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時候,我們很容易聽到身邊的人說,「我最近不舒服,有失眠問題」,但她們可能不願意說的是,「我最近月經紊亂、失眠易怒,可能到更年期了」。
小的時候,你可能聽鄰居家的奶奶、嬸嬸們偷偷抱怨「潮熱」、「失眠」,沒想到隨著時間推移,後來的媽媽,甚至未來的自己都要面對這一天。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更年期」這個詞徹底被污名化,變成了「暴躁、易怒、影響家庭和睦」的代名詞,卻對這些負面形容背後女性默默承受的痛苦視而不見。
於是「更年期」愈發被貼上「尷尬」和「羞恥」的標籤,讓很多女性不好意思去面對、去尋求幫助,錯過了本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機會。
更年期不是病,
也不該被污名化
2024年《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更年期特輯」(Menopause series),倡導改變既往對更年期的刻板印象,將更年期視為健康衰老的一部分,警惕更年期的過度醫療化,以幫助女性順利度過更年期。

更年期是通俗的叫法,1994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圍絕經期」替代「更年期」這一術語,以更好地描述這一階段。
中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在49歲左右,但是具體個人進入圍絕經期的年齡差異還是很大的。根據2024年《柳葉刀》公布的數據:
● 2-4%的女性在40歲之前已經出現卵巢功能減退,8-10%的女性在40-44歲的階段已經絕經;
● 45歲的女性有50%開始進入圍絕經期,而在51歲左右50%的女性已絕經,其餘均處於圍絕經期。
圍絕經期的持續時間長度因人而異,短則3-4年,長達8-10年。

因為女性卵巢內的始基卵泡是不可再生的。在胎兒期7個月的時候,女性卵巢內的始基卵泡達到頂峰(共計600-700萬個),在這個階段卵巢內的生殖幹細胞開始停止複製,始基卵泡從此開始生理性損耗(是的,還沒出生就開始內耗),45歲時大約僅剩1萬左右。
對女性很重要的雌孕激素都是由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卵泡所分泌的,隨著卵泡的損耗,卵巢功能逐漸下降,並在圍絕經期階段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導致激素水平的顯著變化和相應的一系列健康影響。
由於以上的原因,絕經對女性來說是生命周期的一個必經的自然階段,並非疾病。但是和這個階段伴隨的不適和困擾是需要關注的。


圖示:卵母細胞的數量變遷
出生前孕7+月達到頂峰600-700萬出生時200-300萬青春期啟動30-40萬45歲不到1萬
那些「不舒服」值得被看見
圍絕經期是婦女由性成熟期逐漸進入到老年期的過渡,由於多種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尤其是雌激素的降低、結合心理、社會、文化及婦女的個性特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女性的更年期經歷均是獨特且差異巨大的。
相關癥狀的種類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各類癥狀的出現和持續的時間也有較大差異。
我們將進入圍絕經期初期就出現的問題稱為激素缺乏的近期癥狀。這些癥狀包括潮熱、失眠、情緒波動、易激惹、性慾減退、頭痛、尿失禁、陰道疼痛和抑鬱等均較常見。
近期癥狀的發生率詳見下圖:

除了近期癥狀以外,與圍絕經期相關的遠期問題還包括:骨質疏鬆、心腦血管疾病、泌尿生殖道粘膜萎縮癥狀及認知功能減退。
這些不適或多或少、或遠或近地影響著女性健康和生活質量,簡單的癥狀名稱背後,都是無數個默默忍受的日與夜。
比如:潮熱與失眠
潮熱是圍絕經期的一種獨特的癥狀,通常以集中於上胸部和面部的突然發熱開始,並迅速變為全身發熱。發熱通常僅持續幾十秒到幾分鐘,常伴有大量出汗,偶伴有心悸,有時還會發生寒戰和顫抖及焦慮感。
這種持續時間非常短的發熱過程極像潮漲潮落,所以被稱為潮熱。潮熱可能一天發生好幾次,少的時候一天一兩次,多的時候不分晝夜,每小時都有。尤其常見於夜間及下午,其他時間亦可出現。
在絕經過渡期早期,大約40%的女性會出現潮熱,到了晚期和絕經後早期,這個比例會增加到60%-80%。
潮熱的出現是因為在雌激素水平下降的時候,女性下丘腦的體溫調節功能變得過於敏感。生育年齡的女性在核心體溫升高0.4℃或以上時才啟動散熱機制(皮膚外周血管擴張及皮膚血流增加,大量出汗導致熱量快速散失,直到核心體溫降至正常以下,隨後可能發生寒戰),而絕經期女性在體溫升高低於0.4℃時就會啟動散熱機制。
潮熱對女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了失眠的發生率。試想一下,半夜被熱醒,全身濕透,誰還能睡得著呢?根據部分圍絕經期女性的整夜多導睡眠圖監測研究,當潮熱癥狀出現後,69%的女性會發生覺醒,而且夜間潮熱在睡眠的最初4個小時內更為常見。
對女性來說,潮熱問題更像一個進入圍絕經期的信號,提示我們需要開始關注相關的問題。

