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汽車行業大戲連台,最耀眼的無疑是華為智界M9和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華為智界一如既往地收穫一片叫好聲,小米汽車卻爭議極大,甚至質疑和嘲諷都很多。
如果僅僅從紙面上的實力來看,小米汽車的外觀設計和技術參數以及創新點,並不差多少,為什麼結果卻是冰火兩重天呢?
這是因為,2023到2024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轉折時期,是我們從三年疫情中走出來之後的兩年,是新時代的重要起點。
更重要的是,大變局之下,全球形勢更加複雜多變,東升西降,中美大國競爭,發達國家陣營態度和變化非常微妙,全球南方國家覺醒和崛起等等。
另外,中國經歷了4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民族覺醒煥發大國自信,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路上,再加上互聯網和科技的空前發達,資訊極大豐富,民眾意識普遍覺醒了。
在這種形勢下,人民群眾有了更加清晰的家國情懷和時代使命感,大家學會了辨別親疏遠近和好壞優劣。
我們以往經常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很長時間沒有真正做到,現在才是這樣的時代。
這種時代,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都無所遁形。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都不能違背主流民意和國民喜好。
時代在考驗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這就是今天小米麵臨的第一件大事,也是最大危機。
第二件事,吳曉波曾經說,這是一個國貨崛起的時代。
今天中國製造的能力,從產品設計到生產製造,再到品牌與營銷,都已經接近頂尖水平。
新時代新消費,國貨正被重新定義。許多國貨品牌通過品質升級、品牌運營等戰略,在汽車、手機等科技領域遍地開花,湧現眾多優質產品,像華為、比亞迪等,都是國貨的代表。
那麼什麼是國貨呢?我們找了一下定義。
國貨既可以是歷史傳承的中國產品,也可以現代中國自主設計、生產和創造出的工業品,以及中高級服務業。
此外,國貨也特指那些在中國註冊、由中國投資者控股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這類企業在稅收上對國家有所貢獻,因此可以被認為是「中資企業」。
小米算不算國貨呢?我們不好下結論,恐怕很多民眾心裡都會有一桿秤。儘管這桿秤摻雜了很多情感因素,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標尺。
這是小米需要回答清楚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中國正處於非常重要的科技創新突破的重大轉折點上,我們面臨很多挑戰,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美西方的科技封鎖。
這種制裁和封鎖徹底激發了我們的自主創新潛力,同時也讓大家認識到,我們需要一批自主創新道路上走得堅定的企業,成為中堅力量。
我們變得欣賞那些長期堅持投入研發積累的力量,例如華為和比亞迪,同時反感那些浮誇和吹牛,反對內部不堅定不穩定的因素,更痛恨那些吃裡爬外的群體。
我們需要團結一致萬眾一心,而不是身在中國心在外國,更不是紅皮白心混在我們隊伍里的反對勢力。
我們講的這三件事情,每一件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小米能回答清楚嗎?我們不知道,想必雷軍和小公司知道,要麼用語言跟大家講清楚,要麼在將來的日子裡用事實來回答清楚。
這就是聽其言觀其言的道理。
那麼,你認為,面對眾多詰難,2024年將要上市的小米汽車會有多難呢?它會在一下批陣亡名單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