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上表明:
很多父母都會產生疑問,孩子到底應該是嚴厲管教,還是放鬆讓他自我發展?
管得嚴或者不管嚴?這個很多父母都很糾結的事情,無論是哪一種父母,其實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站在父母的角度,也很難判斷出以後孩子會怎麼樣。
為人父母,當你願意為孩子付出的你的經歷去呵護也好,管教也罷,都是一心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
但是這兩種角度,其實並不是完全相對的。
有規矩的孩子 ,並非就沒有快樂的童年,無法自己有自己獨立的個性。
相反,懂得守規矩的孩子,往往更能感受到父母與身邊的人的愛。
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守規矩,卻又能讓孩子快樂成長呢?管教的過程,只需要注意一些原則,就可以讓孩子慢慢地學會規矩。
1
原則問題要堅持,嚴格執行
很多父母都說,我們是想要給孩子立規矩,可是孩子總是耍賴真的沒辦法啊。一有什麼問題就開始撒潑哭鬧 ,甚至在地上打滾。
的確很多時候孩子都會用哭鬧、發脾氣來想要得到更多的滿足,而父母也往往會妥協。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孩子在商場買玩具,本來說好不買的,最後孩子撒潑賴皮大哭大鬧,父母只要妥協。
這種情況下,孩子明白了父母說不的原則是可以打破的,於是下次會請求更多。
2
以身作則,樹立正面形象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當然了,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忙。
同時一定要注意,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完成,不要事事為孩子包辦。這樣不僅僅會讓孩子養成懶惰的性格,甚至孩子也會覺得這是父母應該做的 事情,並不會對父母感激。
3
學會承擔責任,不逃避
承擔責任這個話題,有時候連我們大人也很難做到,但是如果不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那麼以後孩子就會不敢承擔責任,甚至到了婚姻、生活、工作中都會去逃避責任。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引導孩子主動承擔錯誤,並且付出一定的行動。
這三個原則,父母需要從小幫助孩子建立,有了一定的原則,就如同有一條底線,你可以寵愛,但是不能沒有原則。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樹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