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15日電(記者勿日汗、連振)凌晨1點,內蒙古四子王旗中蒙邊境公路上刮著暴風雪。一輛來自河南的小轎車燃油耗盡被困在公路上,司機慌張地撥打剛剛在路邊牌子上記下的汽車救援電話,生怕如此惡劣的天氣,維修師傅不來救援。
很快,電話被接通。不到1個小時,鋼寶力達開著車出現在黑暗中,冒著風雪給他們送來一桶「救命」的汽油。
這是46歲的鋼寶力達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一幕。這位生活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江岸蘇木衛境嘎查的牧民,不僅是邊境草原的守護者,也是邊境公路上的汽車救援人。近年來,他在160多公里的邊防公路上累計參與救援1.2萬多輛被困車輛。
「我的父母都是『國家的孩子』,在上世紀60年代初經濟困難時期,他們從上海被接到內蒙古大草原生活,國家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鋼寶力達說,作為一名「國家的孩子」的孩子,他想力所能及地為家鄉父老、過往路人提供幫助,回報家鄉,回饋社會。
鋼寶力達生活在距離中蒙邊境線10公里的草原上,家附近有一條國道。這裡遠離城鎮,如果汽車出現故障,至少要走100公里才能找到修理鋪。
20多年前,在部隊練就一手汽修技術的他,退伍回到草原。此後,他在邊境公路旁開了一間汽車修理鋪,併購買一輛二手車,將其改造成移動救援車,主動開展道路救援工作。
「我在這條公路上,每隔10公里立了一個寫著救援電話的牌子,無論風霜雨雪,我都盡最大努力幫助大家解決問題。」鋼寶力達說。
除了救援公路上被困的外地車輛,日常他還為周邊430多戶各族農牧民提供車輛修理服務。
日前,鋼寶力達榮獲「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個人」榮譽稱號。
當記者在內蒙古准格爾旗見到前來參加「讀懂北疆·溫暖2024網路故事會」的鋼寶力達時,他正在接聽一位因車輛故障而被困公路上的包頭市貨車司機的求助電話。
「我現在不在家,你坐上同行的車輛,去我們家拿工具修車……」鋼寶力達在電話里指導起貨車司機如何解決修車問題。
「如果沒有黨和國家的關懷、當地人民的幫助,我的父母可能無法度過那個困難年代。他們不僅在這片草原茁壯長大,還養育了我們5個子女。」鋼寶力達說,父母是「三千孤兒入內蒙」的親歷者,如今,他們的後代也正在續寫那段民族團結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