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兒童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感染性腹瀉,主要特徵是大便次數增加、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感染性腹瀉是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常見的病原體有細菌、寄生蟲、真菌和病毒等,特別是輪狀病毒感染髮病率高。感染性腹瀉及早干預就能痊癒,但拖著不治療可威脅生命。
兒童感染性腹瀉該如何干預?
1、飲食方面
急性感染性腹瀉期應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補液,提供合適的飲食,拒絕高膳食纖維、高脂肪、高糖分、難以消化的食物。正在接受母乳餵養的小寶寶仍然堅持母乳餵養;若是配方奶餵養,同時伴有乳糖不耐受,不妨選擇無乳糖或低乳糖的奶粉。
兩歲以上的兒童在飲食方面沒有嚴格限制,但需提供足夠的熱量。從腹瀉的那一刻起需著重補充液體,防止出現脫水;除了喝白開水外,也可以在米湯中加入食鹽,500毫升米湯搭配1.75克食鹽,一直喝到腹瀉停止。
2、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能調節腸道菌群,幫助縮短腹瀉的時間,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正確補充。
3、黏膜保護劑
按照醫囑服用蒙脫石散,雖然無法立即止瀉,但能縮短腹瀉病程,降低腹瀉次數,減少腹瀉量。
4、合理補鋅
營養不良者、生活在鋅缺乏高發地區者,合理補鋅能縮短腹瀉持續時間,防止出現脫水。
5、中醫藥治療
中醫藥治療急性腹瀉的原則是運脾化濕。由中醫判斷是實證還是虛證,實證腹瀉以袪邪為本,虛證腹瀉以扶正為本;聯合艾灸、推拿或按摩等方法來調理。
6、生活調理
讓孩子樹立講衛生的好習慣,吃飯前、大小便後必須洗手。孩子貼身的物品應定期消毒和清洗;做到飲食規律,盡量不要在外吃飯,拒絕生冷寒涼的食物;帶孩子出門玩耍時應隨身攜帶消毒紙巾,提醒孩子不能亂觸摸公共物品。
7、及早就醫
若孩子精神狀態差、異常煩躁、排尿量減少、嗜睡、多次出現腹部疼痛、手腳發涼、眼窩凹陷、皮膚乾燥等情況,還需立即就診。
溫馨提示
為能降低感染風險,孩子應及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若孩子有過不潔飲食,最近突然有噁心嘔吐、拉肚子等癥狀應第一時間想到感染性腹瀉,輕者做好生活調理就行;重者可出現精神萎靡以及發高燒,甚至會導致昏迷和休克,因此還需積極治療。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