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之地,有一户人家,父亲叫吕三二,儿子叫吕大郎,他们家是普通的百姓。不过,吕三二有志气,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穷苦劳累一辈子,于是省吃俭用,让儿子吕大郎读书。
吕大郎并不聪明,父亲也没文化,不能帮他,所以他读书很一般。
几年之后,吕大郎还是个童生,秀才都没考上。母亲本就早逝,父亲又染上重病,很快就死了,吕大郎安葬父亲后,家里已经欠了不少钱。
此时,吕大郎虽然二十岁了,却因为从小读书,不会种地,无法赚钱还账,甚至连活下去都困难。他想起父亲临终前,告诉他的话。
“大郎 ,如果你不能务农,就把地卖两块,还了债,然后去找王大人,他是你重表叔(两重表亲的叔叔),以前我帮过他,他如今做了大官,你去找他,他肯定会帮你的。得了钱财,切记回家,做个本分的人,别依靠人家。”
父亲说的王大人,就是吕大郎的重表叔,叫王潜。王潜家以前也很穷,小时候在吕大郎家住过几年,也是吕二三一直在养着他,后来他去读书考试,吕二三也借了不少钱给他做盘缠。这些钱,后来还是吕二三还上的。
不过,王潜考中功名后就做了县令,这些年一直升官,如今都成了尚书、荆南节度使,就更忙了,因此也没能来看望吕二三。这些年,他们已经没有来往了,若不是被逼无奈,吕二三也不会让吕大郎去找王潜。
稍作思考后,吕大郎卖了家里两块地,然后还了债,剩下一些钱他都带着,然后买了一头驴,骑着去荆州,去找王潜王大人。
到了荆南,吕大郎赶紧找到节度使府邸,然后跟看门的人说,自己是王大人的表侄,想要拜见王大人。看门的人看吕大郎穿得破旧衣服,面黄肌瘦,好像生病了一样,不太相信。吕大郎好说歹说,那人才进去通报。
很快,那人出来了,说王大人没有表侄,不肯见他,让吕大郎赶紧走。
吕大郎无奈,只能找了个地方,暂时住下,然后没事就去节度使府邸附近转悠,想见一见王大人,和他当面说。
但是,一个月过去了,吕大郎也没能见到王大人。他的钱几乎花光了,为了节省,他有时候一天都不吃饭。
实在没法了,吕大郎只能把毛驴牵着,到街上去卖。
在街上,一个负责集市开市的门监俞老爷,看到吕大郎很奇怪,想卖驴又好像舍不得,就问他怎么回事,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吕大郎叹了一口气,说:“我家在渭北,家里很穷,父亲去世了,我走投无路,所以才来这里。这儿的节度使王大人,是我重表丈(就是重表叔之意),以前我父亲帮过他。我实在没办法了,所以才来找他,希望他帮我一把。但是,我去拜见他,他根本不见我。后来我好不容易看到他,他又不认我。唉,也许这就是命吧。我没钱了,只能卖掉驴,缓一缓吧。可是,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说完后,吕大郎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叹气后,他的肚子传来一阵咕噜声,显然是饿了。
热心肠的俞老爷一听,说道:“我也穷,不过比你好一些。我虽然没有钱帮你,让你度过难关,但是我看你面黄肌瘦,应该是饿了好多天吧?想到王大人对你这样,我很气愤,替你不平。这样吧,你到我家去住,省一些钱吧。”
吕大郎很高兴,谢过了俞老爷,跟着他回家去了。
果然,俞老爷家很穷,两间小的草房子,看起来都快要坍塌了一样。进去之后,吕大郎才发现,屋里什么都没有,没有做饭的灶台,也没有桌椅板凳,甚至连床也没有,只有破席子一张,两人就在破席子上坐着。
过了一会儿,俞老爷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陶器,里面放了些小米饭,然后让吕大郎吃。吕大郎一看没有筷子,只好自己用手抓着吃。他确实饿了,狼吞虎咽,三五口就吃完了。
俞老爷一看,马上又出去,弄来了一碗小米饭。吕大郎不顾上吃相,又几口吃完了。就这样,他一连吃了五碗饭,才觉得饱一些。
吃过饭后,已经是半夜了,俞老爷对吕大郎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原来,俞老爷早年喜欢道术,经常在四明山隐居,跟着一个道士学习长生不老的本领。后来学成了本领,师父让他多做好事,也是为了修心,他就来到人间烟火地。不过,他才来荆州十年,几乎没展露过本领,所以大家不知道他的厉害。
他对吕大郎说:“你家对王大人有如此恩情,他却不能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实在可恶,今晚我就惩罚他,让他给你钱,如何?”
