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4年04月07日15:32:26 育兒 5000

老子說:「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個聰明的人,是可以一步一步走向高處,抵達夢想的彼岸的。

但認真觀察一番,就會發現,很多聰明的人,在社會底層,干著最苦最累的活,收入也很少。

分明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也讀了很多書,父母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是無能為力。

想一想,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答案很現實,別不承認。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1

有小聰明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

北宋的蘇軾,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還被歐陽修點贊:「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

當蘇軾奔赴前程的時候,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蘇軾反對變法,一開始是主動躲遠點,眼不見為凈。後來是種種看不慣,寫下一些文章,對變法進行諷刺。

直到他捲入烏台詩案,入獄,被貶黃州,才頓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因為人很聰明,但是聰明的層次不夠,人的定力不足,導致人有了戾氣,對於當下的情況,總是抱怨。

經濟與管理研究者呂建軍提出一個「半桶水理論」。

一個人學什麼,都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涉獵的面積很寬。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都知道。但是深入了解不夠,什麼都膚淺。

學問就像水一樣,裝在水桶里,只有一半。

半桶水挑起來,難免要晃蕩,並且很容易倒出去。

現實生活中的聰明人,很多就是小聰明,繞了一個圈,把自己繞進去了。有了發展的機遇,也抓住了,但是能力不夠,反而導致虧損。

比方說,說燒烤的理論,一套一套,也會燒烤幾樣東西,但是輪到自己開店了,發現技藝不精,顧客就不滿意了,投資也就失敗了。

般般都會,般般不精,這是成不了大器的。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2

格局太小的人,走不了多遠。

莊子寫了一隻鯤鵬,要藉助風,飛到九萬里,超越雲層,然後向南飛,到南海去。

一隻小麻雀譏笑:「你飛那麼遠,有什麼用呢?看看我,一跳起來就飛了,飛幾丈就落下休息,在草叢都能盤旋,好極了。」

最後,麻雀一直在草叢,鯤鵬去了南海。

說起來,他們都是飛禽,都能到天空去,但是他們最終的層次不一樣。

回到現實,我們把目標定在高處,那就一輩子進取不止,聰明就有了用處;若只想過小日子,聰明就只能在小家庭里。

有句諺語說:「不怕千里遠,只怕隔層板。」

還沒有走幾步,就到了夢想的天花板,這就註定走不到千里之外了。

一些聰明的人,若是格局太小,那不管如何努力,也是在瞎折騰。不打破自己的格局,努力會讓自己難受,感覺毫無意義。

春秋時,孔子行萬里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一直和弟子探討治理天下的方法。

有一天,他和弟子離開葉地,去蔡國。

一時半會找不到渡口,就派子路去詢問。子路遇到了隱者長沮。

長沮嘲諷孔子:「孔丘啊,他自己知道渡口在哪裡。」

子路還遇到了隱者桀弱。

桀弱說:「天下亂糟糟,你不如跟我一起躲起來吧。」

面對嘲諷,孔子不以為然,堅持主張:「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一個有學問的人,卻堅持求自保,不求拯救蒼生,這還是不值得結交的。說話都會氣人,三觀不同。

事實證明,孔子變成了聖人,而那兩位隱者,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求學是為了什麼?僅僅為了混一口飯,那改變不了人的層次。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3

時運不濟的人,折騰也沒有什麼用。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

有大聰明的人,也可能一直在低處,還被人碾壓。這就可能是時運不濟了。

你是好鋼材,但是沒有刀刃,也是浪費了。

也就是說,人沒有了平台,要做一番大事,也是困難的。

唐朝的柳宗元,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一舉成名。也很快捲入「二王八司馬」事件,被貶到永州。

好不容易被重啟,又被貶到柳州。

再次有重啟的機會的時候,他已經病故了。

對於官場來說,柳宗元一直在底層。

北宋宰相呂蒙正,則說得更加明顯:「人有衝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

命運不給你機會,時代不賦予你平台,你的聰明,是要被埋沒的。

當然,也不排除你的智慧,和時代格格不入,有了平台,也無法大展宏圖。

比方說,傳統的泥瓦匠,不會用智能化的工具,就是到了工地,也是一籌莫展的。聰明,找不到歸處。

人生處處受阻,智慧不被人需要,人的層次就不能提升。畢竟,高層次的人,需要有平台和人群托舉。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4

聰明真的沒有用嗎?莊子提出一個觀點:無用就是大用。

一棵歪歪扭扭的樹,木匠看了很嫌棄,畢竟做不成門窗,也不會變成好木板。

樹沒有妄自菲薄,而是繼續長大,有了一片綠蔭,變成人們納涼的好地方,樹,還被人稱為「神樹」。

蘇軾、柳宗元在職位上,不如意,但是在才學上,位高權重。

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看,人是無用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是有用的。

那些低層次的人,能「無用之用」,也會變成高層次的人。

原來,低配的生活,也可以高貴地活。

真正聰明的人,身在低谷,也會抬頭看看天,享受星辰大海;生活窮困,也會精神飽滿,從不自怨自艾。

只要心有一座山,攀登不止,高度總是有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難怪風清揚沒向劍宗復仇,他和他情人那點事,人到中年才徹底看透 - 天天要聞

難怪風清揚沒向劍宗復仇,他和他情人那點事,人到中年才徹底看透

嚴格來說,風清揚在《笑傲江湖》中只能算是個配角中的配角,若論戲份,甚至可以用「龍套」來形容,畢竟他從未出山,只是指點了令狐沖劍法罷了,不過這就是金庸故事的魅力,一個角色是否吸引人,並不在戲份的多少,而在於作者賦予他的故事感,風清揚就是個故事感十足的角色。
熟人面前,永遠別說這3句話,切忌! - 天天要聞

熟人面前,永遠別說這3句話,切忌!

人與人之間,真誠,永遠都是「秘鑰」,可以讓關係穩固,可以讓感情長久,可以讓相處舒服。做人,就做真誠的人,實實在在的,不玩虛的;本本分分的,不耍花招;坦坦蕩蕩的,不存算計。熟人面前,永遠都別說這3句話。01、互相攀比的嫌棄話熟人,合得來久處,合不來離散,沒必要一
「萬物皆有理」系列圖書出版,助力孩子與家長共同探索科學奧秘 - 天天要聞

「萬物皆有理」系列圖書出版,助力孩子與家長共同探索科學奧秘

近日,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萬物皆有理》系列圖書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套叢書的作者團隊由中科院科學家高登義、苟利軍、李新正、張志博、馮麓、王嵐、魏科、袁梓銘,以及地質學家國連傑、申俊峰,攜手知名科普作家霞子共同創作。自推出以來,以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內容贏得了讀者的喜愛。這套圖書匯聚了科學家和...
這群墨西哥「尋子媽媽」從未放棄 - 天天要聞

這群墨西哥「尋子媽媽」從未放棄

本周,在墨西哥城南郊一個被燒得焦黑的大坑附近,發現了一些燒焦的骨骼、身份證件,甚至是孩子們的筆記本。有人懷疑,這或許是犯罪集團銷毀物證的一處秘密火葬場。這一發現也讓一個名為「尋子媽媽」組織的一群志願者走進人們的視野。圖說:墨西哥「尋子媽媽」在首都附近發現大坑 圖GJ尋子之路危險重重佛洛雷斯總是穿著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