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孩子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這讓當代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感覺格外艱難、疲憊不堪。
華東師範大學的陳默老師指出,現在的孩子與以往不同,他們更加自由隨性,自我意識更為強烈,心地也更加善良,但在真實感方面卻有所缺失。
時代不斷發展進步,孩子們也隨之發生變化,然而父母和老師卻未能及時適應這種改變。
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去教導現代的孩子,這種錯配致使如今的孩子普遍出現令人驚嘆的狀況,並且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例如,孩子學習不夠努力時該怎麼辦呢?如何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怎樣才能和自己內心的焦慮達成和解?孩子不聽從自己的話又該如何處理呢?
我在與眾多父母接觸後發現,教育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源在於父母對常識缺乏應有的理解。
這一代的父母常常沿用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來教育下一代,這其中不乏一些過時、錯誤的教育方法:
就像有些父母企圖通過貶低打壓的手段來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結果卻使孩子變得自卑怯懦;
還有些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為他們阻擋所有風險,僅僅對學習成績提出高標準要求,等到孩子成年後又期望他們能夠勇敢地應對一切挑戰;
再有,有些父母只關注孩子在學業上花費的時間,卻不注重提高學習效率,孩子一味地刷題卻沒有進步,還不允許玩耍,這樣一來孩子的心理問題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另外,父母強大的控制欲容易與孩子引發權力方面的爭鬥,親子關係危機四伏;
更有甚者,心裡明明是想表達對孩子的愛與支持,可說出口的卻是充滿諷刺、奚落的尖刻話語……
然而,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難題時,父母往往習慣從外部去尋找解決辦法。唯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其實就在自己身上。一旦父母改變了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真正放下家長的「架子」,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感同身受他們的快樂與憂愁,很多問題就能夠輕鬆得到解決。這一代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主意識,並且接觸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正如華東師範大學的陳默教授所說的那樣:
當今的孩子對說話的權利有著很高的要求,他們期望自己的意見能夠得到尊重,不願意受到父母的壓制。與此同時,他們的知識面相當寬廣,去過的地方較多,懂得的道理雖然只是淺嘗輒止但卻數量眾多。
難怪陳默教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在這個時代,孩子已經發生了改變,可父母卻還沒有跟上這種變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