比如:抑鬱
圍絕經期的癥狀可不僅僅是雌激素缺乏這麼簡單。人到中年,女性往往要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還要面對工作上的壓力。長期的壓力和責任,很容易讓她們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不同女性患抑鬱癥狀的風險差異很大。
既往有抑鬱病史的女性,60-70%在圍絕經期時會出現抑鬱癥狀加重,與其他時期相比增加了1.5~3倍。原因包括雌激素水平的明顯波動、社會支持不足以及壓力性生活事件的多重影響下,癥狀會更嚴重。
既往無抑鬱病史的女性發生率相對低一些,但也有20-30%。

圖源:The Lancet,2024
所以不能將這個階段出現的焦慮抑鬱、偏執、精神分裂,甚至自殺傾向問題都歸因於圍絕經期的雌激素缺乏。這種簡單刻板的印象容易產生一種誤導:「只是缺雌激素而已,忍幾年就過去了」。從而會導致抑鬱癥狀和重度抑鬱障礙的患者延遲診斷和有效精神藥物的治療,對女性造成潛在傷害。
對於這個階段的情緒問題,由於污名化、尷尬以及溝通不暢,許多女性選擇默默承受,而非積極尋求幫助和支持。
所以,如果當你有明顯的失眠、焦慮、抑鬱問題時,積極進行評估和干預是有必要的。
那些默默忍受的夜晚,
其實可以不必獨自承擔
當這些癥狀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質量時,就是需要治療的時候了。
輕度潮熱(不干擾日常活動)女性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但存在更嚴重的潮熱癥狀時,通常需要補充雌孕激素或其他藥物治療。
根據潮熱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可以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和重度,這個分類很主觀。如果每天發作7次或以上,就可能會影響睡眠、注意力、情緒和性慾。
所以,不管你遇到的問題是以上癥狀的1種還是多種,當你覺得它是一個問題的時候,就是合適的治療時機。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還不想使用激素類藥物時
50-75%的女性在圍絕經期癥狀出現時,都會先去嘗試各種非激素療法。北美更年期學會(NAMS)對多種替代治療進行過很多的對比研究。
先講好消息:安慰劑效應可使潮熱發生次數減少20%-50%。安慰也是一種治療這個說法,在此刻顯得無比的強大。值得關注的是,安慰性治療和不治療相比,也能減輕潮熱和盜汗帶來的心理影響並改善睡眠。
經過對比,和安慰劑的效果差不多的替代治療方法,包括:
深慢腹式呼吸、各類營養補充劑/草藥、降溫技術、避免刺激因素(例如辛辣食物)、體育鍛煉、瑜伽、正念干預、各種植物雌激素(例如大豆異黃酮類、香豆素類或木脂素類、紅三葉草)、大麻類物質、針刺療法和可樂定。
以上方法均不被推薦,結論都是:治療效果並未優於安慰劑。
使用藥物治療
迄今為止,雌激素補充替代治療仍然是治療絕經期癥狀最有效的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存在中度至極重度潮熱且無禁忌證的女性。
但由於激素治療在歷史上走過的那些螺旋式上升的彎路(詳見科普《改善女性痛苦的困境,從發現痛苦開始》),在治療之前需要充分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和既往病史,評估心血管疾病、乳腺腫瘤、血栓疾病的風險。
當女性患有以下疾病的時候,可能不適合使用激素補充治療:
● 乳腺癌病史;
● 心血管疾病;
● 血栓疾病或腦卒中既往史;
● 活動性肝病;
● 病因未明的陰道出血;
● 子宮內膜癌風險較高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這些患者需要選擇非激素類藥物治療方案。
在使用藥物之前,需要和醫生先針對個體的情況討論風險與獲益後,選擇合適的用藥方案,並進行定期的監測和評估。

圍絕經期是女性生命歷程中的一個自然階段,需要我們尊重和理解,提供合適的社會和醫療支持,讓她們可以更健康且快樂地擁抱人生下一階段。
審稿專家 牟田 卓正婦產科醫生 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 美國堪薩斯州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
內容編輯 達達
參考文獻
[1]Martha H, Andrea Z, Jennifer D, et al. An empowerment model for managing menopause. Lancet. 2024 Mar 9;403(10430):947-957.
[2]Gita D, Melanie C, Sarah H, et al. Optimising health after early menopause. Lancet. 2024 Mar 9;403(10430):958-968.
[3]Lydia B, Myra S, Rong C, et al. Promoting good mental health over the menopause Transition. Lancet. 2024 Mar 9;403(10430):969-983.
[4]Martha H, Partha B, Jenifer S, et al.Managing menopause after cancer. Lancet. 2024 Mar 9;403(10430):984-996.
[5]激素療法治療絕經癥狀.UptoDate.
[6]絕經期激素治療的利弊.UptoDate.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個人醫學問題請向醫生諮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ID:D-HealthExpress),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