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身背二十多條人命,但刀下鬼卻無一良民,反彰顯他的英雄本色

2023年03月18日23:12:10 育兒 6269


武松身背二十多條人命,但刀下鬼卻無一良民,反彰顯他的英雄本色 - 天天要聞

武松是個直人,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做事只憑一股子氣。他幫施恩重奪快活林之後,就被張都監請去了府上。

那張都監卻憋了一肚子壞水,他說自己身邊就缺個同生同死的梯己人,問武松是否願意成全他。

武松自從在景陽崗一戰成名後,自信心大增,個人確實有些膨脹了。巨大的名譽在他內心所掀起的波瀾確實不小,英雄的光環所持續的效應一直在繼續,直到他去世。

武松這人有個毛病,那就是絲毫不能虧欠別人,也可以說是他的原則。為了這個原則,他吃了不少苦,差點把命都搭上。

與潘金蓮交往,對她尊敬有加,對於她的非分之想,把握有分寸,但結果如何呢?潘金蓮翻臉不認人,居然謀殺了他的親哥,在司法走不通的情況下,他以天道的方式結果了潘金蓮、西門慶。

與宋江交往,受了宋江幾句貼心話和幾兩銀子,又結拜了兄弟,這就算是受人恩惠了,嘴裡心裡一萬個不願意招安,但身體卻很誠實,最終還斷送了一條胳膊,算是還清了宋江的人情。

武松身背二十多條人命,但刀下鬼卻無一良民,反彰顯他的英雄本色 - 天天要聞

與施恩相交,來到孟州牢城,先是免了殺威棒,之後又被好吃好吃喝相待,如此不明不白受人恩惠,武松是不幹的,結果施恩一提出他的要求,武松便爽快的答應了,二話不說就去幫他教訓了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

這回輪到張都監了,一聽張都監要拿他當梯己兄弟,武松感激到立馬下跪言謝,我們看著都不像武鬆了。

在手刃西門慶、潘金蓮之後,由於他原始的身份和現在囚徒的地位,使他在官家面前始終低一頭。

所以,張都監對他的所有示好,武松都把握著分寸,甚至有時會露出一絲靦腆之態。

比如,過中秋張都監邀請他一起坐下吃酒時,他只「斜著身子坐了」;當面對張都監的婢女玉蘭時,他也顯出幾分羞澀。

在張都監府上,武松受到了如家人般的待遇,又是請他一起過中秋,一起喝酒,還把府上的丫鬟許配給武松。

更為關鍵的是,有人求武松辦事,他又去求與張都監,最後竟都允了,而且從中還賺了不少錢財,什麼金銀、財帛、段匹等物。可以說,在武松心中,張都監也是他的恩人了。

對於這樣的恩人,他又怎能吝惜自己的報答呢?所以,一聽到後堂有人喊「有賊」,他便在心裡衡量了一番:

「都監相公如此愛我,又把花枝也似個女兒許我。他後堂內里有賊,我如何不去救護?」武松獻勤,提了一條梢棒徑搶入後堂里來。

武松身背二十多條人命,但刀下鬼卻無一良民,反彰顯他的英雄本色 - 天天要聞

衡量之後,武松毫不猶豫地跑出來抓賊,結果哪知人家都是在挖坑,讓他往裡跳呢?

所以,後來當武松得知,這是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的害人伎倆後,心中的怒火就再也不能平息了,他必然要大開殺戒。

武松是一個單純而又正直的人,從無害人之心,別人投我以桃,我必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種美好的儒家思想他也有,曾經也是一個傳統到骨髓里的人。

但現實又是如何呢?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我用拳拳之心對待這個世界,以一己之力除掉危害百姓的猛虎,以一己之力為兄長復仇,以一己之力替施恩打抱不平,對於良善,他從未放棄追求,奈何現實總是將他的善良踩在腳下呢?

武松身背二十多條人命,但刀下鬼卻無一良民,反彰顯他的英雄本色 - 天天要聞

對於這一點,武松是想不通的,他也不可能想通,一個底層平民,沒讀過什麼書,對於時代所賦予的司法公平,他也去照做了,遵從了,他不是來孟州服刑了嗎?

但他又得到了什麼呢?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利用被陷害,所有之前的一切,在這一回中化為了他全部的憤怒,這憤怒是對世道不公的憤怒,是對人性的失望之怒。

他不是讀書人,他的抱負沒有那麼偉大,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也不會想著去尋找一個桃花園,過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更不會像李白杜甫宋江那樣,奮筆疾書寫首來詩宣洩個人情緒。

他的世界裡並不嘈雜,處理問題也不複雜,簡單粗暴,是非分明,殺人償命

在處理武大郎的問題上,他是走了司法程序的,但沒用,最後也就要了兩條人命,王婆他還是放過了。

但這次不一樣了,武松這回一人前後屠了十九條命,眼都沒有眨一下。這一次是武松人生的大轉折,更是他對無道世界的全力宣洩。

在經歷了人生重大變故之後,武松也徹底換了一副形象,以頭陀身份行走於江湖,這是他對過去人生的告別,也是另一種人生的開始。

武松身背二十多條人命,但刀下鬼卻無一良民,反彰顯他的英雄本色 - 天天要聞

在此之後,作者特意寫了一處閑筆,就是武松在蜈蚣嶺殺了飛天蜈蚣。這一情節實際去掉也是可以的,但為何又多此一筆?

依個人理解,武松依然沒有放棄嫉惡如仇的本性,武松打虎的公信力依然有效。飛天蜈蚣並不是什麼好鳥,殺了他也是為民除害,實際仔細推敲一下,武松刀下幾乎沒有冤魂。

潘金蓮和西門慶就不用說了;飛天浦四位公人也不冤枉,那是謀財害命之徒;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有哪個是冤殺的呢?

可能有人會說,血濺鴛鴦樓除了上述三位,還有十二口人,甚至包括他的未婚妻在內,難道他們都該死嗎?

其實在武松眼中,這些人與張都監都是一夥的,不論身份地位高低,都已成了他的仇人。事實上也是如此,那丫鬟玉蘭睜眼說瞎話的害他上當,難道她死得冤嗎?這是立場問題。

武松身背二十多條人命,但刀下鬼卻無一良民,反彰顯他的英雄本色 - 天天要聞

當然,在官府看來,就連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死得都冤,所以,武松也將俗世走到了盡頭,再無回頭路。

如果說林衝上梁山的「逼」體現在對官僚體制的牽制,那麼武松被逼上梁山則體現出一個底層對公平正義的反向追求。

武松是一個講義氣的個人主義者,一個孤獨的民間英雄。他與魯智深有著本質的區別,魯智深從一開始就是沖著救濟蒼生去的,而武松不是,他就是為了在人世間堂堂正正的活著,不受鳥人鳥氣。

所以,魯智深與佛有緣,而武松只做了一個頭陀,因為他的一生是用苦難成就的。相比林沖,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武松一生值得。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都是苦命的孩子,不要互相瞎較勁 - 天天要聞

都是苦命的孩子,不要互相瞎較勁

近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則小新聞,值得認真看一看和想一想。一個小區門口,外賣員因送餐被攔,與小區保安發生衝突,爭執升級後,保安拔走了電動車鑰匙。警察趕到現場後,面對兩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並沒有簡單調解了事,而是講了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這位民警說,「這麼熱的天,你們在較什麼勁?」轉而對保安說:「你才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