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很多人都喜歡在門口養只土狗,這樣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就會叫聲不停,起到看家護院的作用。不過,狗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遇到了黃鼠狼或者蛇,狗也只能落荒而逃。其實農村的老農都知道,除了農村土狗,大鵝也是看家護院的好手!甚至有些農民會認為,這大鵝看起門來,會比土狗還要管用。
大鵝的領地意識比較強,在自己的領地內如果出現了陌生生物,大鵝勢必會進行反擊。在農村,大鵝被稱為「禽界一哥」和「禽界平頭哥」,除了自身有著較強免疫力和喜水、耐寒的優勢外,還有著很高的警覺性和攻擊性,是個妥妥的好「戰」分子。如果趕上鵝的暴脾氣,連走在路上的行人也不是它對手。
在國外,其實鵝也是急劇戰鬥力的存在,英國蘇格蘭就有一家釀酒廠,「雇」了100多隻大鵝來「看家護院」「巡邏」。而鵝皮膚上的一種叫隱孢子蟲的寄生蟲,如果附著在蛇的皮膚上,會引起相當多的讓蛇懼怕的病症,所以蛇會很自然的繞開大鵝經常活動的區域。這樣久而久之,農村大鵝就和農村土狗有了一拼,成了看門的不二之選。
為啥今天突然提到了大鵝呢?這是因為進入2021年以來,農村養鵝的話題突然熱了起來,這其實是因為新年過後,商品鵝的價格開始出現頻頻上漲。拿去年10月底的大白鵝價格作對比,70天的變化,讓白鵝從1.6元每斤,漲到了現在的7.2元,漲幅350%。而120天以上的商品鵝,目前的價格已經是每斤9元左右了。
像是其他的鵝類,灰鵝、獅頭鵝也在漲價,50天的馬崗鵝都漲到了每斤7塊錢,70天的已經超過了白鵝,9元起步了。80天的獅頭鵝更貴,每斤12.5元。100天以上的獅頭鵝每斤都達14元了。
不過有個現象值得思索,豬肉貴的時候,農民扎堆養豬,羊肉貴的同時,也有人投資養羊,也有人在去年秋末看到雞苗價格起來了,集中養雞的。但儘管鵝價長勢喜人,養鵝的人卻始終不多,且有越來越少的趨勢,甚至有農民說堅決不養鵝,咋回事?
首先,鵝是大型家禽,吃的多。養鵝的飼料成本在所有家禽里也都是最多的,我們都知道,剛剛過去的2020年,飼料的成本連續上漲已經有12次之多了,經過這麼多次的飼料價格上漲,飼料累計的上漲每包足足有20塊之多。
其次,鵝價在上漲,養鵝的成本也在上漲,而且相對比來看,鵝價的上漲並沒有跟上飼料價格上漲的幅度,養鵝農民並沒有真正感受到鵝價的上漲能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對照目前的鵝價和飼料價格的比例,也就是收支平衡不賠錢罷了。
再次,很多農民不願意再養鵝,從鵝苗的情況就可見一斑。2020年最後一個月的鵝苗數量,比11月下降了2成多,到了2021年的1月,鵝苗價格急轉直下,大幅下跌,最低的一天只有2元一隻,這可是創了歷史最低價。
最後,目前還有春節這個積極因素在兜底,如果春節後飼料價格沒有明顯的下降,同時鵝的售價不能繼續保持上漲趨勢的話,農民是很難去繼續養鵝的。根據現在形勢來看,鵝苗在春節後,大概率價格要上漲,到時候飼料價格也高,利潤小了,風險也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