的比例),不求熟記默寫,快速過一遍能認識就行,有效鞏固擴充辭彙量,也能利用好等車、通勤等碎片時間;
❸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平時碎片時間可以聽聽名詞解釋、公共課播客、最近的新聞等等,衝刺時更是惡補政治的磨耳朵利器。
(推薦播客:宋宇選讀,考研政治徐濤,腿姐帶背系列)
❹Bilibili:B站是學習網站不用多說了吧?公共課的視頻資料很多,還有各類經驗分享,看不下去書的時候,可以看幾個短視頻換換腦子(幾十分鐘的就不要了,還是看書吧),多看考研相關,時間長了演算法就會認定你是考研人,給你推薦更多有針對性的資源;
❺MBA智庫:查概念、理論、人物很好用,快速了解相關知識點;
❻FocusDog:超可愛的時間管理app,專註一定的時長,就可以給手機里的小狗烤出甜甜圈,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走神的,所以選擇給自己加一點壓,也可以給辛苦備考的過程加一點可愛;(用獲得的寶石還可以買狗糧救助流浪狗狗)
❼閃點清單:界面簡潔,用來記錄每天要做的事,這樣不容易忘,能保持一個每天做事的節奏,回頭看到自己滿滿的日程也會很有成就感。
公眾號:
胡師姐新傳考研,清華全球傳播(史安斌老師的公眾號)、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對外傳播、主編溫靜、傳媒評論等。
02
明確目標
海量信息時代,經驗貼、書單比比皆是,「有針對性」才是最重要的。想做到這一點,就首先要對自己、對自己的目標院校、目標方向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除了分數線、報錄比,還要知道更多細節:重點導師有哪幾位?最近在做什麼研究?成果發表在哪裡?
(此處安利胡師姐團隊精心整理的23年清華新傳考情分析,數據圖表都列好了,乾貨滿滿,一站式帶你了解清華新傳~)
在考研階段圓一次「清華夢」丨23級清華大學新傳考研報考分析
了解院校以外,更要了解自己:專業基礎如何?英語水平如何?有耐心適合長線準備,還是短期衝刺效率更高?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雖然報考是在九十月份,但目標院校最好在備考前期就能明確下來,我是從一開始就確定要考清華新傳的,雖然經過不少曲折,但目標沒有改變過。考研,特別是新傳考研,是一場千軍萬馬的激烈競爭,如果中途改換目標,舉棋不定,必然影響效率和心態,甚至可能糾結著糾結著就半途而廢,那樣就太可惜了。
03
時間規劃
我個人的時間規劃是嚴格按照自身情況制定的。因為是0基礎跨考,所以專業課是重中之重,時間分配上要佔到80%以上;公共課方面,總的來說過線就好,因為拉不開太大差距,所以時間分配較少,主要是最後衝刺。我的政治比較差,特別是主觀題,因此需要多花點時間讀背記憶,而英語,基於以前的做題基礎,不用多花時間,碎片時間刷刷單詞,每周1小時刷套真題,保持題感即可。
時間上,我不是保持耐心的長線選手,所以備考都是從六七月開始的。
6-8月第一輪,只看專業課,以每周1-2本書的速度,把專業課重點書目過一遍,選看書目當做課外書,輔助理解;
9-10月第二輪,二刷專業課並做筆記,配合肖爺爺的精講精練+1000題;
10-11月第三輪,三刷專業課,主要看自己的筆記和老師們的論文,並分門別類,按不同主題做總結,公共課仍主要刷題;
12月衝刺階段,公共課快節奏刷題背書,肖八肖四+近幾年英語真題模擬,專業課主要看前期的分類總結,不熟悉的部分看筆記鞏固,同時做前幾年的真題用於模擬,重在訓練語言的規範性和邏輯性,並在時間分配上做到心裡有數。
在劃分四個大階段以後,我會在每月底復盤,然後制定下個月規劃,並根據月規劃,制定每周規劃。由於在職備考,每天工作量不同,所以我不會每天都定硬性任務,根據每周規劃,心裡有數就行,同時每月可以給自己留1-3天休息日,用來休息和調節心態,去年考前一周我還去了趟環球影城玩,雖然浪費了一天衝刺時間,但坐完過山車心態真的好好。
關於時間規劃,每個人適合的節奏不一樣,我在初試備考期間比較「獨狼」,在前期擇校完成,定下目標、書單、複習階段和方法以後,就盡量在這個大方向上只做微調不做大改,也不太加研友群、找研友交流啥的,避免增加焦慮情緒,影響心態。這種做法僅供參考,如果有同學能從交流中多多汲取能量的話,找研友互相幫助也很棒。
04
實用tips
首先推薦大家養成背單詞和聽播客的習慣,聽說本身有助於加強記憶,同時可以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因為當時我每天單程通勤1個半小時,大量時間都是碎片化的,因此利用好碎片時間對我很重要。
背單詞我沒有買書,都是用背單詞app,在等電梯、坐地鐵、吃飯等位這種零碎時間進行的,我的方法是「快速反覆」,不在細節上耗太久,有印象就行,通過反覆來加深印象。聽播客也是,廣泛多聽,有非常喜歡、乾貨滿滿的就反覆聽。這兩招對付公共課很管用,尤其是客觀題,很符合「有印象就行」的要求,我的政治客觀題44分,英語除小作文外扣了1分(完形和翻譯各扣0.5分),都要感謝自己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另外要注意寫字練習,因為初試全程手寫,加上專業課題量很大,所以要爭取做到寫字又快又整齊(間架結構沒基礎就別花心思了,咱沒那麼多時間練,只要工整、清晰、老師能看懂就行)。我的方法是買兩個活頁線圈本,看書的時候拆兩張紙夾在書里,邊看邊記重點概念和關鍵詞,一是加深記憶,二是練練書寫,因為我以前是完全不會寫連筆字的,寫字很慢,所以這個方法對於我練習連筆,提高速度很有幫助。
初試前夕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後勤準備,一般北京的考生,考場都在清華校內,離得遠的同學一定要提前定好酒店(准考證出了就可以定了),準備好各種文件、材料和用具,重要資料多打兩份,一切妥當心中不慌。另外做好保暖,帶上暖寶寶、熱水、咖啡和巧克力,保證良好的體力精力。
考研住哪兒?北大清華周邊酒店預訂指南來了!
