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汽车产业全面步入电气化转型期,中国新能源产业已然立足于世界,成功超过各国老牌传统车企。
后知后觉的国外传统燃油车企,转型步伐疲态尽显。而如今,这些国外传统车企已经将中国新能源车企视作转型电气化的救命稻草。
奥迪需要中国电动平台“救命”
据相关媒体报道,德系车企奥迪计划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平台授权,以缩短车型研发时间。对此传闻,奥迪回应称,“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时期,奥迪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共创成功未来”。

未能正面回应的奥迪,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让传闻愈演愈烈。
有知情人士透露,奥迪正在与上汽集团就购买后者的电动车平台进行谈判,或将购买智己品牌的平台。上汽集团回应:“目前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如有重要进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相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不管传闻是真是假,就目前而言,奥迪的确需要电动平台。尤其是在电气化时代之下,电动平台尤为重要,甚至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优先考虑对象。

在发展初期,多数电动汽车均由燃油车品牌而打造而来的,俗称“油改电”。但是,由于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结构不同,“油改电”形成的电动汽车存在诸多毛病。比如,安全性能差、空间狭小、续航能力差等。
因此,部分车企果断放弃“油改电”,围绕电动汽车的布局特点、安全需求、使用体验等方面,去打造电动汽车专属平台。相比起“油改电”,由专属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在安全、性能、空间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均得到了优化升级。

而无论是奥迪老对手的奔驰和宝马,还是我国自主品牌,也在致力于打造专属电动平台。比如,奔驰的EVA平台、小鹏汽车的SEPA 2.0、比亚迪的e平台3.0等。
在这一方面,奥迪还是一片空白,至今没有自己专属的电动平台,而是通过母公司大众集团旗下的四个电动平台来解决。这四个平台分别是MLBevo平台、J1高性能电动平台、MEB平台以及PPE平台。

短时间内还能勉强应付,但长时间就不行了。因为上述四个平台,要么是不适合,要么进程缓慢,竞争力弱,无法真正帮助到奥迪。
电气化看中国
其实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完全在中国市场已然没有什么声量。
数据显示,2022年,奥迪纯电动汽车的全球销量为11.82万辆。这样的销量数据,都不用比亚迪出手,我国造车新势力都能将其比下去。以理想汽车为例,2023年上半年销量就达到了13.91万辆,超过了奥迪纯电动汽车一整年的销量。

而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正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迅速崛起,得以将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按在地上吊打。
今年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在广州举行。在众人目光中,一辆广汽埃安昊铂GT从广汽埃安整车下线区缓缓开出,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达到2000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了500万辆;2022年2月,这一数字突破了1000万辆;2023年7月,迎来第2000万辆的下线。也就是说自1995年我国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0到1000万辆用了20多年;而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不仅如此,中国自主品牌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最为畅销,合资车称霸中国市场已是历史。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的上险量超越大众。截至今年6月份,比亚迪2023年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24.8万辆!
写到最后
在燃油车时代,为了引进先进的技术,中国车企与国外车企成立合资公司,以此提高国内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电气化时代,我国车企唱主角。无论是销量表现,还是技术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在,轮到世界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了!



纯电车
纯电汽车专业资讯




“中国新能源已成为国外车企电气化转型的救命稻草?”相关视频推荐

中国新能源崛起,震撼了欧洲市场!...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守护袁昆:企业互联网营销推广有什么绝招?

假期 我选择在家当“赛博熊猫饲养员”

这个五一,用长虹熊猫AI TV rua熊猫可太香了!

小米又一款顶配Ultra终于来了,有点刺激啊

新技术、新创意成广交会“香饽饽” “AI+制造美学”释放中国好物无限可能

怀化电信:五一“不打烊” 服务“不断线”

传荣耀Magic 8配备2亿像素潜望长焦 年底迎战米OV

英伟达GPU调研纪要:芯片供需情况,液冷及相关技术进展

画面曝光!外媒拍下华尔兹手机聊天界面:使用安全性存疑“山寨”软件与多名美高官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