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2024年04月03日09:52:35 育兒 6324

春光拂滿面

汗水詮釋青春活力風采

運動方顯青年生龍活虎

今天,小體將繼續為你講述

上海體育博物館裡的運動故事

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 天天要聞

滬江大學春季運動會紀念章

在上海體育博物館第一展廳內,展有一枚滬江大學春季運動會紀念章,紀念章上方刻有一位正在運動的人物形象,下方刻有「滬江大學春季運動會」字樣。

1900年,美南浸信會和美北浸禮會在江蘇、浙江的華中、華東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決定在上海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1902年,經美國南、北浸禮會合作籌備並撥款,在楊樹浦軍工路購得165畝土地,建造第一所校舍,名為思晏堂。這所高校在師資配備、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校舍建築等方面都帶著濃濃的美國烙印,堪稱中美合作教育在上海開花結果的典範。

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 天天要聞

思晏堂舊照

1914年,學校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並確定校訓為「信、義、勤、愛」。校園面積由160餘畝增加到300多畝,建有大小校舍30座,各類球場19個,游泳池1個,以及圖書館、健身房等,成為一所規模巨大、設備齊全的高等學府。

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 天天要聞

1919年滬江大學規劃平面圖

1917年,滬江大學內的哈斯克體操館(Haskell Gymnasium)開始建造,作為滬上最早的體育館,它的建造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促進了校園精神的形成。1919年1月19日,哈斯克體操館正式開放使用,提高了滬江學生對運動的興趣。1921年,學校開始招收女生入學,實行男女同校,開在華基督教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 天天要聞

哈斯克體操館

值得一提的是,1906年滬江大學還是上海浸會大學堂時,足球就隨美國教師一起來到了校園。當時的足球場場地簡陋,上面只鋪了一層煤渣,一遇到黃浦江漲潮或者下雨,整個足球場就會被淹沒。作為滬江大學最早的團體類體育項目,那時的足球比賽經常在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美國人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校長是教師隊進球的主力之一。在魏馥蘭校長和蓍荷福、葛學溥兩位教授的指導下,學校的足球隊越踢越好。

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 天天要聞

滬江大學足球隊

據史料記載,1912年11月2日上午,滬江大學足球隊與Wayland Academy Team of Huang-chow主場比賽,8:0獲勝。兩周後,與滬上強隊Harvard Medical School比賽,1:0艱難取勝。11月30日,與基督教青年會足球隊的比賽踢成平局。在1913年的足球賽季中,滬江大學足球隊2:1戰勝蘇州東吳大學(後沿革為蘇州大學),3:0戰勝了聖約翰大學(後沿革為華東政法大學),與基督教青年會足球隊依舊平局。1921年冬季,原校門口的池塘被填,變成足球場;1922年又填高了新購的東南方的低地,作為中學部運動場,這就是如今上海理工大學的運動場所在地。到了1926年,全校共有四個足球場。

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 天天要聞

原滬江大學校門口的池塘被填,用做足球場

1922年及1924年,滬江大學足球隊獲得東方大學聯合運動會冠軍,並且曾戰敗「全滬之華人錦標隊」。自此以後,滬江足球名譽響徹上海,各級學生踴躍參加足球比賽,直到抗日戰爭爆發,滬江大學校園被日軍佔領,師生們才被迫離開。

時光荏苒,2006年,在原滬江大學校址辦學的上海理工大學,得到國家教育部的認可,正式將滬江大學作為學校前身。位於楊浦區軍工路516號的學校大門一側至今還鐫刻著「滬江大學」四個字,以示留念。

小體鑒寶丨趁春日!和小體一起感受運動的能量場 - 天天要聞

上海理工大學軍工路516號校門

部分文:上海美國研究、上海楊浦、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

圖:上海美國研究、上海楊浦、上海理工大學檔案館、《滬江大學月刊》(1918)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文|吳鉤隨筆很多家長會陷入兩個極端:一個是把孩子當提線木偶,事事包辦;一個是「過早放手」,什麼都讓孩子自己決定。可事實是——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有主見、有方向、有判斷力,但不是讓他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獨自面對人生風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近日,鉛中毒話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作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屬元素,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最應關注的有毒化學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鉛?鉛中毒距離我們有多遠?如何防範潛在的鉛暴露風險?潮新聞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吳秀靜。「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較高鉛含量,長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