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

2025年04月04日09:05:13 育兒 1435

編者的話

又到一年清明時。在孩子們心中,長輩那斑白的頭髮和慈祥的笑容,是兒時最溫暖的記憶。珍藏著溫馨回憶的光碟、儲存著愛的信息的手機,都是長輩與孫輩之間愛的連接。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聞

爺爺的光碟

一七一中學初三(6)班 劉予馨

「咱們家的舊東西也該收拾了!」媽媽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卻讓我找到了記憶深處的寶藏。在翻箱倒櫃收拾舊東西的過程中,我發現一疊光碟,抽出幾張,封面上的字依稀可見:欣欣兩歲時的溫馨生活。我拿著光碟的手有些顫抖,眼前有些模糊,大腦里卻呈現出一幅幅清晰的畫面:一個兩歲的女孩好奇地東張西望,蹣跚地走來走去,還不時用稚嫩清脆的語調呼喚著什麼。而在她身後,一位老人面帶慈祥的笑容,手持攝像機,將這美好的時間定格。

老人就是我的爺爺,可惜七年前,我和爺爺天人永隔。爺爺在世時喜歡攝像,尤其喜歡為家人錄下生活中平凡而珍貴的瞬間。這一堆的光碟便是爺爺記錄下的我們的溫馨生活。我隨手又抽出一張,上面用雋秀的字體寫著:欣欣第一次參加舞蹈比賽。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周六的下午,六歲的我穿著粉紅的小裙子,興奮又有點膽怯地站在候場的隊伍里,從來沒有上過舞台的我,低著頭,輕輕捏著裙子的邊角,心中充滿忐忑。

「自信點!我給你看一段錄像吧!」爺爺把攝像機伸到我面前,按下播放鍵,屏幕上出現一個小女孩,隨著音樂聲利落地旋轉,輕盈地跳躍,手高高地伸出,腿穩穩地抬起,像一朵小花在音樂的陽光中輕輕搖曳。我一時竟看呆了,這麼落落大方,是我嗎?是我吧!是的,是平日里刻苦訓練的我。沒想到,爺爺竟然用鏡頭記錄下了我日常訓練的點點滴滴。看到這段錄像,我頓時打起精神,充滿自信……

手捧著那一疊光碟,看著光碟上一個個用心寫下的標題,想著曾經有那麼一個人一直默默地注視著他所愛的外孫女,我就感到無比幸福。

我是爺爺風塵僕僕的人生中用心栽下的一朵花。我深知,爺爺對我的期望就深藏在這一疊光碟中,那裡有一個又一個愛的細節。看到這些光碟,我就會回憶起和他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會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愛,勇敢地踏上未來的人生路。

指導教師 趙彧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聞

那張長椅那段情

北京市忠德學校初一(2)班 王晨依

一天放學後,我和往常一樣,坐在了公園的長椅上。陽光是那麼明亮,那麼溫暖,彷彿照進了我的心裡,照出了我和爺爺的影子。

那時我剛上小學,每天放學後作業很少,便經常跟爺爺一起出門散步。習習的秋風從我和爺爺身邊拂過,我看著腳底下的影子,一邊走一邊去踩它,覺得十分有趣。爺爺的身材很高大,略微稀疏的頭髮覆在他腦袋上,微風一吹,便隨風飄動。他的手也很大,在他的手掌里,所有的事物都顯得那麼小。他牽著我的手,繞著公園走,我體力很差,沒走幾圈,就扶著腿喊累,爺爺只好把我背起來,直到找到一處長椅。

金黃的落葉鋪滿長椅,我從爺爺的背上爬下來,坐在長椅上。「瞧瞧你,也不知道把葉子弄下去,就坐上來了。」爺爺又把我抱起來,一隻手抱著我,用另一隻手把落葉都掃了下去。我的眼睛一直盯著他的手,等他把長椅弄乾凈,就急忙拍拍他的手臂,示意他放我下去,這才終於坐下了。

