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窮不碰三藝,富不住三地

人這一生,賺錢難,守財更難。

當我們來到五十歲,發現有人富得流油,有人窮得叮噹響。

窮困的人,要積極改變,爭取在六十歲的時候,能夠有一桶金,順利退休。

富有的人,要知道保富的方法,別做虧損的事情,避免功虧一簣。

民間有句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住三地。」

把民間的智慧,融入到現實社會,解讀一番,就發現了生存的智慧,別不當一回事。

01

窮不碰三藝,生財有道。

很多人,五十歲了,還一窮二白,內心急得不行,任何機會都要抓住。任何一份收入,都不會放過。殊不知,一旦抓住錯誤的機會,混到錯誤的 行業,反而會讓自己更窮。

富蘭克林說過:「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與貧窮的思想。」

會賺錢的人,第一步就是讓自己冷靜下來,趨利避害。

首先,不碰高風險行業,穩步前行。

一夜暴富,誰都期待,但是暴富的行為,往往如洪水猛獸,來的時候,你接不住,走的時候,你留不住。最後,只有一地雞毛。

比方說,你把所剩無幾的錢,都用來買彩票,連下一頓飯的錢都沒有留,未免有些孤注一擲了。

還比方說,別人拿著你,去做高利潤的事情。你去了,卻因為風險不可控,把什麼都卷進去了。

特別變賣房產,然後去投資高風險的大事,不太可取。到頭來,自己都可能無家可歸。

然後,不碰不正當行業,守住底線。

歪門邪道,肯定很賺錢。但是你不要去碰,這不是技藝。

在《水滸傳》里,蔣門神發現快活林一帶,是人流很大的地方,做生意是再好不過了。

但是蔣門神並沒有自己去開店,而是直接把施恩的店鋪搶過來。一切都是現成的,賺錢的速度飛快。

可是好景不長,武松從此過路,打抱不平,蔣門神為此丟了命。

「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人窮的時候,實力不夠,對江湖險惡也估算不到,一旦露出自己的獠牙,那也會遇到一個「拔牙」的人。

最後,不碰超出能力範圍的行業,量力而行。

有人說:「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

能力不足,還要做大事,那就是「一塊磚,要撐起一座塔」。頭重腳輕根底淺,其結果擺在那裡了。

比方說,你沒有學廚藝,還去應聘廚師。就算到了酒店,也會被人趕出去。工作幾天,也是浪費時間。

五十歲之後,人還窮困,應該幹什麼才對呢?

建議你把人生的經驗捋一捋,看看什麼方面,有特長,經驗會變成錢;從現在開始,學一門小手藝,如吹糖人等,還是來得及的;夫妻一起去打工,勤儉節約,堅持到六十歲,也有退休的機會。

再則,可以看看兒女,有什麼出路。父母們幫一把,就變成了家業,幾代人都會受益。

條條大路通羅馬,道理很好,可是有的路,看起來是捷徑,其實是彎路,千萬別走。我們要走正路,哪怕拐幾個彎,也是曲徑通幽。

02

富不住三地,進退有序。

對於已經能退休,有存款,房子,子女也混得不錯的人,就應該急流勇退了,讓自己不長期在風口浪尖。

五六十歲的父母退下來,兒女頂上去,就實現了家庭的順利交接。

要不了多久,我們會發現,家庭,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以下三個地方,及時離開,其實以退為進。

第一,離開你的家鄉,四海為家。

古人給我們建議:「富不還鄉。」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你在家鄉混出了名堂,那會被人嫉妒的。尤其是很熟悉的人,嫉妒更強烈,還會想著法子向你借錢,找你合作。

當你的財富到了一定程度,家鄉這塊巴掌大的地方,也就不能進一步發展了。

到外面去,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從小鎮到城市,熟悉的人少了,人與人勾心鬥角也少了。

關於回鄉投資做大事,更要謹慎,不要把今天的家鄉,當成五十年之前的家鄉。

實在是故土難離,也要和周圍的熟人,保持社交的距離,各自安好。

第一,離開爭奪名利的地方,主動讓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誰都愛錢,我這樣,你也這樣。利益之下,人與人的矛盾特別多。

若你賺大錢了,就想一想,「槍打出頭鳥」的道理。

你隱退了,那麼大家的矛頭不會對著你。就是把家業給了兒子,也會讓家庭變得低調,是一切都重新開始的樣子。

在單位,你讓一步,還是高風亮節,大家會給你點贊。

第三,離開風花雪月之地,潔身自好。

你有錢了,那麼貪財的異性,可能會盯著你。

亂七八糟的愛情,讓你防不勝防。看起來很美好,似乎是真愛。其實後來的結局,一地雞毛。

記住,不管你多厲害,糟糠之妻不可欺,柴米丈夫不可離。

守住夫妻的感情,一起享受後半生的幸福,所有的財富,才變得安全。

最好是,後半生能「大隱隱於市」,在人流如梭的地方,普普通通做人。

03

托爾斯泰說過:「沒有錢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錢過剩則倍過悲哀。」

賺錢也好,守財也好,都要有分寸,避免過猶不及。

窮,不急躁,慢慢改變,就是集腋成裘;富,不功利,低調生活,就能享受富貴。

上半生,我們走進社會,如同下水摸魚;後半生,我們淡出社會,如何上岸休息。

一路走來,誰都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