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2022年10月10日20:20:38 育兒 1368

前段時間,解放軍在寶島台灣附近海域進行聯合演訓,全球矚目。在新聞聯播中經常聽到一些方位詞和坐標,例如台灣海峽台灣島以東,東經北緯四點連線之類,具體到底是在什麼區域?不止孩子,可能很多大人都會犯嘀咕,分不清楚。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生活中學點地理知識太重要了。假如一個人分不清東南西北,不了解中東北非,巴爾幹,不止看新聞聯播會懵,日常生活也可能找不著路。


其實生活中「路痴」的人並不少,不僅是孩子,很多大人也是這樣。


出了小區,哪是東門,哪是南門?不知道。

去國內外旅行,弄不清路線。

太陽從哪升起,從哪落下,說不清楚。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有媽媽說:我是路痴,不想讓孩子也路痴,怎麼辦?


那就儘早培養孩子的地理思維!


孩子的方位感,乃至孩子的地理思維,如何培養呢?


第一,多帶孩子去外面看看。世界在孩子眼裡,很抽象;視野常常局限於所在的城市,社區,房子里。所以,帶孩子真正了解這個世界,要多去旅行,看名山大川,看各地風土人情。看得多,懂得多。


第二,一起讀書、看報,了解天下事。在我家客廳到卧室的走廊上,掛了中國和世界兩幅地圖,我還訂購了一份《參考消息》報紙。當世界某地出現熱點事件,我和孩子一邊讀報,同時走到地圖旁,了解它發生的地點、周邊情況。例如,烏克蘭危機發生後,一起去看了解基輔克里米亞半島


一個人的世界觀,決定了他的人生觀;而多增加地理知識,會增加孩子觀察世界的視野,廣度。


第三,早點學一點地理知識啟蒙。地理,屬於文理兼備的學科,又與歷史、生物都有關係。從小開始培養地理思維,未來地理課成績不在話下,而且孩子的視野,綜合分析判斷能力都會有所提高,受益是終身的。



之前看到一個北大學霸,分享她高考制勝經驗說:從小接觸地理的孩子,未來選歷史+地理+生物,特別容易考出高分,而且選擇專業的餘地也相對自由。


不過,地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綜合性學科。如果少了具體有趣的講解,會變得很枯燥,會打消一些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我一直給娃尋找他可能感興趣的有趣的地理啟蒙書。


比如今天分享的這套地理思維啟蒙書——


《有趣的地理知識又增加了》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這是一套由地理專家審定力薦地理遊戲書8大主題,100+遊戲/謎題/找一找/畫一畫,讓孩子在玩光中推理、觀察,從而訓練地理思維。


這8冊書,一共有8大主題,將孩子日常接觸到的、好奇的地理知識,揉碎開一步步去講解:


《這就是地圖》《這就是方向與方位》

《這就是山脈》《這就是河流》

《這就是地球》《這就是地形》

《這就是火山》《這就是地震》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這8大主題,涵蓋的知識點豐富,都是孩子地理課要學的知識點,用一種趣味的方式講述。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看看書的內頁,大開本,【科普知識】+【趣味遊戲】組合在一起,圖文並茂。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它有100+趣味遊戲——拼圖、填色、連線、畫圖、問答,活躍手和腦,增強記憶,培養地理興趣。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比如講「高原」,比喻成蛋糕,高原表面,高高低低,周圍邊緣直上直下。孩子會看見這樣一個「山水繪圖」,需要細心觀察,才能找到高原。



知識點環環相扣,講完高原,接著就是認識平原,孩子看到這會知道平原的優勢。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推薦這套書?


建立地理思維,從認識地球開始!

孩子要建立地理思維和世界觀,循著古代哲人的角度,先認識地球是關鍵的一步。


孩子頭腦中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在《這就是地球》中,我們帶孩子認識地球。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如果地球上沒有水,就會變成這樣…


但在古代人眼裡,沒有科學觀測工具,他們對地球的認識是什麼樣的?


古代人有四種設想,是不是很有意思?猜一猜,哪一個是古代中國人的猜想?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A!!!


第一個:天圓地方,古代中國人的世界哲學,由此衍生了人的世界觀。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眼裡,地球像是一個皮球,五顏六色,即皮球表面的山脈,河流,平原等。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比喻非常貼切呢!


不得不佩服哲學家的想像力和推理力。孩子在思考世界時,也可以啟動天生的大腦。


地球是球形?孩子還可以找更多的事實,去支撐這一結論呢。


有人看輪船的桅杆——船越來越近,船體更大。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有趣的是,居然有人其實是看不到北極星的?在這裡你會get一個新知識:澳大利亞看不到北斗七星呢。原因是,他們在南半球,所處緯度是高緯度,因此看不見。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還會給孩子提出問題:麥哲倫全球航海之後,跨過各個大洲大洋和海峽,真的得出地球是圓的嗎?並不一定。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只有在1968年美國阿波羅8號的航天員,從月球軌道拍攝了地球的第一張彩色照片,人類才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地球是實實在在的球形。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直覺猜想--看船帆、看星星--環球旅行--宇宙飛船到太空觀測,才真正認識了它的「真面目」!


我們的孩子,也會從這一探索過程,真正建立地理思維。


這一本書里,還講到了地球的上和下,引力,經緯線,地球儀,如何在生活中發現經緯線。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系列的地理知識點:


比如——


地球「腰圍」有多大?40075.02千米呢!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會騙人的地圖」,格陵蘭島為何這麼大?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娃可以自己動手繪製「地圖」:學習投影和比例尺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以上所有的知識點,都在《這就是地球》中,讓孩子認識地球,增加有趣的地理知識。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將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

有利於培養孩子「地理思維」

這套書很有創意,讓孩子用「地理思維」去學習。


首先,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好懂。


比如說,像什麼「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老師不斷劃重點,然後死記硬背,痛苦又無奈!


這個書出了一個簡單的好方法!伸出你的一隻手,握成拳頭,就會發現山的基本形態就在你的眼前。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抽象的知識一下子形象化,孩子能快速知道,它們各自的位置在哪,一下子就能理解,根本不需要去背。


第二,互動小遊戲+動手做,讓難點突破。


比如,七年級就要學的「等高線」,很多孩子都覺得難以理解。在歷年的地理卷中,看到一張密密麻麻的線條圖,要求找出地形部位名稱。家長帶孩子試一試?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哪是山谷,哪是山頂,哪是陡崖?是不是看懵了?你知道怎麼選嗎?


很多孩子都在這裡丟分!


如何幫孩子讀懂「等高線」地形圖,這套書里有絕妙的方法。


看下面的圖片,從等高線特徵-作用-方法,讓孩子動手用土豆來理解這個知識點。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首先,把土豆削成山的樣子,要有基本的五種山體部位。


其次,把土豆模型切成不同的片,做記號。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最後,一片一片的描繪輪廓,就有等高線地形圖了!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用這樣直接動手互動的小遊戲,孩子更能理解知識,主動思考,手腦並用進行解題,訓練地理思維能力。


自從玩闖關遊戲學地理,娃的方位感和世界視野都不一樣了 - 天天要聞


更重要的是,遊戲+知識結合,真正的玩中學,孩子願意看,主動吸收知識,何愁地理學不好呢?讓孩子每天邊看邊學,這不比去逛樂場有意義得多?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莫言曾在採訪中說過,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卻總能在縫補衣服時哼著小曲兒,在田埂上種菜時講著故事。這種骨子裡的鬆弛感,讓他貧瘠的童年長出了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