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陽光,眼中就會有風景。
給孩子犯錯的權利:讓孩子像個孩子
讓一個孩子變得膽小怕事,那就剝奪他的「試錯權」吧。
如果孩子一旦犯了錯就遭受批評、打罵,那麼他以後就會喪失探索的慾望,成為一個看大人臉色的「乖小孩」。
應該放手讓他們從試錯中去獲得經驗教訓。
當孩子發生過失或者犯了錯誤時,父母不應給予過多的批評,而應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後果,從而引起孩子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
孩子學會試錯,人生才能走對。
父母在安全範圍內適當放手,不以「為你好」的名義操控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在一次次探索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給孩子無條件的支持:讓孩子專註於自己所愛
孩子會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感到高興。
比如找到喜歡做的事情,幫助朋友或同學,管理自己的時間,制訂活動計劃,加入喜歡的團隊或組織。
如果孩子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那他快樂的指數會翻倍。
專註於自己所愛,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帶來的回報是無窮大的。
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父母能為孩子的熱愛高歌鼓掌,這是對孩子來說極大的鼓勵。
給孩子樂觀的心態:讓孩子處在逆境仍心懷希望
樂觀的孩子,運氣一般都不會差。
如果父母面對生活積極向上,永遠能看到事情雙面性,遇到困境積極尋找出路,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會被這種樂觀的態度所感染,不會輕易產生悲觀情緒。
相比完美的父母,孩子更需要樂觀的父母。生活即便有很多困難,在孩子面前,我們也要剋制,學會微笑,反反覆復地說「沒問題,一切都很好。」
給孩子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體會親密關係的溫度
一位教育家曾說:「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夫妻關係決定一個家庭的溫度。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親密關係的範本,這會影響其未來與伴侶的相處模式,更懂得愛自己、愛他人。
有研究發現,與離婚相比,父母經常爭吵更危險,與和諧家庭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更容易情緒不穩定。
離異家庭的孩子不一定不幸福,只要夫妻雙方保持應有的體面,相互尊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就可以。
給孩子美的感受力:讓孩子對生活充滿無限的熱情
不要因為急著趕路,而忘記出發的初衷。想要成為幸福的人,就去靠近美好的事情。
生活處處存在美,我們要引導孩子去發現美,創造美。
路邊的一束花,草叢中的一隻蝴蝶,日落時的一抹晚霞……都是孩子駐足觀賞的美,唯有安靜地守護,才不會打破這份動人的美。
父母創造儀式感,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
童年被重視的孩子,將擁有強大的自信和底氣。
有了父母給予的信任感、安全感、儀式感、接納、樂觀這5個成長能量,一個孩子走到哪裡都會釋放幸福力,他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內心豐盈、生活充實。
來源:新華社
山西畫報忻州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