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測試」本身是驗證車輛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的就是評價車輛能否在危險時刻保護車內成員以及行人的安全,對於汽車使用者以及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擁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這個飽和的市場中,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碰撞結論能賺取額外的目光和關注度,就比如熱度不退的「卡羅拉、速騰碰撞測試」。
視頻的具體內容在這裡不再贅述,重要的是結果:在中保研和IIHS取得「雙料優等生」的卡羅拉,在北京市的某個「攝影棚」內翻了車,按照主持人的原話,卡羅拉輸給了速騰。對於這個結果我們暫且不論,奇怪的是整個的論證過程,作為掌握了些許專業知識的汽車小編,我始終沒有琢磨明白卡羅拉怎麼輸的。
一頓波瀾壯闊的碰撞之後,主持人花費了大量的詞句來介紹兩款車的受損程度,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豐田卡羅拉的潰縮程度更為明顯」。
這裡邊就有偷換概念的問題了,以車輛受損的程度評估車輛安全性,有沒有道理?我們都知道,在專業的碰撞測試中,打分項中有一項是「維修經濟指數」,代表的是車輛在碰撞後的維修成本,指數越高,修車越便宜。
而巧合的是,賓士寶馬,甚至沃爾沃相關車型在這項中取得的分數都很低,反而是第一次參與中保研測試的帕薩特很高。沒錯,就是那個A柱彎折的帕薩特。這說明在交通安全中,車輛的受損程度雖然有參考價值,但重要程度遠遠低於人的生命安全。
反觀現在,卡羅拉與速騰對撞後的假人數據還沒公布,主辦方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難道他們評測的是維修經濟指數嗎?
此外,節目組認為卡羅拉的車頭潰縮嚴重,A柱變形,車門鉸鏈處出現明顯的縫隙,與速騰相比更嚴重。但事實上,這也是兩種技術路線體現的差異。
大眾MQB平台與豐田TNGA架構在吸能處理上有不同的處理策略,速騰或是大眾車系普遍擅長「攻擊」,不只是帕薩特,大眾全系車型在低速碰撞時的維修費用都很少。相對而言,卡羅拉的「防守型」結構注重的是內在保護。
也就是說,卡羅拉是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將所有的「力氣」都載入在車身上,從而保護人。在豐田看來,人的生命高於一切。
同時,目前真正專業機構的測試,像是IIHS、中保研、NCAP都在以「車內人員、行人保護」作為碰撞測試環節中的重要指標,也將主動安全配置納入評價標準。而這場一沒有主動安全測試比拼,二沒有核心數據的「民間測試」明顯不是那麼循規蹈矩,這是客觀上不能否認的事實。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得出的安全性結論,你敢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