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無心寫文章,今天搞個有意思的,前兩天一家中國品牌車企發布了一個《MPV遭貨車前後夾擊連環碰撞挑戰》的視頻,我更願意稱之為廣告,因為確實不夠模擬真實情況,要是以這為參考車輛的安全性,確實有點點片面了,雖然這款MPV車型我非常喜歡。
作為一個商用車行業的從業者,針對這個視頻裡面的關於貨車的一些情況,我覺得可以稍微解讀一下,讓大家有個大概的了解。
首先這種測試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轎車被前後夾擊這種事故也並不罕見,而且容易造成轎車較大的損傷,車企加強車輛相關方面的安全性無可厚非,對消費者也算得上厚道。
但在做法上是不是還可以真實一點,這樣呈現出來的效果才會更有說服力,視頻裡頭的兩個貨車,確實是國內大馬路上常見的車型,但車輛的狀態卻不是常見的。
首先說前方的泥頭車,測試用了一輛來自華菱的6x4泥頭車,這在各個城市的渣土運輸、工地非常常見,三軸車按照國標GB1589里的規定,最大總重限值為25噸,但作為被撞車的泥頭車,不裝貨僅僅是依靠自重也是可以滿足測試的,而問題是出在泥頭車後方又粗又壯離地間距又小的後防撞樑上,這種規格的防撞梁在現實中幾乎見不到。
如果是按照國標GB 11567-2017《汽車及挂車側面和後下部防護要求》標準規定:
對於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2000kg的載貨車輛和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0000kg的挂車,後下部防護裝置截面高度不小於120 mm。兩點載入時,後下部防護裝置應承受100kN的水平載荷。
在車輛空載狀態下,車輛在其全部寬度範圍內的後下部防護的下邊緣離地高度不大於500mm。
對於視頻中的泥頭車,按照國標來參考的話,其後部防撞梁的橫截面高度只需120mm以上,離地高度不超過500mm即可滿足要求,但看回視頻中粗壯的後防撞梁,都大大超出了國標的要求。
首先是離地高度,圖中MPV車型採用的是225/55R18的輪胎尺寸, 整個車輪的半徑為352.35mm,能看出貨車後防撞梁的離地高度要比國標要求低很多。
同時還對後防撞梁的結構進行了加強,這在現實運輸中幾乎看不到這樣的防撞梁,現實中更多的是各種閹割版本的防撞梁,防鑽入的程度大打折扣,這就不得不再批評一下部分不遵守規則的車型了,要是現實中也有這樣的防撞梁,那對於轎車來說,安全性也能有明顯提升。
而對於後方負責追尾的車輛,同樣不夠真實,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後方負責追尾的為東風商用車旗下的天錦KR載貨車,4x2的驅動形式,從車側的信息可以看出該車上的是18噸的公告,也就意味著車貨總重可以達18噸。
但從宣傳的信息上得知,該車重8.6噸,對於這個應該為9.8米貨箱長度的載貨車,也就是空載的重量,換言之這個測試是拿了個沒裝貨的9米8貨車最進行追尾測試,多少有點不真實。
所以我說這個測試更像是一個廣告而非正規碰撞測試,裡面所採用的貨車或多或少都不是現實道路上常見的狀態,更多是為了迎合該碰撞測試而調整過的,對於中國品牌的車輛,近年來確實進步巨大,圖中的MPV也是國內熱銷的系列,但把這種應該嚴謹對待的測試做成更像廣告的操作,還是少點為好。(文/陳鋒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