在心態方面,一旦確定目標,就不要再想「我行嗎?」「這樣值得嗎?」之類的宏大哲學問題了,多想想具體怎麼執行,少和研友們互相比較。有的人就是天賦異稟,書看兩遍就記住了,有的人就是要看六七遍,而且大家基礎、計劃都不同,沒什麼可比性,咱自己放平心態,做好計劃中的事就好。
複試備考
01
充分了解+找准亮點
和獨狼式的初試備考不同,複試既是實力戰也是信息戰,一定要對目標院校和自己都有充分的了解。目標院校包括主要導師以及他們的研究方向、複試具體流程和考察重點等等,要重視導師研究方向和論文,並且多向上岸的師哥師姐請教;對自己的了解包括個人經歷及特點、職業和學習規劃等,要找准自己的獨特性,這樣才能脫穎而出,吸引導師們的興趣和注意力。
清華的導師怎麼樣?清華「學術追星」的正確姿勢丨來自清華學子的安利(上)
具體到清華來看,新傳這幾年來初複試分數比例始終保持5:5,這就意味著無論線上線下,複試的表現都直接關係到能否錄取,所以要早做準備,充分重視。這裡就要拿我去年的失敗教訓給大家舉例子了。
去年我一戰排名還算靠前,分數415+,所以對複試盲目樂觀,覺得也會像初試一樣好運,在材料和複試準備上都沒有下足功夫,加上自己比較容易緊張,面試時聲音都打顫,結果功虧一簣。
這一方面說明高分不見得穩,另一方面也說明5:5的權重之下,初試拉不開差距,逆襲很有希望。所以無論自己分數高低,只要進了複試線,就一定要戒驕戒躁,拿出100%的認真去準備,不到最後絕不放棄。其實出分以後,覺得有可能進面就可以準備起來了,畢竟初試考12小時和複試20分鐘的分數權重相同,為複試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02
「再多模擬也不嫌多」
這一點尤其對於像我一樣愛緊張的同學來說,非常重要。只有考前多為難自己,在現場才能少一些為難,多一些從容。
複試的準備說起來不難,做起來則千頭萬緒:簡歷、自我介紹、代表作、模擬面試、英語口語練習……從出分到複試也就短短一個月左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產出,就要理清思路,多線並進。我的方法是找朋友同學,多多進行模擬面試,多問問題,反正是模擬嘛,不要怕這個時候為難自己,同時也要對模擬進行復盤,結合自己的想法和旁觀者角度的觀察反饋,不斷完善個人材料,同時在模擬時可以錄音或錄屏,自己回放時,也會有更多思考和啟發。
多次模擬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斷完善個人材料,也能鍛煉心態,減少緊張。同時要說的是,適度的緊張是完全正常的,無論是模擬還是複試現場,都不要因為緊張而苛責自己,影響心態,只要保持真誠、謙虛、自信的心態,回答老師問題不卑不亢,有自己的觀點,保持獨立思考,就已經很棒了。英語練習方面,可以在準備材料時多想想用英語怎麼表達,同時整理一些英語常規問題和常用表達,多多練習,這些在b站上都有很多,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靈活應用各類模板信息。
一點雞湯
考研越來越難,第一年是好奇體驗,第二年則是痛定思痛後,決定爬起來,再賭一把。
因為是清華啊,我還記得兩年前的春天,決定報考清華時的激動心情。
實話實說,激烈的競爭面前,無法保證所有人的付出都得到回報,提前知道這一點,有助於相對理性地做選擇。但決定考研以後,就不要再輕易後悔emo了,狀態好就好好看書,狀態不好就積極調整,堅持往前走,走到考場,把題全部答完,你就已經贏了。
向上難走,但值得。
祝大家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