吕大郎觉得不太可能,但还是谢了俞老爷。
俞老爷去外面,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一个大缶(一种盛酒的容器,盖上盖子后,也可以作为乐器击打,类似于大鼓),放在地上。然后,俞老爷开始走天罡步,嘴里念念不停,大约一顿饭功夫后,奇迹出现了。
吕大郎亲眼看到,缶上有一个人,大约只有五寸高,他穿着官服,带着官帽,腰上还有紫绶金腰带,一看就是大官。这大官看到吕大郎后,还弯腰拱手,似乎在施礼致歉。
俞老爷指着他,对吕大郎说:“这是重表叔,也就是尚书王潜,如今的节度使大人的魂魄。”
吕大郎靠近了细看,果然发现,这小人就是王大人。除了小一些,其余都和王大人一样。看到这里,他顿时明白了,眼前的俞老爷确实是高人,他居然能把王潜的魂魄给抓来!
俞老爷开始问罪了,他冲着王潜的魂魄说:“吕大郎乃是你的表侄,家里很穷,他走投无路这才找你帮忙。你当年承受他父亲如此大恩,如今怎么能不报答,反而装作不认识他呢?他又不是要讹你!”
王潜的魂魄听到后,又拱手弯腰,嘴里说着什么,虽然听不清,但是能看出来他在道歉。
“他从渭北来,你应该给他一些钱财,让他回家养活自己,这样你也算是报答他家对你的恩情了对吧?如今你有能力,稍微从手指盖里撒一点粮食,也够他吃了。但你却知恩不报,和禽兽有什么区别?我不惩罚你了,你赶紧想想怎么做,别让这孩子受苦了。”
王潜的魂魄又作揖,表示同意。
“对了,他把毛驴卖了,要是回去的话,你得再给他买一匹马。”俞老爷又交待王潜。
王潜的魂魄再次作揖,然后过了一会儿就慢慢不见了。
天亮以后,俞老爷对吕大郎说:“好了,你现在去王大人府外等着吧,他会出来找你的。”
吕大郎谢了俞老爷,然后到了节度使府邸。刚到那里,就有人拉着他进屋里,带着他去见王大人。
王大人一看到吕大郎,赶紧道歉说:“你来这里,我一开始不相信,所以不肯见你。后来,我虽然见了你,但是依然不相信,再加上近日军务繁忙,无暇处理其他事,所以才没有帮你。昨夜,真君拘了我的魂魄问罪,我才知道自己错了,希望表侄不要介意,以后,你就住在这里吧。”
以后,吕大郎就住在了节度使府邸中,有时候还被王潜拉着去见客,或者参加宴会等等。
吕大郎并不想跟着王潜忙前忙后,于是找了个借口,就要离开。王潜也不留他,拿出二百两银子,二百匹好绸缎,还买了一匹好马送给他。
吕大郎不贪心,原本只想拿二十两银子,回家度过难关,以后自己慢慢考试、种地就行。但是,王潜却说,他如果不拿,会有人惩罚自己,于是吕大郎都接受了。
后来,吕大郎回家,靠着那些钱,慢慢过上了好日子。他似乎也通窍了,考上了秀才,娶了媳妇成家,日子越来越好。
几年后,吕大郎喝醉了,才把这事跟朋友说出来,大家才知道这回事。