天色漸漸暗了,我靠在爺爺的肩膀上,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夢中的爺爺不再健壯高大,而是瘦得皮包骨。我環顧四周,爺爺在不遠處向我招手,我緩緩地朝他走去,但怎麼也追不上他。我的眼眶濕潤了,我努力向前走,一直喊「爺爺」。漸漸地,周圍的聲音越來越嘈雜,我從夢中醒了過來。

明媚的陽光灑在我身上,我慢慢睜開眼,打量四周。恍惚中,我還分不清周圍的景象是現實還是夢境,於是站起身,迷迷糊糊地朝家的方向走去。一陣風吹來,我終於清醒了,猛然意識到我已經上初中了,爺爺去世已經七年了。瞬間一陣悲痛湧上心頭,那些往事又浮現在眼前。

爺爺去世時,我年齡還小。現在,每當想念他的時候,我都會去公園的長椅上坐一會兒,就好像他還在我的身旁。

指導教師 雷鐵華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聞

太姥的手機

十一學校初一(5)班 李晨瑞

太姥去世三年了,她的手機靜靜地躺在我的抽屜里,想念她時,我就拿出來充上電,打開看一看。她的微信頭像是一張茉莉花的照片,照片上還寫著開心每一天。每每看到,我就彷彿聞到一陣茉莉花香,思緒也飄回到太姥家裡。

小時候,我經常到太姥家玩。她一看到我,準保馬上拿出我最愛的零食。不管我做什麼,抬起頭時,都能看到她慈祥的目光。如果我有一段時間不去,她就托姥姥用微信發來問候。

上學後,我去探望太姥的機會變少了。偶爾去時,她就拉著我問:學習忙嗎?學校有什麼新鮮事啊?念叨的次數多了,我就想,真應該給她買部手機,便拜託媽媽,用我那年春節的全部壓歲錢給太姥買了一部手機。太姥看著手機激動壞了,來回來去地說:「真好,真好!」

我開始教太姥用微信。教快90歲的人用手機可真不容易,我幫她註冊了微信賬號,才發現太姥的漢語拼音不好,好多字她都不會拼。「那這樣,您想跟我聊天就發語音吧。」

沒過幾天,我的微信就收到了一條來自太姥的文字消息:「晨晨,我學會打字了。」我十分驚訝,打電話問她怎麼學會的。太姥笑呵呵地說:「哎呀,就這麼幾個字,我弄了半個小時。」我鼓勵她,說她是最時髦的老太太。

太姥受到了鼓舞,每天捧著手機研究,慢慢地,她不僅發微信熟練了,而且學會了用手機拍照,還學會了給照片加文字,學會了設置微信頭像。她拍下了自己精心照料的茉莉花,加上一行文字,設置成自己的微信頭像。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新頭像時,驚訝極了,暗暗佩服太姥的學習能力。

2021年,太姥摔了一跤,骨折後身體每況愈下,不久就離開了我們。我十分傷心,摸著太姥留下的手機,久久不能釋懷。太姥雖然走了,但她對我的愛和好學的精神在我心裡生了根、發了芽、開出花,就像她養的茉莉花一般,留下永久的芬芳。

指導教師 王利君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聞

柿子樹下

密雲區濱河學校五(1)班 王禹涵

太姥家住在農村,她家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樹。每到秋天,柿子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宛如一盞盞小燈籠。這些柿子不僅是美味的果實,更是我們家庭團聚的象徵。每到這個時候,大家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聚在太姥家,舉辦一場熱熱鬧鬧的柿子宴。大人們在樹下忙著摘柿子,我們就在一旁嬉笑玩耍。那時候,太姥總會把又紅又軟的柿子挑出來給我吃,那種香甜的味道我至今都忘不了。

