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花
1、
養娃7年,面對小神獸,常常爆炸,時而治癒。我越發覺得,教育娃這件事,越是苦大仇深,越是沒有效果,越是嘶聲力竭,越是迎來叛逆對抗。
好的教育方式,是用腦而不是使蠻力。
想起最近的一件小事,女兒喜歡騎著滑板車在家裡的各個房間穿梭。一次,我在書房正忙著,肚子餓得咕咕叫,喊女兒幫我拿麵包,她卻說「我才不幹」。
老母親好心酸,忽然靈機一動,對她說:「請問,你是快遞員嗎?我買了一個快遞,你可以幫我拿來嗎?」
一聽「送快遞」她就來勁了,忙問「什麼快遞」,我說「買了麵包」。於是,她騎著滑板車呼嘯而去,一分鐘內就把麵包送到我面前。
這就是遊戲化的引導方式,讓孩子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做事。
遊戲化育兒,是對父母腦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首先,挖空腦袋想出一個遊戲,非常考驗父母的腦力,尤其是平常做事一本正經偏嚴肅的父母,不太擅長做這些事,能頻頻想出遊戲玩法的父母,基本可以斷定他本身就是一個幽默、好玩、充滿好奇心的人。
其次,陪孩子玩遊戲就不用說了是一件體力活,懂得都懂。
此外,我的感受是,不管是想遊戲還是陪孩子玩遊戲,對父母情緒、能量的要求很高。一般在我情緒較低落,情緒電量不足時,我是沒辦法興緻勃勃陪孩子玩的。
總體而言,遊戲化育兒是個好辦法,只是費神費腦費力氣,也是事實。
2、
沒電量陪孩子玩遊戲時咋整?這不,還有繪本。
我家女兒今年上一年級了,應該讀一些少兒讀物了,但我現階段陪她讀得最多的還是繪本。
這裡有我作為老母親的一種補償心理,此前幼兒園時期孩子住在爺爺奶奶家,每到周末我才回去一次,所以內心覺得陪伴不夠,繪本讀得自然也不夠多,所以就繼續補課。
事實證明,孩子真的很喜歡讀繪本,尤其是我講得繪聲繪色時,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讀上半小時就是一瞬間的事。
我認為,一個孩子不可能憑空喜歡上閱讀,而從繪本開始是個好辦法。繪本的顏色絢麗,故事有趣,腦洞奇特,從讀圖、讀短故事,接著再慢慢過渡到讀字,讀長故事,讀少兒讀物,這是一條行得通的路。
繪本里有童真,有樂趣,有腦洞,當然,最重要的引導和教育,一定是有的。
我最近給孩子入的是《西西家族成長日記》,這是一套「保護自己」主題的繪本,一套四本,分別為:
《交通安全小標兵》,講述交通安全。
《廚房歷險記》,講述居家安全。
《抓小狗的怪獸》,講的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隔壁家的「巨無霸」》,講的是面對霸凌,學會說不。
適合3-6歲,我家一年級7周歲也適合,可以帶孩子讀,識字多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讀。
主題算是老生常態,難得的是這套繪本很有自己的特色:
1、主角形象鮮明:以西西家族7隻小狗為主角,外加一隻小貓。翻開繪本的第一頁就可以看到這些成員介紹,每一本繪本重點圍繞其中幾個展開。
比如,《廚房歷險記》講的是五妹綿綿西的故事,她的性格特點是善良愛哭,愛耍賴愛撒嬌,這一本的話題是「廚房安全」,講的是綿綿西對廚房充滿了好奇,趁家人不在,偷偷溜進廚房煮飯,結果遭遇被辣椒辣到,鍋里冒黑煙,打翻油瓶,滑倒在地等危險事件。
故事最後,家人們回來幫忙,兄弟姐妹一邊幫忙收拾廚房,一邊引出廚房安全的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動物形象不是虛構的,大多來自於真實的動物形象。這就要說到這本書的主編其實是明星孫儷,她除了演戲,還堅持親子閱讀,早在2020年,她就主編過一套繪本《陪你長大》。
她主編的這套《西西家族成長日記》,取材於他們家領養的流浪動物,多隻狗和一隻貓。孫儷將這些動物擬人化後,還融入了她的孩子等等、妹妹,以及她本人和鄧超的一些性格元素,最終編成了這套有趣生動的繪本。
2、畫面好看,動物形象可愛,繪本色調柔和。
我帶女兒讀國外的繪本時,她常常吐槽,「媽媽,這個人怎麼這麼丑?」確實,國外的有些繪本的人物或主角形象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而這套繪本的動物形象就很可愛,溫溫柔柔,胖嘟嘟的可愛感。
而且主色調是綠色系,對眼睛很友好。繪本整體的色調也偏柔和,近似馬卡龍色系的,很好看。
3、故事跌宕起伏,在曲折的故事中完成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
好繪本一定是好故事。這套繪本的每一本都有一個好故事。
其中《抓小狗的怪獸》講述的是三妹西西布很好學,對外面的危險全然不止,二哥鬧鬧西說 「外面有怪獸專門抓小狗賣到黑市去」,西西布不太相信,抱著一本小百科去探究。
就在它研究的路上,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被抓走的歷程。所幸,故事最後,西西布得救了。
我給女兒講這個故事時,她經歷了開始的輕鬆,到中間的緊張,到西西布被救的那一刻,我感受她終於鬆了一口氣。
當我給她講完一遍後,她吵著還想聽第二遍。自己一個人時,也會去翻看,去感受西西布遭遇危險的緊張。
回到文章開頭,我們說對孩子的教育,不靠嘶聲力竭,苦口婆心也未必能拿到好效果,而在繪本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孩子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對於我這樣的懶媽媽來說,讀繪本是解放腦力的,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遊戲,也不需要又蹦又跳跟孩子玩,講故事的這點力氣咱還是有的。
最關鍵的是,讀繪本真的非常有助於培養親子關係,給孩子讀繪本,就是帶著孩子一起去經歷這些曲折的故事,一起滿懷大笑,一起從緊張到放鬆,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感情。
育兒博主年糕媽媽也說起過,她創業很忙,陪孩子時間有限,常常靠講繪本培養與孩子的感情。她的做法是拿出一些繪本,獨屬於她與孩子兩人,在這種「私密」「獨有」的過程中,建立起與孩子的親密和互動。
這也是為什麼我家孩子一年級了,我不急著馬上給她讀很多少兒讀物,現在還是會讀大量的繪本。
因為書可以讀一輩子,但讀繪本的時光,也就那麼幾年,當然要抓住,讓這份獨屬於父母與孩子的閱讀時光,走得慢一些,讓親子關係穩固一些,再穩固一些。
以我之見,陪孩子讀繪本,既是教育孩子,也是親子陪伴,大人也常常能讀出一種療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