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训练 AI 模型,已然成为科技公司与内容创作者之间激烈博弈的焦点。这场博弈表面上是关于合理使用版权作品的技术性法律辩论,实则是在为人类创造力与机器智能的共存划定边界。
目前,全球法院系统正在审理数十起类似诉讼,被告包括 Anthropic 和 Meta,还包括谷歌、OpenAI、微软等;而原告阵营则从独立艺术家、作家到 Getty 图库、《纽约时报》等大型机构。
这些案件的判决结果将对 AI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质上,它们将决定 AI 公司能否继续“免费用餐”。如果不能,企业就必须通过新型版权许可协议为训练数据付费,或者彻底改变模型训练方式。但无论哪种结果,都可能重塑整个行业格局。
近日,美国联邦法院针对此类版权案件作出首批判决结果:科技公司 Anthropic 和 Meta 对作者作品的使用构成合法合理使用。
两家公司均以“合理使用”原则抗辩赢得了诉讼——该法律条款允许在特定情形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Anthropic 成立于 2021 年,由多位前 OpenAI 员工创立,手握 Claude 系列大模型。2024 年,三位作家在集体诉讼中指控该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行为相当于“大规模盗窃”数千本受版权保护的书籍。诉讼还指控该公司试图通过“剥削每部作品背后的人类表达和创造力”来获利。
6 月 23 日,联邦地区法院资深法官 William Alsup 在支持 Anthropic 的裁决中提出“转化性使用”原则,认为该公司对书籍的使用具有合法性,因其并未替代原著,而是创造了新价值。Anthropic 的模型从数千部书面作品中提取信息并生成其独特文本的方式符合美国版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定义,该模型的输出本质上是全新的。
在 Meta 案中,12 名原告作者指控其 AI 模型未经授权使用数百万本书籍训练,侵犯版权。负责这起案件的法官 Vince Chhabria 采用了不同的论证路径。他虽同样支持科技公司,但将裁决重点放在“市场替代效应”上。Chhabria 在 6 月 25 日的判决书中表示,Alsup 法官低估了市场损害的重要性:“当被告未经许可复制原创作品时,核心问题始终在于:允许此类行为是否会严重削弱原作品的市场价值。”
一方面,这至少强化了“合理使用”的抗辩理由;另一方面,法官们对如何裁定“合理使用”仍存在分歧。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Chhabria 法官在判决书中明确表示,Meta 胜诉并非因其行为正当,而是原告方论证不足。“从全局来看,本次裁决的影响范围有限,”他写道,“由于本案非集体诉讼,裁决仅涉及 13 位原告作家的权益——不涵盖其他被 Meta 用作模型训练的海量作品作者。而且正如判决所示,本次裁决绝不意味着 Meta 使用版权材料训练语言模型的行为具有合法性。”这番表述简直像在邀请其他权益受损者继续发起诉讼。
此外,Anthropic 和 Meta 还面临另一项独立指控:不仅使用版权书籍训练模型,其获取书籍的方式本身已构成违法,因为它们是从盗版数据库下载的。Anthropic 将因盗版指控面临另一场审判,Meta 则被要求与指控方协商解决方案。
作为此类案件的首批判决,这两个案件的裁决结果无疑具有重大影响力。但这仅仅是众多诉讼的开端,双方的论据远未充分展开。
“这些判决就像罗夏墨迹测验,辩论双方都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解读”,Paul Hastings 律师事务所律师 Amir Ghavi 表示。他正代理多家科技公司应对版权诉讼,并指出首批此类案件早在两年前就已提起:“考虑到可能的上诉程序及其他 40 多起待决案件,法院最终定论尚需时日。”
“我对这些判决感到失望”,YouTube 顶级创作者代理律所 Tyler Chou Law for Creators 的创始人兼 CEO Tyler Chou 表示,“原告方明显处于资源劣势,未能提供法官所需的关键专家证词和数据支撑。”
但 Chou 认为这仅仅是漫长战役的第一回合。她预判这些判决必将进入上诉程序。而当诉讼双方势均力敌的对决真正来临时,下一波原告阵营将集结资金雄厚的出版集团、音乐公司和新闻机构。她断言,“那才是AI时代对合理使用原则的真正考验。”
然而即便法庭硝烟散尽,根本矛盾依然无解。因为创作者群体(无论个人还是机构)的核心诉求并非单纯版权被侵犯,而是其生计与商业模式正面临被颠覆的危机。更深层的是:当 AI 粗制滥造的内容贬损创作价值,人类向世界输出作品的原始动力是否会逐渐枯竭?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法律博弈终将塑造我们共同的未来。面对这个更宏大的命题,目前仍无妥善解决方案。一切,都仍在未定之天。
原文链接: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07/01/1119486/ai-copyright-meta-anthr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