我喜歡和太姥一起玩「拉大車」。她總是慢吞吞的,急得我大喊:「您快出牌呀!」太姥笑嘻嘻地說:「噢,我出對二。」我趕緊說:「這是『拉大車』,就出一張牌。」太姥不好意思地拿回去了一張,逗得家人們哈哈大笑。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太姥的記憶力逐年減退,有時連家人也不認識了。每次到太姥家,大人們都會問她:「我是誰呀?」太姥總是支支吾吾地說:「我記得、我記得,你……叫什麼來著?」

慢慢地,太姥連我都不認識了,但是只要我和表哥玩耍,她總是時不時地高喊:「哎,不許打弟弟啊,他小呢。」其實我和表哥根本就沒有打架。我很感動——太姥即使失去了記憶,仍不忘時刻守護我。

太姥去世後,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回到她的小院紀念她。每次遠遠看到那棵柿子樹,我都會覺得她仍然和我們在一起。

指導教師 聶擁軍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聞

姥爺的象棋

太平路小學六(7)班 李明遠

姥爺去世已經六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記憶里已有些模糊,但每當看到他送給我的那副象棋,我心底就會湧出強烈的後悔之情。

那年冬天,我還在幼兒園上大班。因為爸爸要出差一段時間,姥爺便從老家來北京,負責每天接我放學。那一年姥爺63歲,他一條腿受風濕病的折磨,只能拄著拐杖走路。就這樣,姥爺每天一瘸一拐地從幼兒園把我接回家,陪我讀書,教我下象棋。姥爺下象棋的水平很高,他經常故意讓著我,每當我贏了,就笑著拍拍我的頭,誇我又進步了。雖然外面是寒風刺骨,屋內卻是其樂融融。

事情發生在一個下雪天,姥爺早早到幼兒園門口等我放學。他個子本來就矮,加上拄著拐和駝著背,顯得更矮了。他拄著拐杖進屋後,我拉起他的手。這時幾個比較淘氣的小朋友喊道:「跳跳的姥爺是個瘸老頭,跳跳的姥爺是個瘸老頭!」當時的我,忽然覺得姥爺是那樣矮小、醜陋,在虛榮心驅使下,我努力掙脫開他的手往外跑,不顧姥爺的呼喊,一頭衝進大雪中。姥爺拄著拐杖,費力地追我、喊我,可我還是不顧一切地跑。

從那以後,每天去幼兒園前我都說:「我不要姥爺接。」現在回想起來,姥爺聽到這話該多傷心啊!媽媽因此批評過我,但當時的我怎麼也不願與姥爺親近了,家裡一下子變得冷清起來。過了些日子,姥爺對媽媽說:「我還是回去吧,要不然孩子心裡不痛快,會影響他的成長的。」媽媽雖然很無奈,卻也只能含淚點了點頭。

姥爺走了,從此再也沒有來過我家。但是每當我過生日時,他都會給我寄些禮物。彌留之際,姥爺用顫巍巍的手把一個盒子遞到我手上,便永遠閉上了眼睛。我打開盒子,裡面放著一張楚河漢界棋盤、一盒象棋棋子,還有一張字條,上面寫著「祝跳跳生日快樂!——姥爺。」

那時我才明白,姥爺是多麼愛我!我終於忍不住趴在他的身上放聲痛哭,我多麼想和姥爺再下一盤棋啊!直到現在,我對他的思念和追悔仍綿綿無期。親愛的姥爺,我曾經傷過您的心,我曾經是那麼不懂事,您能原諒我嗎?您對我的愛,我會永遠記在心裡。

指導教師 譚鑫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聞

近期徵稿主題

讀後感欄目【我讀名著】

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篇、名著的心得體會,包括兒童文學名著。

長期徵稿

自命題作文

中心思想積極向上的虛構類和非虛構類作文。

長期徵稿

投稿須知

感謝您參加北京日報《小苗》的作品徵集活動。

為共同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活動環境,投稿作品應為本人原創,嚴禁抄襲。作品內容的原創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負完全責任。如有抄襲等違反規定的行為,經查實,主辦方將取消其投稿資格。作者本人還應承擔由此產生的全部法律責任。

