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2020年11月23日23:36:07 育兒 1850

昨天,杭高教育集團夏衍中學舉行了高一高二家長會,一樓大廳的幾幅易拉寶,吸引了不少經過的家長停留,有的家長邊看嘴裡邊小聲嘀咕:「這不就是我常說的……」。

一位羞澀的爸爸趁經過的人不多,半蹲著拍下了易拉寶上的話。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湊近一看,易拉寶上寫的分別是孩子最不想聽到爸爸媽媽對他們話的話,和想從爸爸媽媽那兒聽到的話。這些話,都是學校心理輔導站從全校800多名學生中搜集來的真實想法。

心理站老師特地趕在家長會之前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話進行展出。在「不想聽」列表下,有這些話,請你看看你有沒有「中槍」: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而下面這些話,是孩子想聽的: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還有師生間最想聽的話和不想聽的話: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學校心理老師薛賽男說:「在期中考試前,我在高一、高二每個班都上了一節緩解考試焦慮的心理課,在課上和他們交流了會造成考試焦慮的因素。有不少學生都提到,其實自己害怕的不是考試,而是考試之後的家長會,害怕家長對他們不滿意,說出那些會傷害他們的話。」

「平時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也總是能聽到不少對父母的抱怨。比如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來找我,說因為表現不好,媽媽對他說了一句『早知道就讓你跟爸爸了』,給他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還有的家長在疫情期間看到孩子整天拿著手機就破口大罵,但是孩子只是在上網課。我理解家長也常常頭疼,不明白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卻一回家就關起房門,不願意和自己交流。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這樣一件事,告訴家長應該怎樣更好更孩子溝通,互相理解。」

11月12日,學校心理站發起「一句話的光,一句話的傷」活動,通過各班心理委員,搜集班裡同學想從親子間、師生間、同學間最想聽到的話和最不想聽到的話。同時,學校也通過公眾號向學生、老師、家長都發放電子問卷,邀請更多人參與進來。

其中同學們感觸最深的,就是親子間的部分。回收上來的問卷上,也記錄了很多曾激勵同學的「光」,和影響過他們的「傷」。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薛老師說,在親子間最不想聽到的話中,提及頻率最高就是被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從同學們反饋的情況看,確實大家都很不喜歡家長提別人家孩子,這算是一個孩子心中的『雷區』。」

其次,手機也是一個容易「暴雷」的點。不少有關成績下滑、近視的爭論,都從手機而起。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薛老師解釋,學校住校生的佔比十分大,平時孩子在學校,家長不太能掌握孩子情況。有時候周末回家,又看到孩子在玩手機,就會一下子冒火,甚至會以此懷疑孩子在校的狀態也是如此。孩子也會很委屈,覺得自己不被信任。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不過,在最想聽到的話中,也有不少溫暖的話語。比如「累了吧,媽媽給你做了最愛吃的……「,」周五來接你!」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薛老師說:「很多孩子家裡住得遠,周五放學後自己回家要坐一兩個小時的公交。所以聽到家長說周五來接你,他們是非常高興的。雖然他們已經上高中,但是這種有家長來接的快樂還是很純真的。放學的路上,也是很好的親情溝通契機。」

比如學校高一(三)班吳雙同學的爸爸,就經常會來接孩子放學。放學路上,他總會問兒子:有什麼願意和爸爸分享的,孩子也很樂意和他說說。

上周放學後,吳雙直接去醫院拔牙,爸爸則從醫院接他回家。即便嘴腫得說不了話,吳雙也要拿過爸爸的手機打字,然後用語音播放出來,迫不及待和爸爸分享在這周在學校里發生的新鮮事。

薛老師說:「孩子在慢慢長大,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讓孩子信任的家長,我們需要耐心一些,慢慢學習,讓照進孩子心中的光多一些,傷痕少一些。」

通訊員 仇英婷

都是為你好!杭州有學校曬出父母殺傷力最強的24句話,你中了幾條? - 天天要聞

(作者:記者 張宇璐  編輯:吳晶晶 )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