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莫言推出了最新戲劇作品《鱷魚》。
這本書發行當日,幾分鐘首印就宣告售罄,出版社連夜緊急加印,一時間洛陽紙貴。
與此同時,它也迅速登上了各大圖書暢銷榜單。
《鱷魚》里主要講述了貪官單無憚的故事。
單無憚本是前途無量的高管,卻因為貪污受賄,逃竄到了美國。
在那裡,他精心飼養了一條小鱷魚。
在他不間斷的投喂下,鱷魚越長越大,吃得也越來越多,最終也將他吞入腹中。
通過這部戲,莫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慾望與人性交織的世界。
正如他在書中所說,人的變質與墮落,根源於心中失控的慾望。
每個人心中的貪婪與慾念,都是一條會不斷成長的鱷魚。
你若放任它膨脹,遲早會被慾望吞噬,徹底淪為貪婪的野獸。

1
每個人心中
都藏著一條慾望的鱷魚
在書中,單無憚55歲生日時,生意人老黑送了他一條三十厘米長的小鱷魚。
這是一條奧里諾科鱷魚,極其昂貴,全世界僅有數千條。
它有個特性:
把它養在小柜子里,十年都長不大;但如果放進大魚缸,三年就能長成巨鱷。
而只要空間足夠大,它會一直長到六米長、一噸重。
人的慾望也像這條鱷魚,只要給它足夠的空間,它就會不斷生長。
主人公單無憚本人,出身貧寒農家,靠著勤奮和努力,被提拔為了幹部。
步入仕途後,經常有人帶著各種財物和禮品找他辦事。
剛開始,對於別人的賄賂,他一概拒絕。
後來有人勸他說,收一點又有什麼關係,不會出事的。
於是他就收下一些小額財物。
而等他嘗到了甜頭,他內心的貪念也就隨之水漲船高,再也無法抑制。
為了滿足私慾,他公然進行權錢交易,涉及的金額也越來越大。
在成為市長後,他甚至利用權力,貪污了數千萬的工程款。
最終他被人告發,只能狼狽地逃到美國,徹底斷送了仕途,並且每天擔驚受怕,始終活在恐懼當中。
被慾望沖昏頭腦的他,最終打爛一手好牌,落得了一個悲慘的下場。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鱷魚」,它可能是一件首飾、一套衣服,甚至一頓美食……
起初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慾望被勾起,你就會被它牽著鼻子走,最終任其擺布。
《神曲》里說:盲目的貪慾煽動著人們,到後來卻永遠使人們受著酷刑。
任由貪念蔓延,放縱慾求生長,前方等待你的,必將是無底的深淵。

2
離慾望越近的人
終將被慾望毀滅
在一次演講中,莫言曾講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年輕人,背著槍到沼澤地里打野鴨子。
起初,他是按照平時的量填充火藥,一槍剛好能打死一隻野鴨。
但是看著野鴨數量越來越多,自己打的卻這麼少,他內心非常不甘。
於是他就決定加大火藥的填充量。
果然,火藥添加後,獵槍的威力增大了,一次擊發可以打死了好幾隻野鴨。
年輕人非常興奮,為了打下更多的野鴨,他就不斷往槍里填充更多的火藥。
結果由於火藥裝載過量,引發了炸膛,年輕人被當場炸死。
現實中很多人也是如此,為了滿足一己之欲,不惜鋌而走險,得到了還想再要,拿到了就不願放手。
結果只能被慾望輕鬆拿捏,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明代文人劉基講過一個故事。
他居住在山上時,一天夜間有隻狸貓偷了他家一隻雞。
第二天僕人在狸貓鑽來的地方安置了捕捉工具,並用雞作誘餌,當晚就捉住了那隻狸貓。
狸貓的身子雖然被縛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緊緊地抓著雞。
僕人一邊打一邊奪,狸貓卻始終不肯把雞放下,最後竟被活活打死。
作家寇士奇說,人和慾望是相互鎖定的關係,慾念一起,就再也掙脫不開。
面對慾望的鱷魚,你處處放縱,步步退讓,它就會變本加厲、得寸進尺,最終將你套牢。
生活中,多的是輕易屈從於慾望的人;
有了車子還想要別墅,為此不惜借錢貸款,結果債務越滾越多,無力償還;
有了財富還想要權力,於是出賣底線和良知,最後或鋃鐺入獄,或家破人亡。
所謂慾壑難填,想要的越多,越是會被拽入慾望的泥沼。
追逐太多,必將深受其累;不懂知足,註定招來禍端。
任憑慾念蔓延,只顧享一時之樂,最後毀掉的,卻是你自己。

3
跟慾望保持距離
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伊索寓言》里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生活中誘惑叢生,我們時常面臨內心的考驗與選擇。
不懂得節制和約束自己,很容易在貪婪中迷失方向,最終因小失大。
在慾望面前,越懂得剋制的人,最後收穫的反而越多。
莫言出身貧苦,但內心卻保持著一份清醒自持。
在他成名之後,曾有富豪宣布要無償贈與他一套北京的別墅,價值上千萬元。
還有很多企業家,極力邀請他擔任自家公司的品牌代言人。
並表示,只要他允諾,想要多少酬金,都由他自己來定。
面對唾手可得的財富、豪車、洋房,莫言全都乾脆地拒絕了。
他心裡知道,物慾過多,只會擾亂內心,妨礙自己的創作。
所以多年以來,他一直保持著簡單的物質生活,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
央視有次去採訪他,發現他的碗里居然只是窩窩頭加稀飯。
記者驚詫不已,莫言女兒卻解釋說:
父母是經過很苦的日子過來的,現在依舊保存著樸素的傳統。
物質的簡單,使得他能夠專註於文學創作,構建著自己的文學王國。
從茅盾文學獎,再到諾貝爾文學獎,他一步步登上了當代文學界巔峰。
叔本華說,人是慾望和需求的化身,是無數欲求的凝結。
這世上,總有放不下的貪慾,總有求不完的外物。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慾望,哪怕拼盡全力,你也永遠只是個輸家。
想要戰勝慾望,唯一的途徑,就是控制它、駕馭它,最後遠離它。
放下那些求而不得的念頭,停止永無止境的追逐。
降低需求,懂得知足,當你和慾望保持距離,才能活出真正富足的人生。
▽
莫言在《鱷魚》里說,人由慾望組成,但過多的慾望,卻是毀滅一切的魔鬼。
說到底,人不過就是充滿慾望並受慾望驅使的動物。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被慾望支配的時候,但當我們回頭看時會發現:
縱慾帶來的滿足與快樂,都是暫時的;但慾望滿足後的代價卻是慘痛的、永久的。
讀懂這本書,學會對慾望進行修剪,永遠保持一分簡單與清醒。
摒除了物慾的紛擾,遠離心中的鱷魚,你才能收穫身心的解脫,活得輕鬆自在。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