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2023年07月31日16:32:03 育兒 1675

對於父母來說,養孩子生孩子除了希望孩子平安健康之外,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老有所依。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對「孝」這個詞出現偏差,很多人認為孝就是給父母錢,讓父母衣食無憂,有的人認為節假日回家看望一趟父母就是孝順,甚至有些人打著對父母孝順的借口,陪在父母身邊,只為了名正言順的啃老。

這些現象或許很多人都沒有察覺,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多數父母還沒有意識到。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蔡女士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年輕時喪偶,一個人撫養兒子長大,後來兒子結婚,蔡女士將所有的積蓄和退休金拿出來,給兒子買房準備彩禮,蔡女士覺得兒子以後肯定會對自己好,最起碼老有所依。

然而自從兒子結婚後,很少對蔡女士關心,就連春節兒子也沒有回來陪蔡女士。知道兒媳有了身孕,兒子才將蔡女士接過去,那也是蔡女士第1次進兒子的家門。蔡女士並不是兒子孝順,要給他養老,而是他過來照顧兒媳。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後來孫子出生,蔡女士也成了免費的保姆,除了照顧孩子,蔡女士還要洗衣服做飯,幾年後孫子上幼兒園,蔡女士的任務也輕鬆起來,除了逛街就是接送孩子。然而前段時間兒媳婦給蔡女士幾萬元,感謝蔡女士把孫子養大,並且告訴蔡女士,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不需要她照顧,可以回老家安度晚年了。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蔡女士說自己老家的朋友都搬出去了,回家後自己也是一個人買菜做飯,兒媳見狀,知道蔡女士不願意回家,於是也沒有給他好臉色,直接說自己的爸爸媽媽身體不好,想過來一起生活。並且把話說的很難聽,說蔡女士老家房子很大,一個人生活很舒服,沒有必要和他們擠在一起生活。

聽到這蔡女士也是氣的不輕,兒媳還有個哥哥。岳父岳母身體再不好,兩個小時的路程也來得及,況且岳父岳母有兒子,現在卻要讓自己的兒子來給他們養老。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蔡女士本來以為兒子會站在自己這邊,卻沒想到兒子在旁邊竟然給自己講起了「大道理」。

蔡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兒子和兒媳「拋棄」了。

出現下面這4種不孝行為,請一定重視。

01、用道德「綁架」父母

現在的年輕人都希望把事業放在第一位,同時還希望兩個人有自己的小天地,結婚後有了孩子就把孩子扔給父母照顧。只要父母有不願意就會抱怨,最後父母也不得不幫他們照顧孩子。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02、「廢物式」養老

子女認為只要讓父母衣食住行無憂就是最好的享福了,然而他們卻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有些老人就是吃愁都不愁,但就是感覺沒有存在感,整個人也很頹廢。

能夠讓父母被人需要讓他們感到存在感,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這才是孝順。所以「廢物式
」的養老要注意了,關愛老人一定要找到合理的養老方式。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03、不斷「壓榨」父母

有些子女就像吸血鬼一樣黏在父母身上,父母給的錢揮霍無度甚至還想著父母的退休金。逼著自己的父母給自己買房子車子,如果不滿足就哭天喊地。

就因為老人疼愛自己的孩子,所以一再的忍讓和寬容,導致子女更加的囂張自私。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過分,很多父母還樂在其中 - 天天要聞

04、讓父母償還債務

生活中孩子外面闖禍了,父母都會對孩子負責,並且還要拿出養老錢給孩子堵窟窿,甚至還不上債,只能逃走,以免債主要挾自己的孩子。

長輩不要一味的去滿足孩子的需求,有時需要理智,薄情一點。子女的新型不孝,一定要遠離,這樣自己才能夠享受晚年。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會選修「社會第一課」,湧入勞務市場尋找兼職。但部分企業卻趁機欺「生」,讓應聘者頻頻掉入求職陷阱。說多了都是淚。一些學生想用稚嫩的肩膀分擔家庭負擔,鍛煉提升自己,沒料想,錢沒賺到,卻先遭到了「社會毒打」。有的老闆把暑期工當免費工,借故剋扣工資;有的企業掛羊頭賣狗肉,說是招聘影院檢票員...
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舉辦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 - 天天要聞

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舉辦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

籃球操開場秀表演。  本報訊(見習記者 孫佳敏 通訊員 劉凱 文/攝)近日,清徐縣徐溝鎮喜洋洋幼兒園以「迎籃而上 追求卓越」 為主題,舉辦第四屆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籃球活動推進體教融合,助力幼兒身體素質提升。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 天天要聞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那些自信大方、陽光樂觀、學習穩定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而那些總是膽小內向、情緒不穩的孩子,家庭氛圍多半不怎麼理想。孩子是什麼樣子,家庭往往早已寫下答案。一切教育,從家庭開始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墳的風水與家族興衰常被賦予神秘聯繫,民間流傳的「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便是典型例子。這句俗語表面指墳墓土壤顏色與財運的關聯,實則暗含古人自然觀察、五行學說與倫理觀念的多重交織。要探究其真實含義,需從民俗學、地理學及歷史背景等多維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 天天要聞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緒,宛如手中可調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緩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張等待繪製的畫卷,色彩與構圖皆由你決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劇情走向全憑你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