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2022年07月03日00:10:23 育兒 1114

這麼貴的學費,一學期上了不到一個月,還不如呆在家裡!

聽說兒子放學發燒了,直覺告訴我,他是病毒感冒,當機立斷送去二院的發熱門診。

一頓折騰,終於在午夜2點回家,期間遇見好幾個「病友」,相互扶持。

這些病友中,大多是幼兒園的小朋友。

有個穿著漢服的漂亮小姑娘,大概4歲,讀中班,跟著奶奶過來發熱門診。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閑聊中,一生節儉的老人家嘆氣道:

「什麼雙語幼兒園,一個學期1萬6,疫情停了一個月,感冒發燒又停了好多次,平時哭鬧不想去上學又好多次,一個學期下來上了還不到一個月。這學費還不退,還不如呆在家裡!」

每當我和3~6歲孩子的家長聊天的時候,總是避免不了一個話題:

我家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怎麼辦?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每年秋季幼兒園開學,幼兒園門口總是哭聲一片,有孩子的哭聲,也有大人的抽泣聲。

年級小的孩子抵著門怎麼也不進幼兒園,年級大點的孩子突然就在幼兒園門口肚子痛,甚至嘔吐。

而幼兒園內,情緒抵觸的孩子不跟同學們說話,總是一個人玩,或者根本不配合老師教學。

每次都要父母做很久的工作,搞得這些家長有時候覺得:「乾脆在家裡讓爺爺奶奶帶算了!」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真的可以這樣做嗎?

從大的原則上講,幼兒園還是要上的!

我們之前說過,幼兒園是早期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缺失了這一環節,兒童的心理發展就會有所損失。

孩子在幼兒園裡有幾個重要的任務:

孩子們要學會在人群中玩耍,學會社交和分享,並且學會和父母以外的大人相處。

這是每個人必經的一個成長環節,也是社會化的開始。

——《超實用兒童心理學:孩子心理和行為背後的真相》托德老師

所以,抱怨歸抱怨,適齡兒童還是建議要去上幼兒園。


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有五個原因

為什麼孩子在家一切都很正常,卻不喜歡上幼兒園呢?

上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來說看起來是如此普通和平常,以至於成年人很容易忘記這段經歷會對孩子們造成多麼強烈的影響。——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安吉拉·克利福德-波士頓

從家庭走向一個陌生的群體,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我總結了一下,每一個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必須經過五個必要的關口。

家長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不想上幼兒園,到底是卡在哪個關口上了。

第一關,規則與習慣衝突。

家庭和幼兒園的照料者是完全不同的角色,這兩個地方的規矩完全不同。

幼兒園有新規矩!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比如說,在家裡,孩子端著碗在電視機前吃午餐是被允許的,但在幼兒園不行;

在家裡,孩子也許可以把薯片從袋子里倒進碗里吃,但在幼兒園的操場上根本不允許吃零食。

這個時候,孩子就可能產生第一個不適應:為什麼幼兒園總是跟我對著干!

所以,孩子在第二天被送往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耍賴不去了!

第二關,文化差異。

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說普通話,結果你家孩子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操著一口濃郁的方言,大家都聽不懂他說的話。

其他孩子再有愛心,想和他玩,語言不通也是愛莫能助啊!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第三關,更少被人關注。

在家裡幾個家長圍著小朋友轉,在幼兒園是一個老師管好幾個孩子。

這就意味著教室里的同學都是競爭對手,他們要爭奪僅有的成年人的關注。

像父母一樣與孩子產生依戀關係,並不是老師的工作,他們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個溫暖的、讓孩子信賴的環境,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但這也意味著那些在家裡被過度滿足需求的孩子,會更難適應這種一對多的模式。

第四關,孩子擔心父母不快樂。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感知能力是很敏感的。有些孩子能敏銳地感覺到父母的感情不合,他們會擔心他不在家,父母開始吵架,鬧離婚。

所以雖然他們在學校表現得很好,和同學相處愉快,很適應學校的生活,他們也很有可能拒絕去學校,因為他們想要拯救父母的親密關係。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第五關和第四關正好相反,當爸媽對自己的關注有可能被分散的時候,孩子就會開始擔心自己。

比如說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家裡出生了一個更小的寶寶,而爸爸媽媽的做法不恰當的話,這時候孩子就有可能在幼兒園顯得焦慮不安,或者變得膽小退縮。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孩子天生害怕最親近的人把愛分給別人!這也是所有二孩家庭要共同面臨的問題。

這就是孩子從家庭到學校要面臨的挑戰,了解了這些,你肯定就不會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或者只是簡單的分離焦慮了吧。


逃避上幼兒園的原因五花八門,但細細分析就只有兩種需求

面對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這五種原因,我們該怎麼辦呢?

雖然說小朋友們逃避上幼兒園的原因五花八門,但細細分析就只有兩種,一種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另一種是對失去愛的擔憂。

只要你搞清楚這兩個內在需求,你就可以對以上的五個關口見招拆招了!

