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天一個模樣,生活中如果突然出現一些怪行為,當媽的不要慌,千萬不要胡思亂想,因為這有可能說明孩子在變聰明喲。
1、孩子自己過家家,編故事,經常自言自語
在孩子2歲左右,不少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自己可以拿個玩具玩很久,還自己編故事,一邊扮爸爸,一邊扮媽媽,進行角色分演。
孩子在遊戲中,隨著遊戲的進展需要做很多思維活動。孩子在遊戲中,會思考自己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這本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但是她會把自己要做的一件件事情,像講故事一樣說出來。比如玩過家家,她可能會說「我先給娃娃穿上衣服……然後洗臉刷牙……好,現在我們一起去散步吧……」發現孩子經常自言自語,不必擔憂,但是這是她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她學習語言的有利時機。
家長這樣做:遇到孩子這樣怪,媽媽不要慌,可以與孩子一起圓滿這個故事。這說明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規劃一個家庭角色,還能完美演繹出來,充分說明孩子越來越聰明。
2、模仿大人動作
小侄女這幾天正在學點頭,她媽媽整天一邊點頭一邊哄著小寶寶說:「來寶寶,點點頭,點點頭!」寶寶就會模仿媽媽的動作,一邊點頭一邊看著媽媽,好像在說「我做的對嗎,快表揚我呀!」
有個媽媽也曾經說過一個故事,說她閨女在家居然學爸爸站著尿尿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其實這說明孩子在模仿,她在學習自己不會的動作或語言等。
家長這樣做:不要試圖呵斥孩子做的不對的地方,要細心告知為何不能這樣做。作為寶寶的學習對象,我們需要在寶寶嘗試理解世界的時候給他們儘可能正確的反饋。
3、天天在家翻箱倒櫃
還有孩子在家一點不省心,天天的翻箱倒櫃,家裡從來沒有清潔過,根本沒辦法收拾家裡,花15分鐘收拾利落,不到3分鐘就讓孩子給倒騰亂七八糟,不少家長這樣抱怨。
家長這樣做: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奇心,正面教寶寶認知事物,多鼓勵。只要不存在危險的因素,盡量對寶寶避免使用禁止語。過分限制寶寶的行為,只會扼殺孩子的探索慾望和純真的天性。就讓1歲多的寶寶盡情地翻箱倒櫃、在玩水玩沙子中「過日子」吧!條件允許,給孩子準備一個「百寶箱」,讓她在裡面自由探索。
4、見什麼都問為什麼
還有些孩子真的到了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有月亮?為什麼有太陽?這樣的問題,讓家長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要是自己不懂的事情,當一個小孩子看到一些事情從來沒見過,就想要去知道,想要去明白,想要去弄懂,這個時候,有大人在身邊,就會想到去問身邊的大人,所以就會去問大人為什麼。
家長這樣做:細心、耐心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即便這個問題不合理,或者自己並不知道答案,也不能說:「不知道」,也要告之孩子,要不然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5、寶寶拖鞋反著穿
有些3歲左右的孩子,在家穿拖鞋總是左右不分,愛反著穿,其實有些寶寶是分左右的,就偏偏反著穿。這恰恰說明這樣的孩子比較聰明,因為他們知道反著穿更緊一些,跑起來不會掉。
有的孩子純屬覺得好玩,有趣
孩子在一定年齡都會出現叛逆,你讓他往左,他偏要往右,當他把拖鞋反著穿時,更能吸引大人笑聲,純屬覺得有意思,好玩罷了。
家長這樣做:給孩子換雙緊一些的拖鞋,同時告知孩子正確穿法。
編後語: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家寶寶健康聰明,細心的家長都能發現生活中一些點點滴滴,時刻全現著孩子的聰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