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國內房地產市場仍舊低迷,除了新房和二手房成交萎縮之外,就是就連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也都進入到了調整周期。更令人擔心的是,法拍房、二手房掛牌數量等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為此,國內出台了取消限購、降低房貸利率、減免買房稅費等政策利好,但利好政策的效果頂多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在進入到2025年之後,有業內人士提出:2025年中國房價將繼續大幅下降,這已經是大概率的事情了,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
第一,現在房子已經「供過於求」

在進入到2025年之後,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達7.5億平方米,相當於每個國人都能分到0.5平米的庫存。未來要想消化掉如此龐大的商品房庫存則需要很多年。與此同時,二手房掛牌量出現激增的現象。
像重慶二手房掛牌量接近34萬套,武漢、合肥、天津二手房掛牌都接近20萬套,就連一線城市的廣州二手房預估全市掛牌量達到了17萬套,北京也達到了13萬套。而在待售房子數量越來越多,供遠大於求的情況之下,房價大幅下降的壓力是巨大的。
第二,剛需購房數量斷崖式下降

所謂剛需購房,主要是指外來人員買房落戶、年輕人結婚、多孩子家庭置換房產等。但從現在情況看,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5%,接近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顯然城鎮化進程已經接近尾聲。指望農民進城買房來托起高房價並不現實。
此外,2025年結婚登記人數預計跌破500萬,僅為2013年的三分之一,結婚人數斷崖式下跌,買房需求也會大跌。值得一提的是,生育二胎、三胎家庭數量越來減少,導致小面積房子置換大面積房子的需求在下降。
第三,投資炒房需求逐步退出

從2022年起,國內房價就開始進入到長期下跌的通道之中,到現在全國房價平均跌幅達到30%。而對於炒房客來說,如果房價上漲,有了賺錢效應,他們會跟風追漲。而一旦房價長期下跌,房地產市場失去了賺錢效應,那麼投資客要麼拋房變現,要麼在旁持幣觀望。
隨著投資買房需求的逐步退出,2025年的房價大概率還會繼續下跌。不過,今年房價下跌的重災區很可能不是之前跌幅較大的中小線城市,而是像上海、深圳等房價泡沫較大的一線城市。
第四,房產稅試點城市越來越多

在2024年,我國高層就宣布了將擴大房產稅試點城市的範圍。在原來上海、重慶這二座城市的基礎之上,還會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開徵房產稅試點城市的隊伍中來。從目前情況來看,未來會對於擁有2套房產以上的家庭,開徵房產稅。
這也意味著,炒房客在房子的持有環節上的成本大幅上升。屆時,投資客就會把手裡多餘的房子拋向市場,房價會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而出現大跌。
第五,老百姓收入支撐不了高房價

近些年,國內實體經濟不景氣,很多老百姓的收入下降或失業,已經支撐不了各地的高房價,特別是像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泡沫破裂是遲早的事情。
此外,現在很多家庭買房越來越理性了,會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以及居住條件等綜合因素,決定是否需要買房,而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衝動買房。顯然,在居民收入減少,以及購房越來越理性的加持之下,2025年房價繼續沿著原來的趨勢下行,基本沒有什麼懸念。

2025年中國房價將會繼續大幅下降,已經是大概率的事情了。而今年房價的下跌,並不是之前跌幅較大的中小城市,而大概率是之前房價跌幅不大的大城市。因為,像上海、深圳這類一線城市,到現在的房價和收入之比都高達40以上。
這意味著,當地居民不吃不喝40年才能買上一套房子。同時,像很多三四線城市由於產業結構單一,人口流出大於流入,像類城市的房價不僅是陰跌的問題,而更可能會是「有價無市」,房子最終還是買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