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2025年05月24日18:50:26 育兒 2578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1


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

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

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著說"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我們是否該反思:究竟是什麼讓暴力教育披上了"為你好"的偽裝?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王女士的控訴中,最刺痛人心的不是體罰細節,而是孩子扭曲的認知。

在封閉管理的28天里,教官的拳頭竟被解讀為"母親的授意",這種精神操控遠比皮肉之苦更令人恐懼。

當家長要求調取監控自證清白時,基地一句"因裝修監控損壞"的回應,將事件推向更荒誕的境地。

教育局通報中"非故意毆打"的定性,與家長展示的掉發、學員證言形成劇烈衝突,這種取證困境恰是特殊教育"黑箱"運作的縮影。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事件曝光後,評論區迅速分化為兩派。

有人怒斥"這就是赤裸裸的虐待",也有人認為"叛逆孩子就該嚴加管教"。

但真正值得深思的,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或許不會公開站隊,卻可能在下一次面對孩子厭學時,將求助之手伸向類似機構。

這種集體焦慮,恰恰構成了暴力教育的生存土壤。

2


2017年豫章書院事件中,3000餘名家長聯名支持的"好學校",被揭露為電擊、關小黑屋的暴力集中營。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當王女士將女兒送進強兵基地時,她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下一個悲劇的參與者。

在"不能輸在起跑線"的魔咒下,家長們將青春期叛逆等同於"需要矯正的缺陷"。

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尋求專業心理幫助,而是打開搜索引擎輸入"叛逆孩子矯正學校"。

這些機構深諳家長心理,用"軍事化管理""國學修心"等話術包裝暴力,將體罰美化為"挫折教育",把監控缺失說成"鍛煉獨立性"。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更可怕的是,家長們正在主動構建認知閉環。

他們選擇性相信機構展示的"成功案例",對網路上的負面評價視而不見;

他們互相在家長群里分享"管教經驗",將電擊治療描繪成"重生的必經之路";

他們甚至發展出獨特的暗語體系——"加餐"代表體罰,"做思想工作"意味著禁閉。

這種群體性認知扭曲,讓每個參與者都成了加害者。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在工商註冊與教育監管的灰色地帶,大量機構遊走於法律邊緣。

他們用"戶外拓展""夏令營"等名義規避資質審查,用"自願簽約"逃避監管責任。

當家長發現受騙時,往往面臨取證難、維權難的雙重困境。

當特殊教育變成暴力的遮羞布,每個監管漏洞都在為虎作倀。

3


在強兵基地事件中,最令人心碎的莫過於王女士的悔恨。

如果時間能倒流,她大概寧願孩子天天逃課,也不會把她送進那個鬼地方。

我們總想用金錢解決教育難題,卻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手心溫度。

叛逆不是洪水猛獸,是大腦發育的必經之路。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12-18歲青少年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全,這個負責決策與情緒控制的腦區,要到25歲左右才能成熟。

就像學步孩子會摔跤,青春期的情緒波動是生理現象,不是"思想問題"。當孩子頂嘴、逃課、沉迷遊戲時,他們只是在用笨拙的方式探索世界邊界。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暴力矯正:用錯誤的方式製造更大的錯誤。

那些打著"為你好"旗號的暴力機構,實質是在製造心理創傷。

在暴力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出現反社會人格的概率會更高,而童年期遭受體罰的人,患抑鬱症風險也會增加。

更諷刺的是,當家長把孩子送進"矯正基地",本質上是在示範: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合法手段。

修復家庭關係:比任何機構都管用的"矯正術"。

良好親子關係是心理健康最強保護因子。修復家庭關係不需要昂貴學費,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每天15分鐘"無手機時間:放下手機,和孩子聊聊他喜歡的遊戲、同學間的八卦,哪怕這些話題讓你頭大。
把"你為什麼不"換成"我注意到":將指責改為觀察,"我注意到你這周三天沒交作業"比"你為什麼不寫作業"更容易開啟對話。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設立"家庭情緒急救箱":準備孩子喜歡的零食、玩偶,當衝突爆發時,用"我們需要急救箱"作為暫停暗號。
對孩子的叛逆行為進行復盤:仔細分析,孩子為啥頂嘴,逃課,不聽話,找到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叛逆的背後藏著未被滿足的求救信號。

當我們在熱搜上圍觀這起事件時,每個家庭都該照照鏡子:我們是否也在用焦慮替代耐心,用機構替代陪伴?那些打著"為你好"旗號的暴力機構,不過是利用父母的恐懼在收割焦慮。

記住,沒有任何"矯正基地"能替代父母的位置,就像沒有任何監控能拍到孩子心底的恐懼。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眼睛。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 天天要聞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文|菁媽很多無知的大人特別喜歡逗孩子!有時候會讓孩子羞愧難當比如讓孩子當面跳舞,孩子不願意就在旁邊說孩子小氣,出不了眾。有時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戶外洗澡,洗完澡沒穿衣服的時候,親戚就逗孩子,這個小雞雞能給我嗎?我用糖跟你換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著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聞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著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於悅悅(聲明:作者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故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我叫於悅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一路順利的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 天天要聞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5月24日,小女孩在展示製作好的手工龍舟。 當日,中鐵建工青島上合大廈項目部舉行「童心同行 粽享端午」親子家庭日活動,邀請職工家屬及子女一起包粽子、做龍舟,開展互動趣味遊戲,了解中華傳統習....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1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著...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聞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僅今年5月,山...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 天天要聞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小妹這廂有禮了!?前些天看見小孫子捧著手機不撒手,突然想起我們那個沒手機的童年。那時候的日子啊,像村頭老槐樹上的知了,熱熱鬧鬧地擠滿了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