環境不適應怎麼辦?其實成長就是不斷適應新環境,擴展自己邊界的過程!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遇到需要適應的障礙,要麼改變環境,要麼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去適應新的環境。

比如說家裡的規則和幼兒園的規則相衝突的時候,我們可以換一個適合的幼兒園。

但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可以讓環境為自己所改變,所以我們就需要使用另外一種方式——順應。

給大家推薦一套繪本《我愛幼兒園》,這套繪本共六冊。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買過的家長都覺得好。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記得點擊文章中鏈接,購買正版繪本,正版繪本的油墨環保健康,無異味。盜版的繪本氣味刺鼻,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是不好的。

根據這套繪本再現了幼兒園裡的常見場景,完美地解決了孩子的入園問題。

《幼兒園裡我最棒》這一本是讓孩子正確認識輸贏,緩解從家庭到學校,關注力減少的不適。幫助孩子克服沮喪,懊惱的情緒。

《你是我的好朋友》這一本是讓孩子明白在陌生的環境里如何和同學相處,培養孩子的交往意識和社交能力。

《多吃飯,長大個兒》這一本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培養良好的用餐習慣。這也是小班剛進去時,老師,家長,孩子急需三方配合研究的頭等大事。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老師,我想上廁所》這一本書用很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孩子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要上廁所的需求。要知道,很多剛剛離開家,去幼兒園的小朋友經常會因為害怕不敢告訴老師自己要去上廁所,結果憋不住,尿褲子,最後自信心挫敗,而無地自容,不想去學校了。

《媽媽,我要上幼兒園》這一本書是幫助孩子解決分離焦慮的。

《放學啦,誰來接我呢》這一本書其實是給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孩子不願去學校,卻被送到學校,當他們知道父母一定會來接自己,那他們就更有安全感。

結合這套繪本,我們可以從家裡開始,讓孩子更接近幼兒園的行為規範。

我想順應的方式應該更加適合大多數的普通家庭。

如果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是害怕失去愛,那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恢復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上幼兒園的大寶,只是出於對二寶的嫉妒或者是擔心父母不愛自己,就不想上幼兒園,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做足夠的安撫工作。

記住,光說「爸爸媽媽很愛你」是不夠的!這種話說多了就有些空洞,無法激起正面聯想。

你要在不經意間跟孩子說,自己有多麼想他。

從家庭到幼兒園,要過5關,孩子抗拒幼兒園到底卡在哪? - 天天要聞


比如說,我今天上班的時候一直在想你,我想,要是早點兒回家給你帶一塊奶油蛋糕,該多好啊!

平常時不時地給孩子帶一些小禮物,不一定要多貴重,但這能表明你很在乎他。

在對人的心理影響上,暗示的力量永遠比直接的表達效果要好得多。


總結:一個孩子不想去幼兒園,背後一定有其緣由

一個孩子不想去幼兒園,背後一定有其緣由。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也會越來越複雜,不可能用一招就搞定,這就需要我們的精益父母更仔細地觀察和分析,找到核心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抗拒上幼兒園,從明天開始試試新方法吧!

面對「我不去幼兒園!」,光共情可不夠,如何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尊重感覺發展的敏感期,你以為的無理取鬧,是孩子正在探索和學習

如何讓孩子養成防外出走丟的好習慣呢?不同年齡父母的做法不同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兒童拖鞋價格低得離譜?千萬別買! - 天天要聞

兒童拖鞋價格低得離譜?千萬別買!

近期網售兒童塑料拖鞋(特別是PVC材質)被發現存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塑化劑)超標問題引發關注對此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消費提示一雙塑化劑超標509倍的三無涼鞋。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來了,今年的夏天會很熱嗎,看俗語怎麼說? - 天天要聞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來了,今年的夏天會很熱嗎,看俗語怎麼說?

今年夏季的「三伏天」即將到來,但與往年不同的是,2025年將迎來一個罕見的「短三伏」——整個三伏期僅有30天,比常見的40天少了整整10天。這一特殊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短三伏」是否意味著今夏會更炎熱?讓我們從氣象科學和民間智慧兩個角度來探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楊絳先生《人生感言》中的一段話,「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碎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醫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舉辦免費測骨齡活動 - 天天要聞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醫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舉辦免費測骨齡活動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黃金期,每耽誤一個月的科學干預,都可能影響最終的身高。為關注兒童身高發育的家庭,曲阜市人民醫院將於7月19日舉辦大型義診活動,屆時將有專家團隊為100個家庭提供免費骨齡檢測及專業諮詢,幫助您科學了解孩子的生長潛力。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 天天要聞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一句話,能扭轉乾坤,亦能顛覆全局;一張嘴,能廣結善緣,也能樹敵四方。聰明之人,深諳「分寸」之道,言談舉止恰到好處;愚笨之輩,常因「多嘴」之弊,招人厭煩,自毀形象。
教育不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而是讓他真正明白錯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教育不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而是讓他真正明白錯在哪裡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陷入一個誤區:只要孩子說出一句"對不起",就認為教育目的達到了。殊不知,這種流於表面的道歉教育,往往適得其反。前幾天在小區遊樂場看到這樣一幕:一個5歲左右的男孩搶了同伴的玩具,媽媽立即呵斥:"快說對不起!"孩子不情
蘇軾:轉念的力量 - 天天要聞

蘇軾:轉念的力量

他說:蘇軾永遠在生命里看到一個好像要哀傷的東西,可是一轉念他就看到了正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