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3日訊 隨著國家人工耳蝸集采政策落地生根,這一醫療技術從「高端治療」走向「平價可及」,讓越來越多生活在無聲世界的患兒迎來新「聲」活。3月22日,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採用國際領先的微創植入技術,為一名患有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一歲半患兒成功實施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這也是國家集采政策落地後實施的青島首例兒童人工耳蝸植入術。

歡歡(化名)是一個1歲半寶寶,出生後雙耳後聽力篩查未通過,後經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專家詳細檢查,確診為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對歡歡一家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晴天霹靂。
遭遇這類疾病,並非絕境。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目前治療重度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有效方法。與助聽器相比,具有重建感音器官、讓患者重獲聽力的獨特優勢。尤其是對於先天神經性耳聾的幼兒,人工耳蝸的植入不僅能有效解決因聾致啞的問題,還對患兒恢復正常生活、融入社會,以及降低家庭和社會負擔具有重要意義。與單側植入相比,雙側植入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定位聲源、提高噪音環境下的言語識別能力,從而獲得更自然、更準確的聽覺體驗。
儘管人工耳蝸植入是唯一的希望,但昂貴的價格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望而卻步。
2025年3月3日,國家人工耳蝸集采項目正式在山東落地,僅單台設備費用降幅就達80%,這一利好政策猶如春天的萌芽,為患兒帶來了「聲」機。3歲前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黃金期,也是人工耳蝸植入的關鍵期。經過與家長的充分溝通和全面評估,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團隊決定為歡歡實施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歡歡幸運地成為青島市首個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的小朋友。

這是一台十分精細且複雜的手術,精細到需要手術團隊在顯微鏡下操作。術前要熟知內耳的解剖結構,術中要力求操作準確,既要放對電極的位置,又要避免損傷周圍結構,這需要手術團隊具備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能夠熟練、精準地完成每一個步驟以保證萬無一失。

3月22日上午9時30分,手術如期開展。經過一番細緻的操作,醫生準確地打開耳蝸,將電極陣列順利植入,並且保證電極與耳蝸壁貼合良好。同時,手術團隊小心翼翼地避開耳蝸內部的細微結構,以免造成損傷,經過3個半小時的努力,雙側人工耳蝸成功植入。術中,神經反應監測數據優良,這意味著歡歡即將告別無聲世界,迎接全新「聲」活。
歡歡的父母也在滿心期待著,孩子聽力恢復後,喊出的第一聲「媽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