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一定要注意!

2020年11月22日13:04:07 育兒 1229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情商。

他們希望孩子成為「雙商」高的人,不僅聰明,而且了解人情世故,走到哪裡都受歡迎。

但情商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後天培養的。

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認為,一個孩子的情商跟他的家庭和父母脫不了關係。

如果家長有高情商,孩子受到耳濡目染,也會逐漸具備高情商。

如果孩子有以下3個特徵,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就是低情商的表現。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抗壓能力、承受能力偏低

前幾天,又有學生跳樓自殺。

一個14歲的少年,因為在課室里打撲克牌被老師請家長。

他媽媽當著所有同學的面罵他,連著扇了他三巴掌,他一直低著頭沒有反抗。

然後,轉身爬上走廊的圍牆,一躍而下。

其實這件事,誰都有錯,但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只要媽媽學會教孩子,不是直接往孩子身上發泄怒氣,只要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夠強大,不要跟媽媽和老師較真。

但習慣打擊孩子的父母,就會養出抗壓力、承受力差的孩子。

因為總是被父母否定、打擊,孩子自小生長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也無法信任父母。

把所有負面情緒都鎖在心裡, 一旦積累到極點就會爆發,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所謂的「高情商」,不只是會和他人相處,更重要的是會和自己相處,和這個世界相處。

想要培養出堅強的孩子,家長一定要:

1.不要看低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樣,每個孩子都有變得優秀的可能。

家長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不對孩子期望過高,也不能夠輕視孩子。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中有夢想,眼中有陽光。

2.疏導孩子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輕易遷怒他人。

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情緒,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直接的影響。

然後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在聊天過程中釋放不良情緒。

3.經常鼓勵孩子

每個孩子都想變好,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與讚賞。

家長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經常表揚孩子做得好,並且鼓勵孩子努力和堅持。

經常得到父母鼓勵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敢於與這個世界對抗。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脾氣暴躁、愛發脾氣

很多家長在後台問: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我兒子被說幾句就不高興,我說他是為了他好,他這樣讓我怎麼教!」

「每次弄壞了玩具就發脾氣,說了他很多次,他還擺臉色給我看!」

……

孩子易怒、耍小性子、愛發脾氣,真的只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嗎?

不是的,一個脾氣暴躁的孩子,一定至少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家長。

因為自小受父母影響,孩子遇到問題時也會先發泄情緒,表達憤怒或不滿。

如果家長經常動手打孩子,孩子長大後也會用暴力解決問題,遇事缺少耐心,缺乏愛心。

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那些脾氣暴躁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被愛過。

父母愛孩子,不是一種天性,不是你覺得自己很愛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得到的。

學會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更是給孩子的一堂必不可少的情商課。

1.接納孩子的全部

孩子優秀的一面,家長要肯定,不好的一面,家長也要接納。

不要總想著改變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接納,他才能發展出自己的個性。

被尊重和接納的孩子也懂得尊重和接納他人,他會認真考慮家長的要求和建議。

2.耐心地教育和示範

當父母和孩子發生衝突時,任何簡單粗暴的禁止或打罵都是有害的。

家長怎麼應對情緒衝突,孩子就會怎麼應對情緒衝突。

耐心一些給孩子解釋,細心一些給孩子做示範,請記得給孩子正能量的教育。

3.引導孩子尋找解決方案

比如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低情商的做法是哭鬧,高情商的做法是就事論事解決問題。

告訴孩子,你理解他很難過,但這麼做是不對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教育孩子不能憑本能,要培養孩子穩定的情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溫柔的同理心,他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自以為是、不承擔責任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家長也越來越寵孩子。

有什麼好的都送到孩子面前,有什麼不好的都不讓孩子碰到,孩子的所有要求都無條件地滿足。

父母過度的寵愛,有可能養出一個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在孩子正在形成世界觀的時候,如果不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不會給誰特權,也沒有人理所當然得到所有人的幫助,他會真的以為世界就是圍著他轉的。

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從不為他人考慮,更不懂得理解和體恤他人。

這樣的孩子以後很容易闖禍,而且,會被身邊人討厭和孤立。

當他犯錯後,他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責任,反而將所有錯誤和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不會承擔責任的孩子,難成大事,日後更難以自立。

對於自以為是的孩子,家長要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1.認可孩子的自信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比較自信的,這一點值得認可,但這份自信有可能是盲目的,家長要幫助孩子區分清楚。

一旦孩子出現自以為是的情況,家長就要提醒孩子,進行恰當的調教,讓孩子的自信變得更加積極。

2.讓孩子承擔後果

孩子犯錯後,家長先別急著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讓他承擔自以為是和推卸責任的後果。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讓孩子自己吸取經驗教訓,以後才會避免重犯錯誤。

3.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對於「責任」這個詞,孩子的理解是模糊的,家長不說清楚,孩子就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責任。

該說的道理還是要多說,反覆告訴孩子,學習是他的事情,平時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也幫不了忙。

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何為承擔責任,何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作為父母,給孩子上好情商這一堂課,就是給他未來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來源:本文首發於家校伴讀,作者,惜朝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 天天要聞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文|菁媽很多無知的大人特別喜歡逗孩子!有時候會讓孩子羞愧難當比如讓孩子當面跳舞,孩子不願意就在旁邊說孩子小氣,出不了眾。有時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戶外洗澡,洗完澡沒穿衣服的時候,親戚就逗孩子,這個小雞雞能給我嗎?我用糖跟你換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著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聞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著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於悅悅(聲明:作者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故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我叫於悅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一路順利的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 天天要聞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5月24日,小女孩在展示製作好的手工龍舟。 當日,中鐵建工青島上合大廈項目部舉行「童心同行 粽享端午」親子家庭日活動,邀請職工家屬及子女一起包粽子、做龍舟,開展互動趣味遊戲,了解中華傳統習....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1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著...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聞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僅今年5月,山...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 天天要聞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小妹這廂有禮了!?前些天看見小孫子捧著手機不撒手,突然想起我們那個沒手機的童年。那時候的日子啊,像村頭老槐樹上的知了,熱熱鬧鬧地擠滿了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