來稿請投至

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郵箱投稿標題請註明徵稿主題和學校,稿件中註明學校、班級、姓名和聯繫方式。小程序投稿請按要求填寫。

文字類作品一般千字以內,體裁以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為主。可根據每期主題自擬文章題目。以word電子版形式提交。圖片類作品以繪畫、書法作品為主,JPG格式,單幅不超過3M。視頻類作品需豎版拍攝,MP4格式,單個作品不超過100M。

北京日報《小苗》長期徵集北京市中小學生的優秀作品,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小苗》編輯組2025年1月

《小苗》周刊簡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報》上一個專屬於孩子們的創作天地!在這裡,孩子們可以書寫自己成長的故事,展開想像的翅膀,也可以對城市建設提出建議。每周,《小苗》都會在《北京日報》與孩子們準時見面。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看到自己一點點長大的足跡。

雖然叫《小苗》,年齡可不小。說起《小苗》的歷史,很多老作者、老讀者並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報《小苗》專刊創刊。當年,專門為少年兒童開闢專版,這在當時全國的省級黨報中還是一個創舉。

目前,《小苗》主要刊發北京市中小學生的記敘文和文學名著讀後感,內容圍繞孩子們的校內外生活和成長感悟。傳播方式包括《北京日報》報紙、微信公眾號「北京日報小苗」以及《北京日報》客戶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經成為北京市中小學生作文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歡迎。

供圖:視覺中國

來源:北京日報小苗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難怪喬峰英雄一世,卻不得善終,你看第一個讓他破戒的女子是誰 - 天天要聞

難怪喬峰英雄一世,卻不得善終,你看第一個讓他破戒的女子是誰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其他武俠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在筆者看來,答案很簡單,其他小說中的那些大俠無非是在武林中懲奸除惡,而金庸筆下的大俠則多了幾分家國情懷,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體現了他的格局,可以說是金庸把武俠小說抬到了原本不屬於它的高度。
這7個細節,證明你把孩子養得很陽光(娃中3條算你厲害了) - 天天要聞

這7個細節,證明你把孩子養得很陽光(娃中3條算你厲害了)

姐妹們,你是不是總擔心自己孩子不夠優秀——成績不夠拔尖、才藝不夠突出、性格不夠外向……但其實,真正養得好的孩子,不一定樣樣第一,但一定內心陽光、自信有力量。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這7個細節,恭喜你,說明你給了他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人沒本事,一看便知」,沒本事的人多半喜歡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人沒本事,一看便知」,沒本事的人多半喜歡這3件事

有本事的人,總是默默努力耕耘;沒本事的人,卻常常虛張聲勢。有本事的人,注重努力的過程;沒本事的人,只追求浮華的結果。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其實從生活的細節中,一眼就能看穿。一個沒本事的人,最喜歡做以下三件事!
渡人亦是渡己! - 天天要聞

渡人亦是渡己!

世間的一切,彷彿都有著既定的軌跡。相遇,是命運巧妙的安排;離別,是時光無奈的抉擇;得失,是生活起伏的常態;成敗,是人生歷練的考驗。一切皆有定數,看似偶然,實則蘊含著必然的因果。
抬眸,蹙眉,葉紅深處,花為誰凋零 - 天天要聞

抬眸,蹙眉,葉紅深處,花為誰凋零

倚欄,凝眸,煙柳堤旁,風為誰輕柔?春日遲遲,垂柳依依,嫩綠的絲絛在微風中繾綣。遠處,湖面波光粼粼,似是揉碎的金帛。她憑欄而立,目光越過這無邊的春色,落在不知名的遠方。風撩動她的髮絲,帶著春日獨有的溫柔,可她的眼中,卻藏著化不開的哀愁。這風,曾吹過他們攜手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