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沉迷手機是手機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唯獨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其實,孩子沉迷手機只是一個表象,背後反映出的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比如,父母總是控制孩子,命令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一旦孩子反抗,家長就打罵呵斥,慢慢的,親子關係就變了,孩子不再相信父母,父母覺得孩子叛逆了。其實,哪有什麼叛逆,不過是孩子不想按照父母的標準去做而已。
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家裡環境不溫馨,孩子回到家,感受到的都是冰冷,家人之間也缺乏溫情,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向外尋找溫暖,而手機就是最好的容器。
再比如,孩子在學校壓力特別大,現在的初中高中生真的很辛苦,一天要十幾個小時學習,回到家父母還是讓孩子學習,互相之間沒有別的話題可聊,那孩子就會覺得很煩躁,在他看來,父母喜歡的是學習,是成績,而不是他
但無論哪種,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原本,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是互相尊重的、關心的,彼此關愛的,父母心疼孩子辛苦,孩子也心疼父母不容易,他們之間有說有笑,什麼都可以聊,家裡充滿歡聲笑語。當孩子受到欺負了,父母會毫不猶豫站在孩子一邊,當孩子成績下降了,父母會和他一起,查看是哪裡出了問題,然後共同努力。
而不是,當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得到的是:活該,人家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偏偏欺負你,肯定是你做錯了;當孩子成績下降,回家得到的是指責和打罵:我天天供你吃供你喝,你就考這麼個熊樣?你對得起我嗎?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是豬嗎?;當孩子想玩會兒手機,你卻說他:你就知道玩,有那個時間不能做幾道題背幾個單詞嗎?你看看你那成績,怎麼還有臉玩,知不知道還有一年就要中考了,考不上高中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
好多初高中的孩子給我留言,說自己活著太痛苦了,父母除了說學習就沒有別的,在家管得特別嚴,而且,一旦成績下降就打罵,自己真的感覺不到任何家庭的溫暖,不知道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說實話,每次看到這樣的留言都會很心痛,這樣的孩子,已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而他們的父母,竟全然不知。可見,彼此之間的關係該有多差,連基本的關心愛護可能都沒有了。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的陪伴、尊重和付出,以及無條件的接納,充分的愛和自由,一定會收穫一份良好的親子關係,而到了青春期,有之前的親子關係做基礎,即使遇到問題,彼此也能共同面對,一起往前走。而不是鬧得雞飛狗跳,讓生活一地雞毛。
親子關係是在一件一件小事中,慢慢建立起來的,同時也是在一件一件小事中,一點一點瓦解的。
經營親子關係就像情感賬戶,你只取不存,就不要指望裡面有餘額。
我一直認為,關係大於教育,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好了,真的不用教育,因為,那時候,你說的話孩子都會聽,他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相信他們會愛他,接納他,尊重他,無論他考得好還是不好,無論他是不是和別人鬧矛盾,他都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孩子,他們會永遠支持他,相信他,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撐,那個家,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溫馨的地方,是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想回來的地方。
有這樣美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會叛逆嗎?會沉迷手機不可自拔嗎?會離家出走嗎?會抑鬱自殘嗎?都不會。
所以,各位家長們,與其天天管著孩子,讓孩子這樣那樣,不如從小就經營好和孩子的關係,這件事做對了,你和孩子都會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