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騎自行車也要有規矩

2022年07月14日04:42:22 育兒 1327

一個時期以來,每天下午放學後,特別是疫情期間,下午三點以後,小區就是孩子的天堂,孩子的主要活動項目是騎自行車,孩子年齡不同,所騎的自行車也是千奇百怪,速度理更是各不相同,成了小區里的一道風景線。

在小區騎自行車也要有規矩 - 天天要聞


從這個「騎行大軍」中更能體會到小區的生機與活力,看到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多是小學生,都是十歲上下的孩子,每每看到他們騎自行車,在比速度、在玩技巧,有的還能玩高難度動作,真的很羨慕他們有這樣美好的童年,有這麼好的條件。

為了孩子高興,有的家長也緊跟其後做好保障工作,有的幫助拎衣服,有的幫著拎水,還有的帶著水果、牛奶之類的,孩子渴了餓了可以喝一口、吃一口,他們真的太幸福了。粗略統計了一下,每個人住的這個小區,高峰時能有20多輛自行車,在小區里來回騎行。

孩子在小區里騎自行車,單純地就是玩,也是安全的需要吧,畢竟到外面去騎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而小區里相對清靜,地面上沒有機動車輛,是比較安全的。這種環境對孩子來說特別合適,特別容易放鬆自我,有利於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一定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放飛自我是好事,騎自行車也是自由,沒人干涉,小區也不會幹預,但不等於一點約束沒有,一點規矩沒有,不是想怎麼騎就怎麼騎。比如,有的孩子騎起來之後,速度特別快遇人時不會減速,還有的遇行人不會禮讓,破壞草坪之類的事情就更多了。

要知道小區是大家的公共場所,老人、兒童相對也不少,這部分人有的行走不便,有的活動隨意,就像有些兒童出來就撒歡兒,雖有大人跟著,有的是跟不上的,此時如果自行車也不守規矩不會限行,就很容易出現撞人現象,實踐證明自行車撞老人、撞兒童的現象都發生過,包括撞成年人的現象也有。有的行人走著走著,不知道時從後面突然穿出來一輛自行車,把手拎的東西撞掉撞碎的,把人撞倒的現象都有。

孩子是天真的,玩起來怎麼「嗨」怎麼玩,作為家長對其不能放任自流,最基本的要搞好教育,比如轉彎時要慢行,比如遇人時特別是遇到老人和兒童時要慢行,比如有行人擋道時要打招呼不能隨意穿出來,特別是不能並排騎行,必須讓出人行道等。當孩子真正撞倒行人時,家長要出面,不能裝不知道,全推給孩子,以為大家都不會對孩子怎麼樣等。

在小區騎自行車也要有規矩 - 天天要聞


小區是大家共同的家園,需要大家共同維護。騎自行車雖是健康運動,但也要守好規矩,別人為出現不好的現象,影響到小區的和諧就不合適了,也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就留下不好的陰影。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師友們可關注、可轉發,可在下面留言、探討、討論與點評。謝謝!

註:圖片來自網路,與文章無關。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著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 天天要聞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著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浙江又發現黑熊蹤跡了!而且,這次是一隻熊媽媽,帶著倆熊孩子!劉芝坤,衢州江山仙霞嶺自然保護區深坑口管理站站長。上周,他在梳理紅外相機的拍攝影像時,發現了三段清晰的黑熊視頻,視頻中,黑熊一家三口在夜晚覓食,甚至還拍到了兩隻小熊在竹林間撒潑打滾。這是黑熊2025年在浙江的第二次現身。微博上,近年來在開化、常...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高三那點事兒,做過父母的都懂。辭職、租房、陪讀,咱們中國爸媽特別是媽媽,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別說小出租屋蝸居一年,天塌下來都認。有誰不是想著:「我再堅持堅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學校!」但是時代變了,眼下陪讀早把家變成了「全職保姆加心理諮詢室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 天天要聞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原來,你會經歷必須經歷,你會走過必須走過的,你會失去不可避免的,你會承受難以承受的,你會撐住不能撐住的,你會肩負必須肩負的一切,這就是人生。
一個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深度好文)

自誕生至終結,無人能全程相伴。父母會老去,留下我們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朋友會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尋夢想;愛人或許也會在某個轉角離去,留下我們獨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獨,並非我們主動選擇,而是生命賦予的必然課題。周國平曾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學會與孤獨共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