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能吃海鮮嗎?哪些海鮮是能吃的呢

2020年10月01日20:28:05 育兒 1965

說到海鮮,不少吃貨孕媽媽都讚不絕口。只是懷孕後,海鮮還能吃嗎?其實,准媽媽在孕期還是可以吃海鮮的,比如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蝦類和魚類。這些海鮮大多數都擁有高質量的黃金元素,包括蛋白質、VA、VB、鈣、碘等等,對於人體可謂益處多多。有學者指出,女性孕期經常吃魚,產下的幼兒無論是在行動,語言,還是在運動上都表現得出類拔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鱉類、蟹類海鮮,孕媽媽應避免食用。

另外,目前海洋環境令人擔憂,海鮮中的汞含量也越來越多,若准媽媽經常食用海鮮(指一個禮拜食用次數>4,每次食用量>100g),將對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造成莫大的威脅。因此,建議各位喜歡海鮮的准媽媽要學會忌口,一周食用次數不超過2次,每次食用量要小於100g,對於金槍魚、劍魚等高汞魚類更要敬而遠之。

您們知道孕婦能吃哪些海鮮嗎

海鮮是許多吃貨孕媽媽的最愛。只是,海鮮種類繁多,哪些才適合孕婦食用?其實,海魚和蝦都是不錯的選擇。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1、蝦的含鈣量非常豐富,在懷孕期間適當攝入可有效補充孕婦和胎兒所需的鈣質。

2、海魚中的蛋白質顆粒比河魚、肉類等更加細膩,更容易為人體所吸收,而且魚蛋白是和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有利於孕媽媽同時補鈣。此外,海魚中還含有豐富的DHA,對胎兒的腦神經和視力發育有著極佳的作用。所以,孕早期可以適當吃些海魚。

什麼樣的海鮮孕婦是不能吃的呢?

魚類、蝦類等海鮮能為準媽媽供給不少營養,幫助胎兒良好發育。可是,並不是每一種海鮮都適合準媽媽們食用,那麼孕婦不能吃哪些海鮮?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孕婦能吃海鮮嗎?哪些海鮮是能吃的呢 - 天天要聞

1、鱉類

說到鱉類,很多准媽媽都會自然地聯想到是「大補之物」,確實,鱉從頭到腳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如具有造血功能,幫助人體補血補氣;有清熱功效,可降低體內燥熱;還可調節血壓,能保護肝臟與心臟,使人體各系統得以正常運行。雖說如此,但准媽媽可要對此忌食,這是因為鱉偏寒,能夠通血祛瘀,食用後極易引發流產。特別是鱉殼,其墮胎能力可堪比藥物,非常強勁。倘若需要食用,必須少量並配合大量的生薑一同入口,以保自身和孩子安全。

2、蟹類

對於普通人來說,蟹類的營養價值頗高,其富含VA,VE,膽固醇,鈣,鎂,硒等等,黃金元素眾多,是滋補身體的佳品,也是結核病病人的福音。但與鱉類相同,蟹類偏寒,一般人若食用過多,極易腹瀉,准媽媽食用後則會引發流產。正處在孕1-3月的女性,更是不能多吃蟹類。

孕婦吃海鮮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海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極具誘惑力的美食,也是不少孕媽媽的最愛。雖然孕婦可以有選擇性地食用海鮮,但是一定要慎重。各位孕媽媽食用海鮮前,記得先了解清楚以下注意事項哦。

1、煮熟

生魚片味道鮮美滑嫩,口感度極佳,但准媽媽體質特殊,所有的海鮮都需要煮熟後食用,不能直接生食。否則其中的細菌和寄生蟲便會趁虛而入,進入到母體中,進而攻擊胎兒,造成嚴重後果。

2、不要喝酒精類飲料

准媽媽本身不宜攝入酒精類飲料,而食用海鮮時更不能與之搭配。否則二者綜合,會致使血尿酸急劇上漲,誘發痛風,身體苦不堪言。

3、掌握烹飪時間

烹飪海鮮時,在確保熟透的同時,還要留意烹飪的時間。時間不能太短否則難以殺滅細菌和寄生蟲;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不但口感度會下降,還會破壞蛋白質,使得營養指數下滑。

4、不要吃相剋食物

諸如葡萄和柿子等,都不宜與其一同食用。這是因為這類水果中具備鞣酸,會損害其中的營養成分,建議2小時後再食用。

5、痛風患者不宜多吃

如果准媽媽患有痛風、高尿酸血、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不宜多食。這跟海鮮中的某些成分有必然關係,它們會使准媽媽病情反覆,帶來困惱。

6、注意食用數量

食用海鮮時,一定要控制好數量,不可過多。很多海鮮都不容易消化,特別是偏寒型的,食用過多不僅會引起腸胃不適,還容易導致流產。

7、過敏體質不宜食用

海鮮常被列入過敏源,倘若准媽媽屬於過敏體質,建議對海鮮避而遠之,否則一旦過敏,不但危害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就連普通的吃藥與治療都成了難題。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 天天要聞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外婆的巴掌響亮地在廚房裡回蕩,彷彿一記雷霆劈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我站在門口,驚愕地看著這一切,手裡的菜刀差點滑落在地。「你這是幹什麼!?」父親的聲音如怒吼的獅子,一步跨進廚房,把我擋在了外婆和小輝之間。小輝是我的兒子,今年剛滿八歲。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 天天要聞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共情能力是人的一種本能。我的理解是這種能力使一個人能夠通過他人的某種行為,去讀懂這種行為背後暗含的某種情感,從而達到互相理解,彼此感同身受。但並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讓人感同身受。
熊孩子總是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寶媽該如何接招,才能治住寶寶 - 天天要聞

熊孩子總是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寶媽該如何接招,才能治住寶寶

一個總是將家裡弄得一團亂的「面對熊孩子」,許多寶媽可能會感到手足無措,甚至心生無奈。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地「接招」並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行為習慣,成為一種挑戰。然而,通過採用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寶媽完全有能力「治住」這種行為,為家庭營造一個
想發揮社交的積極作用,家長就要做到這些,讓孩子受益 - 天天要聞

想發揮社交的積極作用,家長就要做到這些,讓孩子受益

社交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聯繫,提升溝通能力,還能夠增進自我認知,促進情感發展。因此,家長在孩子的社交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發揮社交的積極作用,家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以確保孩子獲得最大的收益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幾?太准了,90%的家庭都一樣 - 天天要聞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幾?太准了,90%的家庭都一樣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說她一個組的同事小張總是和她搶功勞。「我們同時進的公司,彼此關係非常好,私底下也算是朋友。結果上次開會彙報項目,我講了自己的方案,她一直打壓我的點子,去襯托她的主意有多好。」「不僅如此,她有時候私下也非常強勢,什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